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杜维明先生(中)与家人在台湾东海大学毕业典礼上与吴德耀校长合影。
吴德耀与杜维明
吴德耀(1915年—1994年),海南文昌人,教育家、政治学家。吴德耀出生于侨乡文昌一个清贫的私塾之家。九岁那年,吴德耀失去父亲,无奈之下,母亲将他送往槟城的伯父家,从此,故乡只能留在记忆里。1936年毕业于槟城钟灵国民型华文中学,后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学习,1940年获文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46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系研究员。后从事外交工作,曾在联合国秘书处任职。曾经协助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1954年到台湾协助创办东海大学,任政治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6年至1971年间,出任东海大学校长。1971年至1975年,任新加坡大学政治学教授兼政治系主任。
1975年至1980年在南洋大学先后任政治行政系教授、研究院院长、南洋大学校长。1980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退休后亦兼任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儒家思想教育的主要设计者。被称为“海南一代哲人”。主要代表著作有《人与社会》、《东方政治——西方政治》、《国际政治研究》、《中国文化的根源》、《政治历史文化古今谈》、《列国春秋》。
他于1994年4月17日逝世,享寿79岁。
杜维明(1940年2月26日—),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广东南海,拥有中华民国与美国双重国籍,中文学者,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孟子研究院名誉院长。
2004年11月,吴德耀先生的得意门生、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被邀来海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海南日报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被称为“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的著名学者。杜先生满怀深情地说,此番海南之行,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看看自己的恩师吴德耀先生的故乡。他说,如果没有吴德耀先生的帮助和安排,他不可能得到哈佛大学的奖学金,也就不可能有日后他在哈佛的席位和学术方向。杜维明先生谈到,博学多才的吴教授于1954年应聘赴台湾协助开办东海大学并担任政治系教授兼文学院长之职,两年后又出任东海大学校长。此时,在东海大学就读的杜维明是一名高材生。由于吴德耀先生与哈佛大学的密切关系,他得到一个资助名额,可以举荐优秀学生到哈佛大学学习。吴德耀先生将这个机会给予了杜维明。
“当时家穷,即使我拿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没有奖学金的话,去哈佛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吴德耀先生出于人才考虑,将这个宝贵的名额给我,并且写信请哈佛的故交帮助我,照顾我,让我度过四年难得的大学生活,这是我终生难忘的。”说这话时,个子高大的杜维明教授面容沉静,沉浸在对恩师的追忆中。他说:“德耀先生心仪柏拉图的哲王理念和孟子的大丈夫气象,但他自己却从既平易近人而又温柔敦厚的仁道来分析时事,品题人物,评断社会及文化现象的得失。在抗衡、冲突和斗争的暴戾之气弥漫全球的乱世,他所证成的是基督教的博爱和儒家的恻隐之情。他是位真能变化气质,真能把绅士和君子溶为一体的人师。我敬重他,深深地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