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和姑父都是在民国年间出国留学,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都因直言献策被打成右派;都是在困厄艰辛中吟诗作赋,互诉衷肠,留下千古绝唱!他们诗词赠答,或嘻笑怒骂、打浑插科;或娓娓倾诉、砥砺互勉;字里行间,中国知识分子肝胆相照,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在当代诗坛盲目合唱的年代,留下了罕见的一幕。
这首长歌是家父对自己一生心路历程的总结倾诉,也是老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一生境遇的真实写照。家父1909年出生于山东日照的一个士绅家庭。1925年,他在外求学时参加革命,1932年23岁,回乡卖田买枪,参与组织日照暴动,失败后遭通缉。在姨父辛亥革命元老丁惟汾的庇护和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照顾同在日本留学、尚未成年的表妹、丁惟汾的小女儿丁玉隽,当好监护人。1937年表妹学成回国,在横滨开往上海的轮船上,与刚从美国学成归国途经日本的黄万里相遇,继而相爱结婚。
从三十年代下旬到七十年代中旬,家父和姑父保持了近四十年的友谊。
从1973年这两首赠答诗看,家父在“黑龙江畔雪还澌”的僻陲流放,而姑父在“函谷山头柳垂绿”的三门峡劳改。北大荒冰天雪地,而三门峡已是柳条弄色了。值得一提的是,家父作为四野萧劲光萧华纵队的秘书长,曾在二十年后的劳改所在地驰骋纵横;而姑父劳改的三门峡,恰恰是他殚精竭虑反对上马的黄河水利工程所在地。两位老人在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命运!家父却没有熬到春天,在粉碎四人帮前夕怆然离世。姑父看到了春色,改正后重登讲坛,再发诤言,90高龄辞世。时光荏苒,或许两位“三生相约”的老人,此刻正在天堂携手相游、吟诗唱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