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由解剖“静夜思”想起的

(2005-10-19 02:43:50) 下一个

 

  一早起来锻炼完,打开电脑看看信,顺便到网上转转,就看到一篇剖析李白的名诗“静夜思”的文章,随手点了进去,大概的看了一下,不由得啼笑皆非。
  著文的朋友大约是方家,因为笔触老到,引用熟练,文采也颇为可观,可惜犯了一些老学究一样的毛病,就是深文刻法,有点儿吹毛求疵了。
  好的文章,用不着面面俱到,也不会面面俱到,更不必完美无缺,只要攻其一点,就可不计其余,有一点好,也就好了。尤其这样的小巧文字,本来就是随感而发随性而来,您来一个死盯,未免有些大炮打蚊子了。

  平仄与工整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小品文字,其实挑剔了挺没意思,诗首重内容意境,格律上要看具体什么诗了,人家李白没说我要写律诗啊。先挑这个说事儿,那是削足适履,算是多余。
  质疑那个“静”字,已经有些无聊了,为什么诗题就不能和诗的内容相互参照,成为一体呢?一定要内容把题目全照顾到了吗?那那些题目好几十上百字,内容才二十八个字的诗怎么办啊?照王力和作者的意思,是不是应该都把人家从坟里拎出来把名字改了才对啊?这也要疑,既是“多疑”,也是多余。
  作者费了半天劲儿,说床是什么床的事儿,在我这样的读者而非研究者来说,就觉得多此一举了。我管你什么床,或者是不是床啊?能看到月光就行了,看到月光我就有感触了,就想老家了,难道看月光想家还要先找张合适的床?如果做学问都这么做,我看赵匡胤老师批那什么“之门”的话一点都没错。
  然后作者又假设人家就呆在一个地儿瞎琢磨,这简直不知道让人怎么说了。。。这这这谁告诉您的啊?为什么人家就不能看到月光了,想家了,睡不着了,就起来走动走动啊?那是人家的自由,您给注解什么啊,这不是狗尾续貂嘛!读诗,你感觉看看明月,想想家的感觉就对了,净把眼睛盯在那些不重要的地方,那不是成心找茬儿嘛。
  作者又开始鼓捣那“地上霜”跟“地上月光”的关系,唉。。。想起周星星电影里那句话:“不知所谓”——那是感觉啊,将就算通感吧,就那点儿清凉晶莹,已经很好了,还要什么啊?还不够吗?谁有功夫琢磨那霜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模样啊?这样读诗,还不如不读。真是令人无话可说!

  文中用杜甫为标杆,说李白不够“细”,那自然是没错,可惜杜甫恰恰就是过于“细”了。少读杜先生诗,最受不了的就是他的累,他写的累,我看的也累,那对子整的,是够水平,可惜就是不自然,怎么也到不了行云流水的份儿上,怎么看都是费劲找出来的——当然,他已经是做到了人的极至,练字练句工整妥帖,如果从人力来说,已经是无以复加了。
  如果李白真活到今天,不给这样的读诗者气死也差不多了——当然,那是不会的,以李白的性格,根本不会搭理这些人,因为他眼高于顶眼睛是看着国家大事的,一个字儿一个字死抠他才不干呢,想到了就用了,天才是这样的。让他象杜甫一样做个诗匠,哪怕是顶尖儿的手艺,他也是不屑的。
  至于王安石的评价,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托物言志他不会不明白吧?古人喜欢写女人说自个儿他不会不明白吧,我看故意的成分居多。王大相国的小心眼,谁不知道呢。

  呵呵,一不留神用了当年码字儿写杂文的口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刻薄的毛病始终改不掉。这不,说着人家乱挑刺儿,我自个儿也跟着挑起来了。唉,既然看不过,那就多刻薄一回吧,惭愧惭愧,

  注:本文是为一位女士所作,她前天说我很久没损人了,有些不适应,只好损一回给她看看了。不过好象做老实人做久了,还真不会吵架了,惭愧惭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