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

清雾凉风. 你并不快乐,但心不再是一片黑暗,你能够看到一些东西,仔细去想一些东西,看到其中的美丑,明白其中的悲喜, think it ove....
正文

惑中曾经的不惑- a letter from my dad

(2005-09-20 21:29:03) 下一个

我们最亲爱的Y儿、J儿:

    好久没有这样给你们写信了。是因为,便捷的电话保持着联系,知道着你们一些简要的情况。尽管这些知道只是耳闻。另一方面是我的汉语拼音过于荒生,又畏难五笔,王码笔故然操作简易,却不能随意携带使用,用电脑键盘表达实在是力不从心。当然,在键盘上行云流水,运用自如,我是非常羡慕的。

    电话,把万里之遥的空域,缩小到说话彼此能听得见,其功德何等丰伟。然而,通过大脑的思维指挥手,用笔把心中的希冀和祝福,或人生经历的认识与感受,写出来成为一封信传寄给亲人无论如何是电话不能比拟的。

    给你们写信,不单是一种传统的而且不易被忘却的沟通。对我们这些思维日渐迟钝,表达日益费力的老人,它还能使仃滞的大脑运转,休眠状态的脑细胞获得复苏和再生。也是身心健康的良方。所以我用笔给你们写这封信。

提起笔来,又不知道写些什么,事业吗?学业吗?生活吗?安全吗?不仅你们感觉太唠叨,我们也觉得太枯燥。

我不能说到了暮年,却出现暮年人的常有。那些已经远去的往事,时常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到眼前,让我醒眼,让我追忆。这些让我追忆的往事,曾经有益于我。于是,我把它作为这封信的主题和中心意思,写给你们。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从知道人世间有惑以后,一直在惑中。现在半百过旬还在惑,也有曾经的不惑,正是这曾经的不惑,让我万幸!

    1961年春夏,我高中毕业后正准备高考。那时高中不多,考大学的也不多。高考没有现在这样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虽然如此,却也倍受老师、学生和学校的重视,因为毕竟是高考,更何况当时被誉为是“考秀才”。高考准备阶段也没有什么一诊、二诊之类。毕业考试完了,按学生的志愿,学生对自己衡量和老师的意见,将毕业生分为文史、理工、医农三类班,集中学生的主能冲刺高考。

    我父亲希望我考医,说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生病,生了病就要去看医生。所以,那朝那代医生是很受人尊重的,自然生活无忧。

    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写作有所爱好,也写一些别出心裁的小文,有时让语文老师刮目。所以,班主任要我去文史班,说是高考十拿九稳。我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数学和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并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固执已见去了理工班。

   ——这不是惑吗?

    正当我在这惑中,为高考准备的时候。大约是5月中旬,军事院校来我们学校招收三名学习成绩优良,体格健壮,品行和政治条件及家庭出身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知怎的我稀里糊涂地被选上了。开始说要对我们进行学业的全面考试,后来参考了毕业成绩就不考了,改由学校保送。我就这样去了x学院。

    军事院校,当时泛称军校,老百姓管它叫军官学校。进入军校学习,意味着不久将成为一名军官。军官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受人尊敬、令人向往和羡慕的。对于很多人来讲又是可望不可及的。人们都心领神会:它是一个人欣欣向荣的开始,“光宗耀祖”的捷径。成为社会的热眼,倍受推崇。就象今天被欧美大学录取又获得奖学金到欧美留学。但对去军校也有不以为然的。也象现今出国留学发展有人认为“外国有什么好,不安全又受歧视,当下等人”一样。我的一些亲戚特别是长辈认为“父母在不远遊”,甚至说:既然是军官,免不了带兵打仗,要打仗就会死人。言下之意,去军校目光短浅,不思敬孝。

    去军校是我人生中最具意义的一步。其意义是什么,当时我并不十分清楚。对上面那两种见解,我是雾中的一点隐约。自己意识到的,只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比家乡精彩得多的世界,特别是久闻大名的Y市,觉得那梦想已久的世界很快就能见到它。其他的就很遥远也很空乏,思维和意识完全是一种童趣。

    ——这难道不是惑吗?

    我母亲只读过很少的书,识字不多,是一个很传统的妇人。象千千万万母亲一样,总希望儿子永远守在她的身边,娶妻生子,为她养老送终。但是她更希望我长大后能兴旺发达。在我记事时就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很少涉及孝道之类,大多是围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甜如蜜,先甜后苦苦熬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主题。这些很实在的至理格言,铭诸我的肺腑。

    她很清楚,在我们那个苦寒落后的地方,如其把儿子留在身边陪她吃苦和等待那无望的未来,还不如让儿子远走高飞,即便是飞到半空中掉下来也值,因为儿子必竟飞了一回。

    在我离家最后的日子里,母亲无不感概地对我说:你父亲工作在外地,有些事只好由我来告诉你了:你的伯父就是你现在这个年纪去参加革命,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杳无音信,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去了就没有了。许多年来这件事一直在亲戚中传说,也是我们家族的伤痛。今天,一条相同又不完全相同的路摆在你的面前,??痛α鳎?艘??叽ψ撸?ゾ?D鞘歉叽Γ?阋?撸?乙仓С帜阕摺?lt;/FONT>

    那是1961年7月初的一天,我用网兜提着数理化和爱看的书,背着极简单的行装,踏上人生崭新的路。在与母亲告别的时候,她那双纤弱的手紧紧拉着我,送给我一句令我终身不忘的话:儿呵,儿行千里母担忧哇!话未完,已经是老泪纵横。

1963年,学校放署假,我回到家中,见到母亲比原来更瘦弱了,面黄肌瘦,几乎是皮包骨头。我正想问,她连忙说:没有事的,我很好。你走了以后,你们三人中的一个,父母让他完了婚再走,谁知结了婚新媳妇不让走,后来参加高考又落了榜,回乡下务农去了。那时候我很瘦小,刚1米6的个子,体重只有80多斤。母亲反问我,你还是那么瘦,军校吃不饱吗?其实家中仍至广大老百姓都是瓜菜带且不能果腹,肉和油是极为罕见之物。母亲的消瘦一方面是缺食,也是我走了以后,七、八个月中昼夜牵挂、寝食全废的缘故。我连忙说:军校吃得饱,也吃得好,一个星期吃两回肉。您不要太牵挂我了。“那是学习太累了,也好,学生嘛,是要用心学习,以后才会有本事。我现在不牵挂你了”。还十分高兴地说她每月能挣到8元钱的工资,要我不要担心家里。

1967年5月,那是我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回家。母亲已经是满头白发,那满脸的苍桑和艰辛更清晰了,充满母爱的双眸失去了原先的光华,那曾经让我偎依和安全的身驱更瘦小了。我不由得心中一阵颤抖,眼前一片模糊。母亲第一句话告诉我:你们那三个中的第二个人,不知什么缘故1965年就回来了,在县机械厂当一个车间主任,文革一开始说他有问题,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就下放到乡下去了,爱人也离了婚。当母亲知道我的工作和工作单位是一个很大的机关时,高兴不已,连声说:“脸上有光,脸上有光呵”。在一个大单位工作,竟能让母亲深感脸上有光,并用别人的不幸警惕我。这不是母亲在摧儿奋进吗?这不是母亲唤醒儿子珍惜吗?这不是母亲叫儿不惑吗?

以后,好多年没有回去了,无法感受到母亲让我不惑的力量。我又惑了起来。那是七十年代后期,因故我离开了曾经让我骄傲、出彩并能为我提供许多机遇的场景。我失落了,这一失落让我醒悟和明白了许多,当珍贵的东西,你得到它,在你手里,属于你的时候,你会不在意甚至轻看它,不觉得它的珍贵,不去珍惜。一但失去了,才会觉得它珍贵无比。但,已经追悔莫及了。

    大约也是在七十年代后期,我去峨眉山,那是一次匆匆来又匆匆去。虽然青山美景满目,却都是过眼烟云。如同我人生中过去的却没有留下任何能够入眼的点点。突然间,我感到一股不让我惑的力量涌入心田,顿时我明白:这是久别了的对儿子寄于无限厚望的远方母亲赋予我的。在突如其来的激动中我填写了一首词:《简字木兰花》,告戒自己在未来的岁月中珍惜。长声啸,长声啸。不尽景致时机掉。时机掉,年岁渐高。空赴峨嵋一遭。若还再有遊山日,珍惜定存心窍。定存心窍,锦诱前程必争分秒。

至今我还深深地感激母亲,她不仅给了我生命,在极为艰辛中把我抚养成人,而且把我送上一段最具意义的人生旅途,还提醒我不要惑。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我赶在中秋节前完成这封信的手稿,请办公室的人替我打出来并拷进磁盘,用英特网发给你们,是我们对俩儿的思念和希望的寄托。

我们身体都好,生活和工作都充实也很愉快。

在结束之前,我们还是要唠叨:请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互敬互爱,相互体贴;努力工作,勤奋学习。

愿上帝和佛祖保佑你们。


                         深爱你们的爸爸、妈妈

2005年9月  中秋节于xxx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