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药,不开刀;崇尚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以冬季养生为例,谈“饮食有节”ZT
(2008-11-22 20:44:52)
下一个
http://www.gltcm.cn/?uid-27941-action-viewspace-itemid-7160 “病从口入”的意思,有深有浅。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说:“吃饭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这是“病从口入”最表浅的意义,如果我们现在还停留在“饭前洗手”的水平,那对“病从口入”的理解就仍是停留在小学的水平。
哪怕吃得再干净、再卫生,吃多了会撑出病、养出病来,这也是病从口入。古人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觉得饿了你就吃,觉得差不多了你就别再吃了。我们成人平时不太注意,感觉到吃饱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吃多了。小孩的很多疾病源于吃多了,过去北京有位很有名的儿科老大夫,专门通过调理小孩的脾胃解决小孩的各种疾病。实际上,我通过大量的临床发现,成年人因为吃多了产生食积的情况也非常之多,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今天吃多了。久而久之,疾病就出来了。所以,要“节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能理解到这个水平,算你对“病从口入”的理解达到中学水平了。
但“节饮食”不仅仅是节制饮食,还有“饮食有节”的意思,就是要按照节令、按照大自然的节律来有节制地饮食。中医对人的饮食结构是按照五行、五色、五味来调配的,在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时间季节进食不同的蔬菜和肉食。达到这个程度,可以勉强算一个大学水平。但是,大自然的节律也不是死的,有的年份,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这时候,饮食又该有所变化了。这就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变化。达到这个程度,才是更高的水平,可以谈得上养生了。
大家都知道“贴秋膘”,到了秋天,就不能过多出汗了,同时注意补充营养,让自己长点膘,好应付冬季的严寒。实际上,真正的“贴秋膘”应该在11月以后,一直延续到冬季。入冬以后,饮食历来多注意温补,所谓“秋冬养阴”。在北方,像涮羊肉、羊蝎子这样一些性质温热的食品比较流行。但比如去年冬季,大寒之前之下了一场小雪,是是一个暖冬,没有冷的条件,但大家还是在吃那些羊肉。于是,人体内是温热的,体外有不够冷,于是体内的温热要散发出去,这一散发,坏了,精气闭藏不住了。人在冬天是要闭藏精气的,只有冬天闭藏充足,春天才能有能量正常生发。如果精气外泄,闭藏得不够,到了春天,温病病就开始流行了。这就是古人讲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实,“冬伤于寒”不是简单的受冻,恰恰相反,当冬天不够寒冷的时候,人的毛孔闭合得不严实,张开了,精气外泄,寒邪趁虚而入,伏在体内,到了春天,接着春温之气生发出来,使人犯病,这就是温病。当然,在现在的人看来,一般都认为是感冒了。正式因为去年冬天不够冷,人们的饮食起居没有因机变化,所以,到了今年春天,医院里感冒的病人一波一波的,比往年多好几倍。所以,虽说“秋冬养阴”,但暖冬养阴仍需慎重,尤其不要以温热的荤腥来养阴。
那么,是不是只要冬天很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养阴了呢?也未必!早在几年前,北京中医院的周鹰大夫就提出,“秋冬养阴”不适合现代城市人群!因为这群人营养物质摄入有余,而运动量不足,本来就是阴盛阳虚的体质,如果再要养阴,那就过犹不及了。这个看法我是非常同意的,现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都有阳虚阴滞之象,他们身上的物质、能量太多了,都淤滞在那里行不开了。体内出现淤滞,必然生热,就像内部出现短路的电器发热一样,人一感到热,又得脱衣服或者喝冰水,于是寒邪又轻而易举地进入体内,人体成了一个寒热交错的场所。这样的人一得病就非常复杂,不好治,没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不可能拿捏得准!这就不是哪一年的问题了,而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
如今,我们冬天到底该吃些什么才叫“饮食有节”呢?严格来讲,应该少进肉食、多吃青菜,多喝粥。冬天的蔬菜,主要以大白菜、萝卜为主,这叫“时令菜”,在过去,只有冬天才有这种菜,到了别的季节它就长不出来。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大棚,无论什么蔬菜,任何季节都有。所以我们到了菜市场上,一年四季见到的蔬菜都差不多,根本不知道哪个是时令菜,哪个是反时令的菜,如果不用心的话,那就只能乱买乱吃了。结果,最终是把自己于大自然相应的那种节律感吃没了。所以,要尽量少用那些反时令的菜,比如像红颜色的西红柿。红色属火,是夏天的颜色,西红柿也正好是夏天的时令菜,用过去的技术是不能保存到冬天的,除非做成罐头。现在不同了,冬天照样有西红柿,虽然有,但还是得少吃为妙。
但毕竟,冬天是一个藏精气的季节,我们在饮食上该如何合理地搭配才能把这个“精气”藏住呢?首选喝粥,用谷物熬粥喝。尤其是去年那样的暖冬,熬粥的原料还可以多加一些山药、赤小豆。谷物是植物的种子,每一颗谷物都能长出一颗植物,其中的生机是无限的,这就是大自然的“精气”所在,也正是人所需要的。山药是长在土里的,它也相当于种子,足以繁殖新一代的山药,其中同样蕴含着生命的精气。种子,吃这些东西来闭藏精气,比大鱼大肉好多了。
饮食方面,学问非常大,我们在今后的文章里还要一一介绍。有人也许非常急于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吃怎么喝,我告诉大家最简单的一个判别方法: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看见窝头,你觉得那个香,你想吃它,那么你这一天就吃窝头去;另一天你觉得南瓜好吃,那么,你就吃点南瓜。中医讲“胃以喜者为补”,就是说你体内缺少这种东西,你看见它自然就会想吃。如果吃点辣的、吃点海鲜就过敏,那你就别吃了,因为这说明你的体质天生就不容这些东西。当然,不管什么美味,不要吃得太多,适可而止。这是饮食的一个总的原则,更具体的学问,且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