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in.news/zh-sg/history/a1a0f529ecc9bb6914e1e6d5326d5739.html
文中照片赵伯伯身前小丫头是我。。。
中科院空间中心的前门厅里,立着一尊铜像。铜像的主人名叫赵九章,他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他还是德国柏林大学动力气象、高空气象、动力海洋学博士。作为
国民党元老的外甥,蒋经国的同学,
他在抗战时期毅然选择回国,并辞去了戴季陶机要秘书之职,到西南联大任教。
。。。错了是蒋纬国非蒋经国
赵九章在1957年第一个倡议中国打造“人造卫星”。
之后的八年间,多次写信说服相关领导与部门负责人。
为了国防安全与百姓民生,上级终于决定组织一个卫星研究班子,由他牵头负责。可是,正当赵九章为了打造“人造卫星”宵衣旰食、夜不能寐时,他却被卷入了一场不幸之中。
周总理为保护他,特地寄来了一份邀请函
,请他在五一劳动节登上天安门城楼。
错了那是1968 年十一
那请柬至今下落不明
不知哪个挨千刀干的
赵伯伯十月诀别人世。。。
临终前,他让人将一块写满卫星演算方程式的黑板,
送回了中科院。
那黑板挂在他家客厅
是我从小熟悉的一切。。。
赵伯伯居然还回黑板
所里黑心人害死了他。。。
共惨自杀是他杀毛杀
同代杀出个习近毛魔。。。
清华张维说赵是帅才
上穷碧落下黄泉愿景
从地到天至空间物理
文革亡荡然无存黄泉。。。
赵九章会利用自己的学识,把几门学科打通,或者把一门学科按照实用的方向去细分。
他是一个全才型的科学家。。。
赵九章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祖籍是浙江吴兴,家族世代行医。因为生日在重阳节,重阳为“双九”,所以父亲给他起名为“九章”。
九章是指古代帝王袍服上的九种图案,同时也是指著名的《九章算术》。冥冥之中仿佛是有天定,少年时代的赵九章本来酷爱文学,后来却转向理科,临终前还在进行卫星技术方程式演算。
除了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赵九章生前也特别热爱古典诗词。他最喜欢背诵庾信的《哀江南赋》,以及辛弃疾那些充满爱国情怀的诗词文章。赵伯伯最喜欢李商隐。。。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s/%E5%93%80%E6%B1%9F%E5%8D%97%E8%B3%A6
哀江南赋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陈寅恪:读《哀江南赋》 m.aisixiang.com/data/124391.ht
当时中央研究院的气象研究所,是位于嘉陵江上的一个小岛。上面搭了十几间木板房,房外种了一点花花草草,有十几个工人。去的时间临近过年,赵九章特意买了红纸贴春联,在上面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948年,国民党的败局已定了,所以就通知气象研究所撤去台湾。赵九章和老师竺可桢不同意。朱家骅拍电话催促他们快走,他就回电说:“八年抗日,颠沛流离,实不堪再动。”当时院里的人大多决定不走,赵九章更舍不得他的科研事业,同时也舍不得他的老师和学生们。
赵九章的学生叶笃正说:恩师桃李满天下,他是真正的儒家学者,继承了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他培养出来的院士与科研工作者如今在中科院的,或者海外的,数量实在难以计算。
赵九章先生桃李满天下,他弟子中这样的人才也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如今很容易就能在期刊网上,找到大量文情并茂地回忆他的文章。 这些文章全是以第一人称,当事人的角度来缅怀他的,因为文章的作者全都是他的学生。他的弟子们每当提起自己的先生,谈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人造卫星”的往事。
文章再多非迫不得已
我从来不忍读赵伯伯。。。
六十年代,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后,完全依靠我们自身的实力造卫星,简直像是空中楼阁。而且当时中国还在加紧研究导弹,对人造卫星的关注自然就不高了。
赵九章在那一段时间闲下来了,他也不出门,只是找出辛弃疾的诗集来慢慢地读。赵九章的女儿说,
他当时特别喜欢辛弃疾的《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特别是最后那两句: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山管水管竹。
每一次他读到那里的时候就会对家人们说:快来看啊——管山,管水,管竹!真好!
卫星搞不成了,突然成了光杆子司令。但是他还是可以管山管水管竹,那不是很好嘛。
大姐姐也是天才
一男同事对我说
她可得诺贝尔奖
可惜她来美太晚。。。
幸而她能在美国研究
她已比父多活近30年。。。
1964年12月,趁着人大召开的机会,赵九章找到周恩来,把自己的一封亲笔信递上。
我真情愿他管山管水管竹
我但愿自己能看他留住他
内疚不泯真令我痛悔终生。。。
饮水不忘掘井人。看着中国今天卫星事业的发达,国人不应该忘记赵九章 ,他是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他第一个发出制造卫星的倡议。他连续八年积极坚持与领导沟通,最后组织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实施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https://www.cas.cn/zt/kjzt/zgchy/debf/201111/P020111115388215487085.pdf
此文含赵伯伯珍贵手书
他当年所赠。。。给丁丁平平学字。。。
似赵伯伯荡然无存。。。
archives.cnd.org/HXWK/column/Re
赵九章极大不幸与钱学森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