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振华(希伯来文名Jeremiah),字夏雄,汉族。哲学博士。1981年7月出生,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希伯来语专业学习, 同时修习哲学双学位。其间2002-2003年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留学一年。200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希伯来圣经,2006年夏曾再次前往以色列进行资料搜集与考古。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他们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国。尽管这个小国的面积仅与北京市相若,但它的一举一动却每每牵动着全世界的强烈关注;尽管这个民族的人口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但他们贡献了不朽的《圣经》,产生出耶稣、马克思、爱因斯坦等等一大批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伟人。
有人统计过,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到1987年为止,获得这项世界大奖的科学家中有 17%的人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常常被称为“书的民族”(The People of the Book)。这一称呼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犹太人是信仰犹太宗教的民族,他们有奉为经典的《圣经》(即《旧约全书》)这部“书”;其二是说犹太人是一个喜欢读书、关于学习钻研、关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民族。确实,在犹太人看来,读书钻研、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信仰上帝的一种美德,而且也是信仰上帝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把学习和钻研视为自己的一种义务。近代科学兴趣,世俗教育出现以后,具有读书、学习和研究传统的犹太人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因此,他们中产生了人数众多、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犹太思想家与政治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世界上没有犹太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那么人类社会将会是另一番情景。只要看看古往今来在学术界中犹太思想家和哲学家所占的比例,我们就不会对这一论断提出疑问。
最早的先知
犹太人最早的思想家,当属《圣经》中记载的那些希伯来先知,如阿摩司、何西阿、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等人。他们或批评统治者的腐败,倡导社会改革,或关注国家的危亡,为民族复兴而呼号,或教导人们坚定信仰,对未来的理想世界充满希望。他们为世界文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也是一个犹太人,他后来被罗马总督以自称“犹太人的王”和煽动扰乱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通过思索和比较,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基督教,这一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摩西·迈蒙尼德
中世纪犹太人中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哲学家是摩西·迈蒙尼德(1135-1204年)。他出生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后来辗转来到埃及,成为埃及穆斯林统治者萨拉丁的私人医生,同时也是当地犹太社团的领袖。他不但在哲学、神学方面卓有建树,而且还长于数学、医学。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部著作,中期最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他历时30年写成的神学巨著《密西拿托拉》,对犹太教律法、教义、传统作了全面的阐述;另一部是他在晚年完成的哲学经典《困惑指南》,他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出发,对上帝、宇宙、律法、先知、人类知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困惑指南》出版后,很快被译为多种欧洲文字,对中世纪欧洲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他在犹太宗教和哲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迈蒙尼德被誉为继古代把犹太人带出埃及的摩西之后的“第二摩西”。
巴鲁赫·斯宾诺莎
如果说迈蒙尼德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还只限于犹太人中的话,那么中世纪后期另一位犹太人斯宾诺莎则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巴鲁赫·斯宾诺莎1632年出生在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里。他从小就喜欢钻研犹太宗教经典,而对做生意赚钱毫无兴趣。一位犹太长老曾预言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犹太宗教领袖。后来的事实正好相反他不但没有成为犹太宗教领袖,而且还被逐出了犹太教门。
斯宾诺莎青年时对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进而研究了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和笛卡尔等人的哲学著作。通过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学习,他逐渐对犹太教中的许多说法产生了怀疑。他认为,灵魂只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并说上帝不可能只向犹太人作出启示。当犹太社团的宗教权威知道他这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后,先是对他提出警告,要求他放弃这些危险的思想。当他拒绝后,1656年7月犹太教长老会正式举行了一个仪式,把他逐出教门。主持这次仪式的首席拉比,是斯宾诺莎昔日的老师莫泰拉。在当时人们都按宗教信仰生活在各自的社团中的情况下,逐出教门是一种极为严厉的处罚,它意味着被逐者从此被摒弃于社会之外。24岁的斯宾诺莎被逐出教门后,他的父亲认为这是家庭的一个耻辱,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他原来的朋友也不再与他来往,一些虔诚的教徒还常常攻击他。为了逃避这些迫害和压力,他只得离开阿姆斯特丹,改名换姓躲到乡下,靠打磨光学镜片为生。后来,他迁居海牙附近的小镇伏尔堡。
但是,斯宾诺莎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在贫困、孤独和寂寞中,默默地对世界和人生进行探索、研究,埋头于哲学著作的写作。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学政治论》、《理智改进论》和《伦理学》。《神学政治论》完成后,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斯宾诺莎是以匿名方式将其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该书出来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和整个欧洲,在短时间内连出了五版。但此书也引起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他们称它是“一个叛逆的犹太人和魔鬼在地狱里杜撰而成的”。荷兰总督正式把它列为禁书。然而,斯宾诺莎也因《学政治论》的出版而声誉大增,许多人慕名前来向他求教。斯宾诺莎最重要的著作是《伦理学》,他用了13年才写成这部书。这是他哲学思想的结晶,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然而,由于强大的保守势力的反对,他未敢在生前出版这部著作,而是要求等他死后再将其付印。
1677年2月,斯宾诺莎死于肺病,年仅45岁。后人称他是“真理的烈士”。
乔治·卢卡奇
在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犹太思想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更是超过了历史上所有时期。除了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三个世界性巨人,还出现了一大批思想界的精英人物。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一百多年也正是犹太民族史上最动荡不定、最苦难深重的时期。越是在艰苦动荡的时候,作出的贡献越是巨大,这种二律背反大概也是犹太民族精神的一个特点吧。
乔治·卢卡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1885年,他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裕的犹太银行家的家庭里。他一生经历过十月革命,先后两度参加共产党,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祸,亲历了战后的匈牙利事件。他当过国会议员、政府部长等高级官员,也做过科学院院士和大学教授,但他也受到过驱逐,而且还坐过监狱。他既从事政治活动,也进行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美学诸领域,而且都有所建树。1971年,卢卡奇作为一个学者在布达佩斯病逝。
卢卡奇的著述十分丰富,有《19世纪文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理性的毁灭》、《审美特性》等多部。他死后,德国出版了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7大卷。然而,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书被认为是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即包括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墓、弗洛姆、南斯拉夫“实践派”等)的历史。他的学术遗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并成为研究的对象。据有关统计,到80 年代初为止,专门研究卢卡奇的著作有155部、论文1598篇,有11家刊物出版研究卢卡奇的专辑,并答辩了55篇以卢卡奇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
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曾风靡欧美,这个派别中的不少代表人物都是犹太裔思想家。他们中有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和 “青年造反者之父”的赫伯特·马尔库塞、创立了“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弗洛姆等人。
卡尔·波普和亨利·伯格森
卡尔·波普(1902-1986年)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原籍奥地利,父母都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逃避纳粹迫害移居英国,入了英国籍。波普研究的范围甚广,涉及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社会哲学、逻辑学等。他1934年完成的《科学研究的逻辑》一书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最重要的学派――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他的另一部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是其社会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哲学界和政治学界。1950年,他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时,结识了爱因斯坦,并深得爱因斯坦的赞扬。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1965年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他还是英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科学院的院士。
说到当代著名的犹太思想家,不能不提到法国犹太人、哲学家亨利·伯格森(1859-1941年)。他既有哲学家的缜密思想和批判精神,又有文学家的丰富想象和灵感。作为一名哲学家,柏格森支持心理唯灵论,反对过度的理智主义和唯科学主义。他提倡直觉,认为直觉能够本能地、直接地把握精神并进入精神意识的深处。他的文章文体优美、词藻华丽,卓越的写作才华使他的哲学思想倍增光辉。人们说他同时具有哲学家的头脑和文学家的灵魂。为此,柏格森于192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少有的以哲学著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柏格森终身保持着自己犹太人的身份。 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年逾80岁的伯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德国人合作。
在当代著名思想家中,我们还可以列举出一系列犹太人的名字:如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埃德蒙·胡塞尔(1859-1938年),德国哲学家、被称为“具有百科全书知识般的学者”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年),奥地利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鲁德威格·维特根斯坦(1889-1951年),以及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美国未来学家贝尔、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不胜枚举。
政界英雄会
犹太人过去在西方社会中一直是受压制、被歧视的人,因此长期以来他们只有在思想学术领域中才能得到较为自由的发展,或是在西方基督教徒所不齿的金融贸易领域中谋求机会。而在作为社会金字塔顶部的政治权力领域,犹太人问题被排斥在外。因此,历史上犹太人进入政界的不多,在政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更是凤毛麟角。
1874-1880年任英国首相的本雅明·狄斯累利出身于犹太人家庭,但他13岁时便由父亲做主接受了基督教洗礼。狄斯累利当政期间政绩卓著:由他主持英国买下了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大部分股票,他作为英国代表出席1878年的欧洲柏林会议,由他正式宣布维多利亚女王兼为印度女王,他还主持制定了一批英国社会法律。狄斯累利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小说家,写了多部精彩的小说。虽然他受过洗,但一直认为自己是犹太人。他与犹太社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犹太民族和历史的内容。
另一个有影响的犹太政治家便是于1973-1976年间担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他出身于行车正统派犹太人家庭。少年时移居美国,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以学者身份,成为几届美国总统的外交顾问,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成为并成为第一个聘任国务卿要职的犹太人。基辛格是20世纪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参与了美国与苏联从对抗走向缓和的一系列谈判和协议签署:他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为中美建交打下了基础;他在达成越南停火的巴黎协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因此与北越的黎德寿一起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74年他在中东进行“穿梭外交”,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达成一系列停火和撤军协议;卸任后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著书立说,同时来往于各国之间,提供咨询顾问,继续发挥影响。
在近代处于大动荡时期的欧洲,犹太人还被人们称为“最激进的民族”,因为在近代欧洲许多次革命思潮和革命运动中活跃着犹太人的身影。
出身于德国犹太人家庭的卡尔·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而且是一位直接投身于革命活动的革命家。
与马克思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的德国社会主义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拉萨尔也是犹太人。他创建了全德工人联合会,这便是后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原型。他开始时接受了一些马克思的思想和观点,自称是马克思的学生,后来却走上机会主义道路,受到马克思的严厉批评。拉萨尔1864年死于一次为爱情的决斗,当时只有39岁。
德国和波兰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波兰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翼激进派领导人罗·莎卢森堡也是一名犹太人。她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活动中曾多次被捕入狱。1919年初,她与李卜克内西一起领导了柏林的工人起义。起义失败后,她再次被捕后在狱中被处死。罗莎·卢森堡公开声称对自己的犹太身份不感兴趣,并说她的生活目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无产者就是她的“祖国”。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东欧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中,有一个著名的犹太工人政党――崩得党。“崩得”在意第绪语中是“联盟”的意思,这个党的全称是“立陶宛、波兰和俄国犹太工人总联盟”。崩得党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个独立组织,有4万多名成员,在犹太人中有积极影响。在关于俄国犹太民族问题上,它与社会民主工党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俄国十月革命后,崩得党分列为左右两派,右派大部分人侨居国外,左派的部分成员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20世纪前期,美国也兴起了势力强劲的工人运动,其核心力量便是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原来的崩得分子。
俄国十月革命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中,犹太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局委员中,有不少人是犹太人,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维尔德洛夫、卡冈诺维奇等人。
托洛茨基的一生经历颇具悲剧色彩。他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犹太家庭里。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他在革命活动中多次遭到逮捕和流放,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重要领导人。托洛茨基关于思考,擅长写作,演说,并富有军事方面的组织和指挥才能。十月革命后,他先后担任苏维埃外交人民委员和军事人民委员,参加了与德国的谈判,并参与创建了苏联红军,胜利地领导了反对白军进攻的斗争。1920年,他全力投入国家的经济建设,是当时苏共的第二号人物,被列宁指定为接班人。1924年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在权力斗争中败北,开始时是受到批判,后来被受聘政治局,并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他先后辗转于土耳基、法国、挪威等国,最后定居于墨西哥。他在流亡国外期间,仍致力于组织共产主义“第四国际”。1940年 8月,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住所中被一个西班牙人用斧头打死,终年61岁。
激进的民族
近代犹太人中之所以产生如此众多的革命家,成为这样一个“激进的民族”,原因并不奇怪。历史上一再出现的反犹运动,使他们的社会冲突中总是成为受害者,因此他们不得不思考“犹太人的出路空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近代以来世界处于一种大变革之中,在关于思考的犹太人中也出现了各种思潮。有的采取了与其他民族同化的方式,有的走上了政治复国的道路,还有的人则试图把犹太人问题与所在国家的社会改造联系起来,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来解决。
由于近代欧洲革命运动中有不少犹太人这一事实,不少人便把犹太人看作是“一个激进的民族”,后来甚至还有“犹太人就等于共产党”的说法。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一些国家中的反犹排犹情绪。
犹太科学家
尼尔斯·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1885-1962年)的名声虽然不如爱因斯坦那么响亮,但物理学界的许多人认为,他在物理学领域中的成就完全可以和爱因斯坦并驾齐驱。尼尔斯·玻尔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他的母亲是犹太人。根据犹太教律法和习俗,他也理所当然是犹太人。玻尔家庭在丹麦是一个著名的学术世家,玻尔的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他的弟弟后来也成为有名的数学家。尼尔斯·玻尔191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次年去英国曼彻斯特,进入卢瑟福实验室从事原子理论研究。几年后,玻尔回到丹麦,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并后任所长。1922年,由于玻尔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放射性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
不用说,诺贝尔奖金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巨大的意义。而且,单就1921年的获奖者是爱因斯坦这一点来说,就已使我感到登峰造极的快乐了。
30年代末,玻尔致力于原子核裂变的研究,提出了核裂变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模型”。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丹麦便被德军占领。纳粹想利用玻尔尽快制造出原子武器,所以让他继续从事研究。但玻尔看清了纳粹的残暴行为,不愿再与之合作。当德国人下令逮捕他时,他与家人在地下组织的协助下逃往瑞典。玻尔后经英国来到美国,与费米、西拉德、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一起投入了原子弹的研究,最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玻尔一家返回丹麦。他担任了丹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和皇家科学院院长。他与其他核科学家一道为和平利用原子能并控制原子武器而努力,1957年获得了美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奖。作为一名犹太科学家,玻尔积极协助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物理系的研究工作,多次去以色列讲学访问。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尼尔斯·玻尔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时,他的儿子阿格玻尔于这年诞生了。小玻尔后来也成为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并接替他父亲担任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所长。1975年,小玻尔因在研究原子核结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与他的同事、另一名犹太物理学家莫特尔森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父子两人在同一研究领域相隔53年先后获得诺贝尔奖,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令人惊异的是,与玻尔一起参加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另外几位主要人物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西拉德、费米、特勒等人,都具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而且大多是来自德国、匈牙利等国的移民。
詹姆斯·弗兰克
德国犹太人、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克(1882-1964年)因发现了电子与原子碰撞的能量转化规律而获得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弗兰克、马克斯·玻恩(1882-1870年,195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犹太人)等几位著名的物理学来到哥廷根大学任教,使德国物理学的中心从柏林转移到了哥廷根。特别是哥廷根大学在量子物理学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当时被人们称为“哥廷根学术花园”。但是,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玻恩等人先后被迫离开了德国,移居国外。繁茂一时的“哥廷根花园”随后荒芜破败了。弗兰克后来去了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45年,当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后,以弗兰克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坚持反对把原子弹使用于人类。这份《弗兰克报告》成了和平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它反映了科学家的良心。
医界群英
除了物理学外,犹太科学家在医学领域的贡献也十分卓越。有人说,这大概与犹太民族重视生命、注重健康的传统有关。解剖学和病理学研究的先驱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亨勒,是一位德国犹太拉比的孙子。他先是在波恩进行医学研究,后在苏黎世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从事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教学。他的毕生成就凝聚在其经典性著作《系统解剖学手册》中,其研究面极广,从人类的眼膜到指甲,无所不包。在解剖学和病理学中,至今还有许多以亨勒命名的术语:如“亨勒环”、“亨勒疣肿”、“亨勒包膜”、“亨勒裂沟”等。通过对病理学的研究,他得出结论: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微生物引起。通这一在亨勒有生之年未被人们所接受的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罗伯特·科赫的研究所证实。在解剖学中,至少有12种显微结构是以亨勒的名字命名的,可见他对现代医学贡献之大。
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两位得主都是犹太人。其中一位是俄国人,名叫伊里亚·梅契尼科夫,1845年生于乌克兰的一个乡村。他17岁时便进入哈尔科夫大学,后留学德国,23岁获得博士学位,自1870年起在敖德萨大学任教。1882年俄国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他被迫辞职并逃到意大利躲避。但他的母亲却在迫害中死去,他妹妹一家也受到株连。梅契尼科夫在意大利主要从事胚胎学研究。经过研究和无数次试验,他发现并建立了吞噬细胞理论,证实吞噬细胞(反应在人身体上即为白血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动物抵御急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1908年,梅契尼科夫因在动物体内发现吞噬细胞,与另一位犹太人、德国免疫学家保罗·艾利希一道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皮肤病也是犹太医学家最擅长的领域,以至于在德国,皮肤病学曾被称为是“犹太皮肤”。许多皮肤病及其治疗方法都是以犹太医生的名字命名的,如“卡波希肉瘤”、“夏姆伯格病”等。在可的松发明之前,拉沙药膏是用来治多种皮肤病的常用药膏,而这种药膏就是以汉堡的犹太皮肤病专家奥斯卡·拉沙医生的名字命名的。
犹太医生对皮肤病学的兴趣使他们站在了同性病作斗争的前沿。俄国的安东尼奥·桑切斯医生最早发明了用汞盐治疗梅毒的方法。后来又通过几位犹太科学家――细菌学家奥古斯特·冯塞尔、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和生物化学家恩斯特·钱恩的共同努力,最终控制了这种顽症。
恩斯特·钱恩是英籍德国人,1906年出生在德国柏林,父亲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当1933年希特勒上台并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迫害时,钱恩离开德国,避居英国,后加入了英国籍。他先后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和研究。1938年,钱恩与弗洛里一道成功地进行了青霉素分离和提纯的研究,并首次进行了青霉素的临床试验。青霉素的发明,是医学史的一大里程碑,使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被制服了。为此,钱恩、弗洛里和最早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一道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另一堪与青霉素媲美的重要芗是链霉素。它的发明者――微生物学家塞尔曼·瓦克斯曼也是一位犹太人,他为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另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36年)的犹太人是奥地利生物学家奥托·勒维。他用青蛙作实验,证明了心脏跳动的频率与各种化学物质,特别是与乙酰胆碱在神经系统的释放有关。纳粹上台后,他被剥夺了职位和财产。在被关押了数月之后,他被获准去英国,后又转到美国并定居在那里。
至高比例
在数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领域中也有不少杰出的科学家是犹太人或者具有犹太血统。此外,近代以来,在教授、学者、律师、医生、工程师、记者、编辑等行业中,犹太人的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为什么犹太人能在如此众多的学术领域中出类拔萃?为什么他们能在这些智力取向活动中占有如此明显的优势?这确实是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的一个谜。人们试图从婚配遗传、环境影响、文化传统等各方面来解释这一“犹太文化现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犹太人的智力优势与这个民族的独特历史、特殊的生存环境是有关系的。他们必须加倍努力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来谋求生存的。正是这种需要,才使他们能够成为知识和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6&postID=2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