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中式翻译与奥运(组图)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市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尤其是旅游景点、医院、公交系统、商场、饭店等窗口行业提出了更为细致,涉及内容更广泛的双语需求,希望为外国友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而一些不规范的英语标识,给即将迎来数百万外国游客的北京带来了负面影响。
凡给外国人当过汉语老师的中国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被外国人初学乍练的汉语所创造出来的“离奇汉语”逗乐得前仰后合。某君曾经两年在业余时间里给外国人当汉语教师,那阵子每天回家批改外国人写的汉语作文,就像是看卓别林的片子,常常笑得批改不下去,笑得周围的人跟他一起眼泪爆流。我们常常嘲笑外国学生把“大使馆”写成“大便馆”,把“自习室”写成“自洗室”,把“母牛”写成“妇女牛”,把“司机”写成“死鸡”。更有甚者一次一个外国学生把“飞机”写成了“飞鸡”,他的作文就写成了“我坐飞‘鸡’来到了北京‘鸡’场。
课堂里的外语笑话确确实实就是个笑话,大家在课堂内一笑了之。但如果一个城市街道上的外文路标指示、或旅游景区的外文介绍、或一家餐馆的莱谱,或一个宾馆饭店的外文标识用错字搞出了笑话,将不是一件可笑的事,而会大大影响我们城市的形象,有时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莱谱:
“日式炒乌冬”在一份菜单上被翻译成了“用白天的方式炒黑色的冬天”
“上汤”被翻译成了“上面的汤”
“榨菜肉丝面”被翻译成“被挤得流眼泪的肉丝面”;
“驴打滚”(一种卷芯甜点) 译成了“Donkey rolling in mud”
“夫妻肺片”(川菜) 译成了“Husband and wife's lungs ”
“四喜丸子”翻译成“四个高兴的肉团”(Four glad meatballs)
“猴魁茶”翻译成“第一只猴子茶”(Number one monkey-tea)
“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stewed Lionhead)
“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bean curd made by a ockmarked woman)
“童子鸡”翻译成了“还没有性生活的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红烧狮子头”被译为“烧红了的狮子的头”
传统的“开阳白菜”变成“虾干炒白菜”翻译成英文变成“The shrimp fucks the cabbage”。
“有皱纹的铁牛肉”
不少菜谱把“铁板牛肉”翻译成“有皱纹的铁牛肉”(Corrugated iron beef);怎么样?试试牙口如何?
“公家强暴鸡”
一些菜谱竟把“宫保鸡”翻译成“公家强暴鸡”(Government abuse chicken).
“砍那陌生的鱼”
“生鱼块”成了“砍那陌生的鱼”(Chop the strange fish)。
“四喜丸子”,翻成了“four-joy meatballs”。
公共标示:
“一百个货物、零个销售的商店”
“百货零售店”被翻译成“One hundred goods and zero sell shop”,即“一百个货物、零个销售的商店”
“休息室”的笑话
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某城市突然尿急,看见一个标有“厕所”的地方就跑了进去,结果却看见一个女服务员走上前来和他热情地搭话。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该地是供旅客休息的地方,而门口的标示牌为“restroom”。在英语中,“restroom”是厕所的意思,而此休息室的翻译者望文生义地将“rest”(休息)和“room”(房间)按中文习惯合并在了一起,开了一个“国际玩笑”。
“发钱”的厕所
英语里厕所的标识只需标明“toilet”就可以了,而中国某大城市的一家收费厕所,门口的标示牌为“fee-paying public toilet”,这个标识的意思是 “发给钱的公共厕所”,即来这上厕所的人,一律发给一笔钱。
“蚂蚁店”的笑话
在某城市机场有个工艺品售货厅,门上的英文牌子写着“Ants and Crafts”。一位外国的游客来到中国,一下飞机就看到该标示,心里直纳闷儿,“China”真了不起,还有卖蚂蚁的地方,结果走进去一看,没发现一个“Ant”。原来,该标示牌误将“Art”(工艺品)写成了“Ant”(蚂蚁),成了卖“蚂蚁和手工艺品”的地。
关于“出口”的笑话
某汽车城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出口处,一块写着“Export”的出口指示牌格外明显。而“Export”的本意是“外贸出口”,如果用在这里,就意味着“逛市场的人只要是从此出口出去,就都要被当成商品卖到国外”。
“和平时期禁止入内”
北京国际机场的紧急出口上标有“平时禁止入内”的牌子,对照英文却写成"No entry on peacetime" (和平时期禁止入内)。
“种族主义公园”
北京有个中华民族园,是个介绍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公园,牌子上的英文却被不知是有意无意地写成“Racist Park”(种族主义公园)。
“干货”
也许是使用电子翻译器的缘故,一些中文标牌上干湿的“干”字,不时被翻译成英语中很不文雅的“fuck” - 一个表述性行为的及物动词或名词。
“那些滑的是非常狡猾的”
即使在北京的长安街上,一块警告行人注意路滑的路牌上还注有这样的英文: “To Take 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 这句话不论在哪种英语方言中都读不通不说,翻回中文也会让人莫名其妙:“要注意保险箱;那些滑的是非常狡猾的”。
入口 “entrance” 写成 “enter the mouth”
中国某地区“火车站”译成:“ Fire Car Station”
“西边的药房”
北京某家医院“西药房”门口的标示牌是Western Pharmacy,意思变为“西边的药房”。
一家超市的“熟食计价处”双语告示牌,英语译成“The Familiar Food Make Sures the Prices”,中文意思则是“熟悉的食物要确定价格”。
“别驾驶疲劳”(DO NOT DRIVE FATIGUE)
在上海某大桥上,赫然竖著一块英文标牌:“DO NOT DRIVE FATIGUE”(别驾驶疲劳),看了中文才明白,原来是“严禁疲劳驾驶”。
一家商店把“拿铁咖啡”逐字硬译成“Take Iron Coffee”。
“收款机”译成“Accept Silver Machine”(接受银制品的机器)。
“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
在城隍庙一家老字号饭店,广告牌上特色小吃“蟹粉小笼”被译为“Crab Pink and Small Basket”(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
“游人止步”就有两种译法:“Tourist Stops”与“No More Steps”,英文无此说法,“宾客止步”的一般译法是Staff Only。
“Parking”是“停车场”,“Park”是“公园”。
“ 打开即食”译成“Open and eat”,应当为 “ready to eat”。
“一次性用品” 译成“One-time Sex Goods ”或“ A TIME SEX THING”某车站的厕所里曾经发生将 “烘手机” 翻成“BAKE CALL PHONE” 不但翻错,连 "CELL PHONE" 都拼错成 "CALL PHONE"。
“德国制造”的产品上面写的是“Made in Deguo ”(德国的汉语拼音)
在一个菜场“干果区”的标示牌上的英文是“Fuck the Fruit Area”,也就是“与水果性交的地方”。
表达房间或楼梯出口的“The safety exit”,写成“The safety export”,错误使用了表达贸易进出口的单词
“No parking”本是禁止停车的提醒,错用成“No pork”就成了没有猪肉的标牌,让人看了不知所云。
“收银台”译成“cahsier desk”(casher)
“watercloset”“WC”:现在对公厕的英译中,国际通用的标准翻译为“Toilet”,美国人习惯的用法是“RestRoom”,“watercloset”在欧美国家都不使用。
“女卫生间” 翻译为“DAUGHTER TOILET”(女儿的厕所)。
“男卫生间”翻译为“MAN’S TOILET”(-个男人的厕所)。
以后到哪儿都带个相机照下来,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是啊,生活中到处都是笑料,每个人都是喜剧大师
不愧是酒店出身的,知道的比别人多。
你说的有道理。
这个不会真的是德国制造的.
拿铁是Latte,热咖啡的一种。
我们回去只看中文倒没注意过那些英文翻译,找的都是什么人做的翻译啊?不过估计国人也不会去注意,老外可能要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