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头发是黑的, 酱油也是黑的

(2008-01-18 00:00:05) 下一个

头发是黑的, 酱油也是黑的

作者:谢盛友


检查卫生的政府官员到我的快餐店来:“老板,我们是市政府检查卫生的,请给我们看看,你们快餐店使用的豆芽,我们要拿去一些作样本,进行化验,因为你们中国人使用的豆芽,不符合我们德意志的饮食标准。”以上是德国官员对我的礼貌用语。
我翻开我的裤子口袋,为德国政府官员找豆芽:“没有啊,豆芽在哪?,您看到了我的豆芽了吗?我怎么找不到我的豆芽了。”
又是一段最不高兴的对话,怎么搞的,中国餐馆老板见到德国官员犹如老鼠见猫。
“我有头发,您要不要拿去化验?”
“中国餐馆不用豆芽,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官员有些武断。
“谢友的快餐店没有使用谢友自己的头发,这是不辩即明的事实。”官员指责我天花乱坠。
到底谁天花乱坠,我反驳。上次您要检查珠江酱油,我没有给您样品吗?再上次,您要检查亚洲饮料,我没有给样品吗?再再上次,您检查味精,我没有与您配合吗?…… 够了,我可爱的政府官员。
如果您真的看到我使用豆芽,您才有资格命令我给您豆芽样本。

官员走了,我心里发窝囊气:1995年的“狗肉事件”,起因不一定只是简单的柏林劳工局,我至今仍怀疑,那一定有更深的背景。抽查酱油、抽查味精、抽查豆芽,也不一定是简简单单的卫生检查行为。
中国菜的灵魂是什么?我虽书生半路出家,也懂大概:第一是酱油,第二是味精,第三是豆芽。那么要打击中国餐馆,要卡死中国人的喉咙,不很清楚,先致中国人的酱油、味精、豆芽于死地。

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饮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餐在欧洲无法形成规模产业,我看主要原因如下:
中餐必须是热炒的;中餐的主食是米饭;中国人彼此不信任。
中餐的好坏取决于厨师的好坏,而厨师的好坏就在于个人的修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哪怕是同一个厨师,各天的心情不一样,掌握的火候不一样,出的餐也不一样。
欧洲人吃土豆吃面食,不吃米饭为主,这一最根本的饮食习惯不同,导致中餐在欧洲无法形成规模企业的最根本的原因。我过去断言,今天断言,将来继续断言:中餐在欧洲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风格的连锁餐饮企业,中餐不可能形成“麦当劳”。
不改变热炒,不改变使用米饭,中餐无法规模发展,改变了热炒,改变了主食米饭,中餐则死亡。
当然中餐不能发展成规模经济,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我们中国人具有丑陋的一面,不相互信任,不团结。好的厨师,好的厨艺,绝对不传授给别人,顶多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所以造成在欧洲的中餐馆形成这样的局面,有一个儿子开一家,有两个儿子开两家,有三个儿子开三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那就是,要团结就团结自己人,要帮助就帮自己人,这里头的学问可大了。
中餐馆一般是家族生意、家族企业,根本的原因是不信任他人,很少有合作,哪怕是兄弟亲戚,还相互猜忌, 互相拆台。没有团结合作,怎么形成大规模的企业?没有前瞻,没有创造,看见别人餐馆生意火旺,也在隔壁开一家,恶性竞争,恶性残杀。

我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不是说日本人很团结吗?不是说日本人一贯宣扬不畏艰难和强暴的勇气和精神,提倡大家的精诚团结,共同对敌吗?日本人在世界上创造了很多品牌,但是日本人永远无法在全世界把自己的饮食做成象麦当劳一样的规模企业。我认为这里头最根本的原因,像我们中国人东南亚人的饮食一样,日本人的饮食也是米饭也有味精。这就是最大的客观阻碍。

酱油炒米饭,我们中国人已经炒了几千年,吃了几千年,就这样世世代代炒下去,吃下去。
主客观原因都阻碍着我们的中餐事业在欧洲的发展,现在雪上加霜,德国人既查酱油,又查味精,再查豆芽,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保持自己的本色吧。

我们的头发是黑的,酱油也是黑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穆紫荆 回复 悄悄话 我们的心是红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