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终于没忍住,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二。
毕竟,科幻,还是要到电影院看的。
总的来说,看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完成度,特效水平,讲故事的能力,都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电影。
过了一夜,情绪慢慢沉了下来,种种不足之处就浮了上来。
感觉第二部不如上一部。
概念先行,或者被现实绑架之处,斧凿之处,太多了。
你当然可以讲一个故事,里面塑造几个英雄人物,宣扬一种精神,顺便让大家跟着感动一把。
但是,刻意塑造,刻意宣扬精神、你以为的精神,刻意为了感动别人,硬凑情节,这就过了。
当然,电影嘛,是导演自己的小世界,在他的世界里,他想做什么怎么做都是他的自由。
但是,做得好,行云流水,潜移默化。
做不好,邯郸学步,硬凹造型。
特效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没有第一部的惊艳,失去了第一部的努力,没有发现特效上的突破与追求,不过不失吧。
内容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时期的政治背景作祟,刻意突出了中国、中国人。
任何时候,艺术如果堕落成政治宣传片,都是一场灾难。
人物塑造上,基本上不成功,刻意塑造的也没有成功。
当然,科幻片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但是,很多情节都是为了塑造人物的,占用了太多篇幅,却没有成功把人设立起来,那就是失败了。
还有很多篇幅,为了矮化而矮化,太脸谱化了,说别人坏话也不要那么刻意,对吧?
另外,幻足够,科不足。
幻嘛,一个创意够出彩就够了,比如二向箔,科的部分就有些凑戏了。
几十年后的手机还跟现在的砖头机一模一样吗?
几十年后接电话还是要把砖头机凑到耳朵上吗?
你们是对人类的创新能力多没信心?
操作电脑,几十年以后,还是靠手指头一个个字母打出来?
几十年以后的电脑,还是一行行的刷屏?
几十年以后的办公室小姐还是在胸前抱一叠文件夹跑来跑去?
怎么没撞个人洒落一地邂逅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儿呢?
等等无脑情节比比皆是。
如果想不出来未来什么样儿,可以不拍,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多余的镜头。
还有一个非常讨厌的点,就是国内那套思维模式、办公模式、办事模式,是中国模式成功把全世界都污染了吗?劣币驱逐良币成功拉低了人类的上限?
领导就是权威?是正确与真理的化身?身边都是跟班儿,领导退休了才能轮到年轻人顶上,还一代传一代,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科技的发展,不是科技人员的努力,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是领导的看法与一锤定音。
当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与独立人格,被现实绑架,沦为为了现实利益拍马溜须,不能不说是人性的堕落。
不得不承认,在科幻片这个领域,某些意志又一次成功了。
历史再次重演。
最后,在这几年历历在目的种种现实之后,在连火葬场都要走后门才能进之后,再让中国来拯救人类,这不得不说是个很不好笑的笑话。
可惜,墙内恐怕自以为是的人还乌央乌央。
这是又一个悲哀了。
最后的最后,在发起乌克兰战争一周年之时,在无数乌克兰人无辜惨死的当口,在俄罗斯多次威胁自己的侵略如果失败就发动核战争拉人类一起毁灭的时候,刻意让中国和俄罗斯一起拯救人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够黑色的黑色幽默了。
这背后,是神秘力量使然,还是导演刻意的献媚不得而知。
不过不管哪一种,都只能令人一声叹息了。
当然,缺点归缺点,优点也是优点,不管怎么说,年轻一代的导演,在讲故事的能力上,比国师那一代是强多了。
毕竟,有好莱坞这个好老师在前面趟路,后来的人就好走多了。
国内体制不好,美国也就这么一回事,因为人性类似。你待在美国社会边缘,以为人人都你好我好,实际美国体制内倾轧你接触不到,或者没机会了解。
类似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我再看一遍专门找这方面的问题,我估计还能找到很多。
——这就是不够科,明白了?
都能在一天之内把那么多人送上月球了,月球上一个旧返回舱都可以随时返回母舰了,还不能做个小型联网引爆装置把五个核弹连起来延迟引爆吗?还要那么多人送死?类似的基本科学技术都做不到的地方太多了——所以说不够科,明白了?
不过我估计,大刘那时候就是随手一写,那时候他还没出名,看到一个新点子,手痒来一篇魔改,也不奇怪。
如果他知道后来自己名声那么大,大概就会珍惜羽毛了。
等中国真正做到美国三倍了,再发号施令不迟,现在嘛,只能是意淫。
你可以去看看刘慈欣的原著,再来比较一下导演自己魔改的差距。
第一部的优秀,建立在0基础上,所以显得难能可贵,这一次么,匠气出来了,这是很多初出茅庐石破天惊的导演后来泯然众人矣的关键一环。看郭帆以后能不能过好这一关吧。
如果全世界60亿人每人做这个实验,即便成功率是万分之一,绝大部分脑死掉,那么通过AI永生的人数量也不会少。
如果有人对这个感兴趣,未来也许他可以做个实验,慢慢地用芯片取代自己的大脑神经元,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同时记录感受,如果到100%芯片取代脑细胞的时候,输出依然正常进行,那就证明AI生命是可行的。如果取代的过程中,这个人自我意识的向外输出停止了,那么这个点就是人脑和机器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样,这个甘愿做实验的人虽然最终意识死亡了,他也应该得到了自己的答案,朝闻道夕死可矣。同时观察者也拿到了数据。
1, AI建议数字人生说,保持人类的文明,就需要消灭人类。(指肉体存在的人类)
2, 科学家马兆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意义。(也指肉体存在的人类)
作为现在有肉体的我,还活着,我是支持后者,但是如果我只有大脑可以存在,我是否会愿意过数字人生,成为AI中的一员,还真不好说。
还有科不足? 这里面的科幻是硬核科幻,都是现实存在的物理和天体的科学论点支持的。太空电梯是100多年前科学家就提出的假说,30年前刚刚有可能科学技术上成立。非常热的科学研究,维基百科有专门的词条,我建议楼主看点科学方面的书。没知识就不要大放厥词。
流浪地球2不是玄幻或者软科幻。比如封神的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标准的软科幻,那才叫没有过硬的科学支持。流浪地球2的科幻非常硬。
-------------------------------------------
非常值得看,从思想的深度,到双线故事,到特技,比第一步高好几个水平。 第一部的电影是站在科幻台阶入门之作,现在这部这个可以封神。
-----------------------------------------------
很多人可能卡在洛希极限上了,但是不难理解,电影重复这么多次,我没查Google,也理解了月球和地球靠近的一个危险的位点。
其他的方面,根本是高中毕业都能理解的。
我自己不喜欢有个硬要玩梗的点,硬要你笑,很突兀。比如女方为了玫瑰花爆发,怎么?人人都是恋爱脑吗?
这并不奇怪,大家跟着老大走,流浪2的年代是本世纪中叶以后,届时按照IMF的预测,中国经济规模是美国的三倍,绝对世界老大。
好莱坞全球灾难片“2012”如果不是中国占有喜马拉雅山这个世界最高点,没有这个要素全世界都得死,不得不用,恐怕连一个关于中国的镜头都不会有。
流浪2与好莱坞科幻片的最大区别在于基本全是已经证明存在的科技,属于硬核科技,只是现在可能做不到。而好莱坞喜欢玩虚的,弄出并不存在的技术,甚至理论上都不存在。
但也是因为这点,好莱坞的想象力明显更强,但刺激度不如硬核科技。也正因为如此,流浪2涉及到的科技恐怕80%以上的人看不懂,就是看个热闹。更看不懂作为主线冲突的数字派的哲学意义,也就看不懂逻辑关系,感受不到刺激性,这个影片在这方面知识的表现是具有革命的意义,过去没有表现过,无奈影片对这些方面至多就是字母旁白,假设观众具备相应背景知识,是影片最大败笔。据说影片删除了80分钟,大概是这部分,毕竟太长了。
包括有多少人弄清楚了为什么月球撞向地球而产生危机,不得不提前开始流浪计划?而这个危机是整个影片故事冲突的核心。其实是很简单的天体运动知识,但恐怕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影片本来应该借用什么场景解释的,结果只给出了危机,失去科普意义。科幻片总应该刺激观众对科技的兴趣,才有刺激性,不能只看结果,这是这部片子的缺憾。最后的彩蛋意味会有另一部在1和2之间的前传,希望能弄好点。
这点不如第一部,但第一部还是国内称之为五毛钱特技的时代,拍摄技术和水平不在同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