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再次成为"世界工厂"?
(2008-07-14 20:38:00)
下一个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劳动力资源充沛的中国成为制造业的中心,被誉为“世界工厂”;资源充沛的巴西、俄罗斯等国,成为世界的原材料基地;美国、欧洲等资金、技术充沛但劳动力价格昂贵的国家,则把制造业外包,经济日益白领化,成为金融、高科技的“后工业社会”。
然而,最近的经济变化,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上述这一时髦的定见。美元不断下跌,以及中国制造业成本的提高,再加上人口和制造业技术的变化,将可能带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使其重新成为“世界工厂”。
传统的制造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既充足又便宜。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如果以人民币衡量,一个工人年薪几十万,比中国的中高层经理收入还高,当然难以在制造业上和中国进行价格竞争。所以,几年前一些经济学家欢呼中国的“衬衫经济学”全球凯旋,觉得美国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有人还进一步推论,今天中国能在衬衫上打败美国,明天就能在汽车上打败美国。君不见:美国的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到中国设厂,底特律则一片萧条。
然而,冷静分析一下美国在资源、人口、技术等方面的优劣就可以发现:美国在制造业上并非没有便宜可赚。就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如今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争先恐后地到中国来建立生产基地。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前一段几乎被有些人判了死缓。劳动力成本太高,恐怕是美国争不过别人的最大原因。但是,汽车制造业的成本并非人力成本一项。不久前,我以美国几个地区的房地产售房广告为例写了一篇文章,证明美国有些地方,几万美元就能买一栋颇大的独居。结果许多人拒绝相信这一事实。更有人拿出旧金山、纽约的惊人房价来,指责我专拣便宜的房子介绍、误导读者。其实,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我并非不知道旧金山、纽约房价之贵。我只是想指出:美国腹地有广大的地区,地价、房价比中国沿海大城市要低得多,而且这些地方基础设施良好,政府清廉而有效率。当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后,这些美国的便宜地区就开始显现出优势。
要知道,人力成本确实影响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是,这一产业技术水平越高,对人力的依赖就越低。看看日本的汽车制造厂,很少见人,多是机器人在进行组装。未来的汽车制造业,在用技术来降低人力成本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是,汽车制造厂不管怎样先进,总是占地广大,在削减土地使用量上没有太大的余地。在地价方面,美国比中国和日本都有优势。
制造业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美国的环境法规非常严格,在近几十年已经使大量工厂关门。但是,也正是因为在严格的环境法的约束下挣扎了几十年,美国企业在环保技术上越来越发达。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地区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粗放型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况且,中国地狭人众,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非常困难,成本也相当高。再靠牺牲环境来和美国拼制造业,已经没有出路。
最关键的是,美国在制造业上仍然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比如,丰田等日本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油混合型节能汽车,目前正在市场上显示出优势,把片面重视SUV等耗油车型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打得大败。但是,用于巨型卡车的电油混合型引擎的技术优势,还在美国企业手里。而大型运货车节油的边际更大,进而使这项技术的开发具有极大的利润率。美国在这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反观中国,类似的先进技术却很少。
如今美国在次级贷款的冲击下百业萧条,年内经济衰退恐怕很难避免。不过,短期的经济衰退,并没有削弱美国制造业在上述几方面的优势。相反,经济衰退可能压低生活费用,让美元贬值,最终使美国产品变得便宜。所以,当美国走出这次经济危机时,可能会有一个制造业的复兴。这种复兴当然不是把“衬衫经济”从中国手里再夺回去。美国未来的制造业优势,将建立在高技术和高资源的基础上。这将给汽车等中国新起的制造业走向世界带来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