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打了个时间差,偷了离开上海的前一天,走了一趟闻名已久的同里和周庄。
在我的经验里,见面往往不如闻名,实际的东西多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人事物大抵都是如此,想来这两个江南小村也难逃此劫,这和故乡的美丽往往只存在于记忆中一样,并不奇怪。另外,江南小村一定是小的,这我有心理准备。只是我终于还是没想到,居然会小到那样的地步。其实,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也算是没有想到在如此小的格局里,能汇聚那么多的东西。是之谓文化也。
细说观感我并不擅长,也殊无兴致,这样做不如劝人亲身去看一看体味一番,况且珠玉在前,很多人已经做过那样的工作,我就不凑那个热闹,只说说切身的一些东西罢了。
其实那里的水与桥都很普通,多数所谓的花样讲究不过是巧立名目和故弄玄虚。水上飘的到处是菜叶与垃圾,比不得扬州的清澈,在村子里,看不见几颗好树,也比不得瘦西湖的杨柳依依青翠欲滴。多的是不怎么好看的人拥挤不堪,当然是游人。桥也就是一般的石板桥,大不了来个不同的排列组合,若不是自己加上些想象力去掉些多余的东西,加上雾,加上潮湿,加上历史,去掉噪音,去掉人流,去掉垃圾,那就简直是一场恶梦了。尚好去的地方不少,知道旅游的密笈,能让自己开开心心不虚此行的走完整个游程。
让我很意外的,是沈万三的故居竟然那样的小,怎么也想不通那居然是当年全国首富的家,完全不同于北方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而且在院子里很难看的到阳光,楼梯和过道狭窄的只能一人缩着肩膀走,晚上若是点着蜡烛走,说不害怕那一定是骗人。当时我就想到了金庸笔下的“铁索横江”戚长发砌墙的段子,不由得脖子一阵发凉。还想起来那个照壁人影的说法,一样的毛骨悚然。
在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对身边的朋友说,在这样的院子里过日子的人,很难想象没有心理障碍。成天价看不到天空,只有阴暗和潮湿,“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也难怪会出那么多人物去搞革命,有些天分的人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环境。于是又感叹起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象柳亚子叶楚怆之类的人物,走出这样的小格局,成就一代声名,若不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若不是从小就让人目光高远的教育法,早就在这些小桥小水里玩儿几首歪诗了此一生了。
由于一天要跑两个地方,景点有二十多个,又因为导游问题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整个路上基本是跑着玩儿的,当然也有吃那万三蹄膀太认真的缘故。
在徐达的老宅,看到一位男子正在卖自己的画册,是焦墨画,这种画用来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大约是最好的了,随便一出手就有烟笼雾罩的效果。我坐下来与他攀谈,和他开玩笑:“艺术家是要有人欣赏的,明白你的画的人要比买你画的人难得,所谓‘知音难觅’,一天下来有多少人是真正能欣赏你的画的啊。”他微笑摇头,我笑:“就是啊,不容易。——我很欣赏你的画风,不如送我一本得了。”他大笑,笑容里透着艺术家的儒雅。看他画册上的照片,远没有眼前人的沉郁内敛,不知是摄影师问题还是这几年的艺术生涯又改变了他的气质。若是如此,那些画如果由现今的他重新来过,想必是更加的有意境了。
出了沈厅,正在街边走着,街角忽然转出一位老太太,颤微微的走着,腰腿摆动间有着说不出的韵律,手里拎一跟红绳,绳下拴着两个碧绿的葫芦,笑眯眯的看着我,我也向她微笑,想着这老太太倒是蛮有江南风味。只见她伸出两个手指,我愣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卖葫芦的!呵呵,江南卖葫芦的老太太都如此有趣,难怪自古才子佳人层出不穷。想她如今尚且如此,当年一定是位摇曳多姿步履娉婷的典雅女子了。
匆匆从叶楚怆故居出来时,离开车时间已经仅余二十分钟,就慌慌张张逃也似的往前奔。拐弯经过一间小铺子,满墙满壁挂着各式的画,多是小幅,想必是为了节省空间,顶挂“晓雪画廊”四字。随便一眼撇过去,竟觉颇有韵味,不由得缓下了脚步,逡巡着想该不该进去。“进来看一看吧,这都是我自己画的。”声音温婉可人,我沿声看去,面孔并不漂亮,却可用清秀明爽形容,目光更如江南微雨,润泽清泷,令人一望出尘。我不由得笑问:“真的都是自己画的?”那女孩儿浅浅一笑:“嗯。”我大略浏览了一圈,来不及细看,题材虽是多样,主要还是江南小村的烟雨迷蒙,恰如她的气质般。只有一幅戏鱼图,构思用笔似曾相识,依稀在哪里见过,不知是受人影响抑或“英雄所见略同”。本来想多看几眼,怎奈时间实在是不等人,只好赶紧离开。
手忙脚乱的走到大门,正准备叫车去车站,街边一位中年男士向我招手:“这位朋友请留步。”我时间紧迫,只好向他微笑一下,指了指前方,并没有停下。那位男士依然端坐案前,并不急躁,声音里透着沉稳矜持,只道:“驻足,驻足。”其时我已经冲出了好几步,急匆匆的脚步不由得缓了一缓,能用这样的语气说出“驻足”二字的,该当不是凡人。然而时间毕竟不等人,错过了车就要在这里逗留一夜,计划就要全部改变,况且不只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只好回头多看了几眼,那男士果然神清气爽品貌不凡。然而终于不能真的驻足与他言谈几句,成为我这次游周庄的最大遗憾。
不由得想起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句话,地方是不怎么想说了,若不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物,不过是两个小乡村而已,何足挂齿。又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若不是这几位令人一见难忘的人物,两个小村庄到底还是简陋了些。在车上摇摇晃晃昏昏欲睡间,那些本来觉得极为无趣的景色,也因为这几位难得的人,忽然间有了灵气,让我恋栈流连了。
Thanks very much for the essay! Please read my 周庄自行车自述【原创】 at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508&postID=483
Any comments for mine? hehehe...
另外,见过我的样子,就应该把你的照片也发给我看看,这样才公平啊,是不是?
这个时代,有点新文革的味道,感冒发烧都经过了,总会恢复健康的:)
在中国,自然风光也好,人文景点也罢,一旦变成了旅游点,基本上就是劫难,越是有名气的地方越是如此。乌乌泱泱挤满了人,再有情调的地方也全变了味儿,不看好过看。
不过常常还是忍不住去看,只好想象一下,去掉背景中的嘈杂,在头脑中恢复一下它曾经的模样。
是哪年的事儿?多谢应和,我听到了,:)
罢了兄在忙什么呢?
如今只有照片和画上的周庄还可以看看,那“沈记”蹄膀就更走样了。微风真是活该,谁让你走得太近去看那个孔雀屁股来着?
还没去过真正的江南乡村,看了你的文字之后真想去了。
也发出来,算是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