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开始,由六年级学生组成的爵士乐队为家长们演奏了乐曲,然后小学的校长上台发表了讲话,她感谢家长们对小学教育的支持,期待大家继续支持初中的各项活动,并祝愿孩子们都有一个愉快的初中生涯。
这所初中的课程安排,副课有音乐、体育、美术、外语、阅读等,主课有数学、英语、社会学、科学、沟通学等。主课的科学课实际上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的综合课,而社会学则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文科的综合课程。
各科老师向家长介绍了课程的设置情况,谈话的重点大都放在尊重孩子的个体成长上。比如外语老师,她介绍学校将开设三门外语课,有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她谆谆告诫家长们,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主导孩子们对外语语种的选择:比如自己是德国后裔就想劝说孩子选修德语,也不要自己以为西班牙语将来的用处会比较大就软硬兼施逼孩子选修西班牙语。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自己喜欢,他才有动力去学好。孩子的选择在父母眼里看似没有道理,实际上都是有内在的原因的:或许是某一个电影影响了他,或许是他的好朋友选了某门外语,或许是一次旅游的经历让他对某种文化产生了兴趣……而这些都会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何况学校一直给孩子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六年级试过某个语种,如果不喜欢,七年级可以重新选。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们的决定。
科学课的老师在介绍了课程设置之后,提到父母要在家中要多给孩子们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他说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也都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生物课的基本内容,父母在家里养花种草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是让孩子们体验生命过程的最好时机。家里的电器坏了,电闸跳闸了,父亲要让孩子们参与修理,从中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应用。书本的知识是死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进一步要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服务于社会。
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自始自终,没有一个老师在讲话中,提到“学习成绩”这个词,也没有一个老师要求家长去督促孩子的学习。他们强调的都是父母怎么样调适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怎么样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校长的讲话最能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她一上来就谆谆告戒父母们,上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前期,他们这时候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会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开始顶撞父母,处处和父母对着干,其实这些都是他们在生理上走向成熟、心理上寻求独立的表现。她举了个例子,很多孩子原来喜欢拉着父母的手或傍在父母的左右走路,现在走路时却突然离父母远远的,生怕别人看到自己和父母走在一起。孩子这么做不是不爱父母、嫌弃父母了,而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独立自主的意愿。父母不要去责难他,而要去理解他的感受,接纳他的变化,陪着孩子走过这段挣扎纠结的阶段。
她讲到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人。学校和家长要一起关心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把孩子们培养成社区里有责任的居民,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基本的知识技能、会享受生活的人。
她都没有用国家、公民这些字眼,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和居民,如此的“低标准”,听起来却只觉得真诚和实在。
对于父母,她一再强调的是孩子有不同的生长节奏,要接纳孩子的个性,给他们空间和自由。无论课业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放手让他们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去成长。
在美国生活多年,三个孩子分别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我深切地感受到:“尊重”,是美国教育的核心。这是孩子形成正常人格的基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莫不出自于此。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切切实实地做到这一点,孩子身心健康就有了切实的保证。
本文选自《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当当网售书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22768&ref=search-1-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