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in_asalan

与网友们共同探讨国际时事、军事动向。
正文

六二年对印自卫反击中我方应吸取的教训

(2007-12-11 11:29:31) 下一个

六二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后,由于后勤不济,我军退回麦克马
洪线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把缴获的武器、物资交还丧魂落魄的敌人,使其立刻意识
到我方的软弱、一味退让,反以更为疯狂的姿态向我挑衅;
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失策。

事实上从此后,印度一直认真备战,屡屡挑衅,而中国始终
因后勤问题而无法大举反攻。

六二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度是吃了些苦头,精神上受了
刺激,但实际受伤损并不严重,中国又手下留情,使大批印
度败兵得以逃脱,所以在得到美苏的撑腰输血后,又以更为
疯狂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山南的领土上。

对于中国来说,其实是教训深刻,中国人普遍软弱,对外打
一次胜仗,不是考虑如何使敌人更加惧怕我们,而是空想如
何使豺狼、毒蛇被我们的“大义”、“宽仁”所感动,结果
在打了胜仗之后反而举起了宋襄公的“仁义”大旗,把将士
们血战缴获的敌武器、辎重交还给蛇蝎之辈,自以为“仁德”
“信义”将感动四海,春秋式的“霸主”地位唾手可得。
但是四海之内以势力为上,外国极少提起中国的“义举”,
倒是印度四处宣传我方“侵略印度”的噪音屡见报端。

印度更是不为中国的退让所动,宣称中国是偷袭印度,是懦
夫式的背后下刀,是喜马拉雅山上的“珍珠港事件”,所以
印度认为它随时都可以采取报复的举动。

至于中国军队退回麦克马洪线,印度声称这是因为害怕印
度,因为印度已经准备大举反攻。而后印度轻易地再次侵占
中国的山南领土,使他们更加坚信上次失利只是“珍珠港事
件"式的大意,要和中国真的打一场喜马拉雅山上的“中途
岛战役”,他们是可以取胜的。

至今印度国内只提中国侵略印度,且咬牙切齿,“中国是印
度的敌人”已经不只是印度统治者的信条,而是他们在任何
外界波动下就会发作的“条件反射”。

中国在取胜的情况下,没有充分地利用有利形势,一味退让,
反而使敌人气焰更为嚣张,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中国人对外的软弱、要空面子、一厢情愿、不顾实际利益的
问题是普遍的,宋襄公的“仁义”大旗已经占据了中国人大
部分的对外智慧的空间。

宋襄公的不切实际,不顾实力,空举“仁义”大旗,妄图成
为“霸主”的举动为后世所笑。在秦汉唐,他的逻辑是不为
中国人接受的。

但宋襄公的基因在宋朝到现在的一千年中却在中国人中灾难
性地泛滥,造成中国文化中严重缺乏对勇武的崇尚,懦弱得
到普及,“仁义”大旗比比皆是。

张骞、班超这些独自犯险、以少克众、开拓征服的猛士失去
往日的影响;错误的文化发展方向使中国人的脑海中丧失了
征服的欲望,从而成为静止的、被动的、等待他人征服的目
标。

懦弱之辈在中国文化中从此地位显著提高;至今,无能之辈
仍得到无休止的吹捧。比如:
在明初,某宦官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面对唾手可得之
地,原始落后之对手,一城未得,一地未收,寸威未建,寸
功未立,懦弱无为,劳师糜饷,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负担。
这种远航,没有为国家带来任何利益,和明朝敌对的贴木尔
帝国的残余也丝毫未受打击,但中国的普通百姓纳税交粮,
牺牲生命去支持这种可怕的浪费和庸懦之辈的意淫。

率领远航的庸阉,当时没有得到惩罚,至今仍为国人吹捧,
在南京有以其命名的公园,中国电视节目对于这种远程公费
旅游至今仍赞誉有加。
如此勇懦不分,黑白颠倒,可见中国文化对智勇的漠视。

再回到对印度的话题上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印度现在已
具备一定实力,被印度窃据的中国领土可能很长时间也无法
收复,但我方应耐心地等待战机,一旦南亚有变,那中国收
复失地的机会就会来到。

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中国全民普遍懦弱和中国人智
勇程度不足,这个问题的治理应刻不容缓。
只有全民智勇程度大幅度提高才能形成有力的国家机智,才
能把握主动,掌握时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