浪宽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能不听】钢琴:光芒四射动人心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小品10首连播

(2009-03-12 17:43:27) 下一个


【不能不听】钢琴:光芒四射动人心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小品10首连播




1. Rachmaninoff -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2. Sinding辛丁-春之声(选自《乐曲六首》-The Rustle of Spring
 
 


3. Satie-萨替第一号吉姆培迪诺Gymnopedie No 1
 
 


4. shubert 舒伯特:音乐的瞬间

 



5. Mendellsohn -门德尔松 二重唱 选自《无词歌》 Song without Words for piano No. 18 in A flat majorMendellsohn-Song


 



6. Mendllson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7. 勃拉姆斯Brahms-G小调叙事曲(选自《六首钢琴小品》Ballade for piano in G minor, Op. 118-3

 



8. Brahms-勃拉姆斯-A小调间奏曲 Intermezzo for piano in A minor, Op. 76-7

 



9. Brahms- 勃拉姆斯降A大调圆舞曲Waltz No. 15 in A flat.
 


10. Rachmaninov- Russian Rhapsody 拉赫曼尼诺夫 俄罗斯狂想曲Russian Rhapsody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OP. 43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部狂想曲的同时就在考虑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剧情构思,编舞导演当然又是芭蕾大师福金。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表现的是一位狂热的浪漫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也是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写照,他消瘦清癯,表情忧郁,举止矜持,不苟言笑,登台演出则激情进发,高贵而尊严,这是他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艺术个性。他尊崇古典浪漫传统,厌恶庸俗的艺术趣味,他青年时代写的升C小调前奏曲名扬海外,移居美国后只要一有演出,观众便一定要求加演这首前奏曲,使他对自己的这首杰作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这首前奏曲里一定有某种东西迎合了庸俗的趣味,于是他开始憎恶自己的这首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1917年移居美国,按照民族主义的理论,他应该就此失去了灵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他创作的新作品的确不多,但这不能印证这种断言,因为拉赫玛尼诺夫把主要精力用于演出,作品自然就少了。他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已六十有奇,这不是创作的最佳年龄,但他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仍然写出了堪称经典的杰作。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是198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时光倒流70年》的主题曲。

辛丁《春之声》(Rustle of Spring)

【挪威作曲家辛丁】 

1856年生于挪威孔斯贝格;1941年卒于奥斯陆。挪威作曲家、钢琴家。1880-82年在莱比锡、柏林、德累斯顿、慕尼黑学习。他除了1921-22年有一段时间在纽约伊斯曼音乐学校任教外,从1882年起一直住在奥斯陆。1915年起,享受挪威政府的艺术家终身俸金。作品有:歌剧,交响曲4首,小提琴协奏曲3首,钢琴协奏曲、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奏,歌曲200多首,许多钢琴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春之声》(Rustle of Spring),这是Op.32《乐曲六首》中的一首。 

萨替第一号吉姆培迪诺 SatieGymnopedie No.1 

20世纪法国作曲家萨替擅长不按牌理的音乐表现方式,则是与前述具有规则性的巴洛克音乐截然不同。萨替的音乐特色既非情绪性,也不带有戏剧性。通俗又奇异,看不出是认真或是开玩笑。音乐太短又太怪、作曲手法简单、喜好一再反复等。 

他可以将一首原本只需五十秒弹完的曲子,却将乐句中卅六个和音重复八百四十次,演奏完毕大约费时十二小时。或许这算是一种“内敛式的疯狂”表现手法。 

严格来说,一再重复的句法可能带给人才思贫乏,或甚过度咕哝而产生焦虑之感。而萨替的音乐特质即在于此,不但不令人感到焦虑,而且非常自然具有魅力。 

萨替的代表作《第一号吉姆培迪诺》之所以广受大众喜爱也是基于同样道理。曲子虽然短小,内敛而缓慢前进着的旋律仿若春蚕吐丝般的,在看似不起眼的音符进程中完成伟大的艺术表现。 

每一旋律音缓慢而持续地带领出长长的气息,主题的反复强调宁静安逸。 

舒伯特《f小调音乐瞬间》Schubert Moment Musical (Moments Musicaux) D-780 No. 3 Op.94-3 in f minor 

f小调音乐瞬间》, 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音乐瞬间”是舒伯特创造的与即兴曲类似的一种钢琴小品体裁。 

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 

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真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在二小节轻快节奏奏出后,音乐奏出了一个纯朴、可爱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降A大调上,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中结尾。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创作于1834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乘着歌声的翅膀 

词:海涅;曲:门德尔松(Op. 34, No. 2) 

乘着这歌声的翅膀
亲爱的随我前往
去到那恒河的岸边
最美丽的地方

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
月亮在放射光辉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 

紫罗兰微笑地耳语
仰望着明亮星星
玫瑰花悄悄地讲着
她芬芳的心情 

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
跳过来细心倾听
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啸声 

我要和你双双降落
在那边椰子林中
享受着爱情和安静
做甜美幸福的梦 

附原文: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
Herzliebchen, trag ich dich fort,
Fort nach den Fluren des Ganges,
Dort weiß ich den schönsten Ort. 

Dort liegt ein rotblühender Garten
Im stillen Mondenschein,
Die Lotosblumen erwarten
Ihr trautes Schwesterlein. 

Die Veilchen kichern und kosen,
Und schaun nach den Sternen empor,
Heimlich erzählen die Rosen
Sich duftende Märchen ins Ohr. 

Es hüpfen herbei und lauschen
Die frommen, klugen Gazelln,
Und in der Ferne rauschen
Des heilgen Stromes Welln. 

Dort wollen wir niedersinken
Unter dem Pamenbaum,
Und Liebe und Ruhe trinken,
Und träumen seligen Traum. 

勃拉姆斯(1833-1897)的圆舞曲 

勃拉姆斯(1833-1897)的圆舞曲,和贝多芬的圆舞曲一样,是从古老的德国农民舞曲那里吸取灵感的,要用直接了当的方式弹奏,情绪单纯 、坦率、真诚、小心避免任何微妙或精致的表情,把这种效果留给象肖邦的圆舞曲那样的作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mzhou5 回复 悄悄话 can I have some of your music albums? Would you mind posting it somewhere?

浪宽 回复 悄悄话 Sorry, this is not for downloading. It is for listening and reading only.
爱犬先生 回复 悄悄话 请问,在哪里可以下载你的这些音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