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故事:人格分裂新德里》
印度首都新德里,由旧德里和新德里一北一南两部分组成。它文明古老,历史悠久,本身就是整个印度的一个缩影。从旧德里到新德里,从过去到现在;从印度教到伊斯兰教,从信仰到实践;新德里充斥着复杂多样和反差对立。这种矛盾而合一 的“人格分裂”,使之成为印度旅游极有看头的一个城市。
新德里是印度河地流域去恒河流域的要道,在交通和战略上居重要位置。旧德里曾是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的首都,新德里则是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的联邦首都。若追朔得更久,享誉世界的公元前四世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所描写的都城故事,据说就在德里。公元前1世纪的孔雀王朝期间德里就已重建过。现在她是仅次于加尔各答和孟买的印度第三大城。
新德里的著名景点有十来个,新旧德里都有 ,分布得比较广。公共交通并不能容易地直接到达。若分段乘坐公共交通,加上嘟嘟车或出租车自己走,不如整体协商多景点的包车。我倾向于到达后用所住旅馆提供的package雇车。由于火车日程需要,我在新德里是三进三出总共三天。基于对该旅馆的素质及服务已有的了解,我第二次到德里后,就和经理讨价还价包租了一整天旅馆的司机。由于司机受雇旅馆,骗诈几率就小。若想在新德里自驾,只要靠近或走进旧德里,不出点事也得吓个半死,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而当地人开车则几乎从不出事。
诸多景点中故事最多的是红堡Red Fort 和胡马雍陵Humayun Tomb,其次是莲花寺Lotus Temple,古特伯高塔Qutab Minar,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 ,和总统府President Estate 等。当然,故事多,并不一定景观也好看。
景点和历史有关,而印度的历史虽长,最出名的朝代却只有两个:孔雀王朝Peacock Dynasty(公元前4-2世纪)和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16-19世纪伊斯兰时期),二者都和德里有关系。在莫卧儿帝国时期,印度的建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个帝国的每一位统治者除了第六代的奥朗则布外,都在身后留下过出色的大型建筑。可以说,所有早期的莫卧儿统治者都是伟大的建筑师。 而红堡和胡马雍陵是其中建筑的突出代表。
先说红堡。它是莫卧儿时期的皇宫,伊斯兰风格。整个建筑主体用红褐色的沙石建造,由此得名。500多年的它,见证了莫卧儿王朝曾经的不可一世。和北京的紫禁城一样,它也有厚重的城墙和护城河环绕。堡内有不少功能性的宫殿,用来会见国内知名学士学者或各国使节和王朝高级官员,或者用来内部开会议事等。红堡自1639开始建造,耗时近10年。城墙高耸,气势非凡,在设计时同时兼顾了美学及战略考虑。不过其内部的建筑在我看来,就没有那么耀眼了。
胡马雍陵则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它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典型混合。主体建筑也由红色砂岩构筑。它整体庄严宏伟,亮丽清新。是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据说泰姬陵就是仿照胡马雍墓建造的,所以外形相象。但是当你走近它时就会发现,其细节的设计和施工建造却比较平泛甚至粗糙,与其整体布局的恢弘大气相当矛盾不符。
有意思的是胡马雍本人的故事。“胡马雍”本有“幸运者”之意,生活里的他却是个倒霉蛋。其父巴布尔雄才大略,奠基了莫卧儿王朝,他却软弱寡断,在位时两度被阿富汗人打败,毁掉了其父在印度的事业。流亡15年后在伊朗帮助下好不容易卷土重来,却意外地从德里的藏书楼楼梯上跌了下来,并因此而丧命。更有意思是,打败胡马雍的阿富汗苏瑞王朝皇帝家族的墓(八角之屋),也在胡马雍陵中占着一席之地(见图),不过,该陵是其后人所建,并非出自他本人。
再说莲花寺。它正名是“灵曦堂”,属于“巴哈伊信仰”,建成于1986年。巴哈伊信仰曾译为“大同教”,由伊朗人巴哈欧拉于十九世纪创立。它的宗旨是创建新的世界文明,实现人类大同。其基本教义概括为三条: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体。听起来不错吧,难怪巴哈伊信仰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最年轻,却在新兴宗教里发展得最快。目前,它已分布于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莲花庙风格别致,不同于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它外貌象一盛开的莲花。远看与悉尼歌剧院有几分相似。莲花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为神物,是当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国花,所以这座庙宇一建成就备受印度人喜爱。其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高大空阔的圣殿,无神像,无雕刻,无壁画,无装饰。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教徙以及参观者不需进行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在大理石椅上就座,沉思默祷就行。此寺的另类与新潮,恰好反映了该教派的年轻与现代。
莲花庙1986年12月开放到2002年时的统计,就已吸引了5000万名以上游客,成为世界上被访问次数最多的建筑物之一,甚至超过了埃菲尔铁塔和泰姬陵(!)。我去的那天下午,排队的人群蔓延百米看不到头,导游甚至劝我放弃,在外面拍点照算了,因为我傍晚还有火车要赶。我坚决不干,结果旅馆司机(年长些的另一人)下车领我走近入口处,一把“塞”进队伍里,我便很快就进去了。
古特伯高塔是印度七大奇跡之一(国内民选),由奴隶王朝第一个国王古特伯於1193年所建。建造的目的是象徵勝利,故又稱勝利塔。 它融合印度教與回教的特色(又一矛盾综合体),塔身上镌刻有精致的阿拉伯文《古兰经》部分经文。其独特的设计造型很有看头,令人赞叹。
贾玛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意“大”)。全寺没有使用木料,地面、墙壁、顶棚都采用了精工细雕的白石,用铅灌封,十分坚固,被称为“建筑奇迹”。 德里曾是穆斯林聚居的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后,大批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但在德里还拥有大批穆斯林,贾玛清真寺就是他们做礼拜的场所。贾玛清真寺在旧德里中心繁忙的义卖市场街Chawri Bazar Road,那里的脏乱,是旧德里的典型写照(见图)。
印度总统府在市中心,与印度门东西对望。它建于1913-1930年,原为英国总督府,独立后改为总统府,是一座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前院竖有一根高大的斋浦尔石柱。所谓斋浦尔石柱,我猜就是“阿育王柱”,或是其变种。铁栅栏门外陈放着4门铜炮,总统府内有宫室、凉亭、喷水池、长廊和花园。据说每年春天向公众开放1个月。但我去时不仅不对外开发,甚至不允许在附近长时间逗留(导游说的,但我并没遭到警察的催促或驱赶),只可以拍拍照。
其他的重要景点有:印度门India Gate,纳拉扬庙Narayan Temple,洛迪花园Lodi Garden,甘地传承地Gandhi Smriti ,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古天文台Janta Manta ,议会大厦Parliament ,班戈拉-撒西比楬师所Bangla Sahib ,还有新德里的交通枢纽中心康诺特地区 Connaught Place。这些将在下面看图说法中有所介绍,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新德里留给我的印象,是在我所见印度各地各城市中,从门面外观到实际内涵,矛盾反差最明显最强烈的,说新德里“人格分裂”并不过分。旧德里的狭窄拥挤脏乱落后堪称各都市中数一数二,新德里的绿化宽阔恢弘现代又是全国之最,尤其是印度门总统府国会大厦及康诺特地区一带。但即使是在新德里那些最繁华的中心地段,拐一个路口走到后街,脏和乱通常又会出现(见图)。
新德里的“人格分裂”又是多层面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互相渗透又矛盾对立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地人尽管性情平和,却常会为宗教冲突而生气动怒。历史上印度教在伊斯兰入侵时,曾委身求全得以生存并“同化”融合了部分伊斯兰教,而佛教则没有善于“沟通”而几近被“赶尽杀绝”。但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毕竟不同,老印最内心深处的微妙感受我也不得而知,但是带我一天的年轻导游M在无意中提起时,曾直言道:我恨(hate)伊斯兰教。他和司机(见图)都是印度教徒。
教徒也有“人格分裂”的。尽管大家都信教,而且教规教导他们向善律己节欲,但生活中的他们(尤其是年轻人)却是心情矛盾言行不一的。那位M告诉我,“性”高于“爱”,前者实在,后者虚无。他23岁,就已经交过5,6位女友了,而且每个都会有性关系。他最近的一个是墨西哥女孩,才几个月就(刚)吹了。我问:你们也“来”?他说:每次都“做”。我在想,大概那“小墨”也觉察到他更在乎的是性。在洛迪花园的草地前(见图),他说,这里是年轻人喜欢来约会的好去处。走过一个破旧建筑的墙角时,他告诉我:我们就在这样的地方做爱。我说:公共场所警察不管吗?他说:管。但给点钱就没事了。他说这些时,神情稀松平常,甚至有点自得。
真一个“多姿多彩”的新德里!
本集景点及本人评分(1至5星):
(下面是看图说话)
1-1 红堡正面图 。红堡大概是新德里最应该去的,不过除了雄伟的外景,里面的建筑及其现状也许会让你失望。我的感觉是:不可一世的莫卧儿帝国的皇宫,也不过如此吗?
1-2 红堡城楼,红堡的商标和代表性建筑。
1-3 红堡入口处,最外面的第一道大门。看看地上散落的垃圾废物。
1-4 红堡第二道大门,拉合尔门Lahore Gate。外墙上的多重大小拱门装饰,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1-5 红堡内冉玛哈勒宫Rang Mahal。 莫卧儿王朝的权力之座曾经的所在地,据说孔雀宝座Peacock Throne 曾放在此。
1-6 红堡内冉玛哈勒宫图二。 这是堡内保留维护得最好的一处了。
1-7 红堡内柱大厅 Pillared hall 一角。也是一般谒见大厅 Diwan-i-Aam。
1-8 红堡内角庭 Corner Building,也有称迪拜塔 Shahi Burj。好像是国王的私人休闲处。
1-9 红堡内莫蒂清真寺Moti Masjid。国王也要礼拜。堡内显得最破败凋落的建筑。
1-10 红堡内贵宾觐见宫Diwan-i-Khas。 类似于议事厅的地方,也称“密室” Inner sanctum。据说是国王最喜欢和常去的地方。
1-11 红堡内一般谒见大厅 Diwan-i-Aam。国王会见国内知名学士学者的地方。
1-12 红堡城墙和过去的护城河。河已干枯。
1-13 红堡外的警卫。据说是防备恐怖攻击的。城墙脚下脏乱已现。
2-1 贾玛清真寺。 兴建于1650年10月19日(星期五),动用5千名工匠,历时7年完成。下令修建这座清真寺的,是兴建泰姬陵和红堡的同一人: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那个可怜的痴情国王。
2-2 贾玛清真寺有3个圆顶(图不全),两座高41米的宣礼塔(图不全),及东、南、北三座大门,图中即最大的东大门,专供帝王进出。
2-3 贾玛清真寺高大而庄严,建筑在一座岩石小山的高台上,距离地面大约有9米,远远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圆顶和两支高耸的尖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雄伟壮丽。只是当你站到它眼前时,周围的环境大大损坏了它的“伟大形象”。
3-1 纳拉扬神庙。德里最著名的印度教神庙。寺庙黄红色为主,与一般印度教庙不同。庙内装修华丽,供奉着吉祥天女的神像,在印度教中,吉祥女神象征着财富、美丽和繁荣。 神庙既如宫殿又象城堡,布局则是印度教庙宇典型的“前殿后塔”风格。实际上后面的高建筑,只是神殿后部的尖顶,而非真正意义的塔。
3-2 纳拉扬神庙。由于德里没有历史悠久又建筑风格独特的印度教寺庙,纳拉扬庙奇特的外观加上色彩浓烈的神像和里面描写神话的壁画使得它在德里享有盛誉。
3-3 纳拉扬神庙是一座巨大宏伟而且现代化的大理石建筑,彩色的玻璃上描绘着印度教圣典中的场景,寺庙供奉的主神为财富女神拉克希米和保护神纳拉扬。由印度大工业家Birla(贝拉)出资所建,并于1931年由圣雄甘地揭幕。它周围的街道也还算Ok。值得一提的是,它位于新德里的中心地段,康诺特地区西边。再不干净整洁一点,就太说不过去了。
4 印度门。 新德里的地标,建于1921年,位于新德里的心脏。高42米。由红色砂岩和花岗岩建成。最初称为全印战争纪念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阿战争中为英属印度而丧生的90000名不列颠印度士兵。它相当于印度的“凯旋门”,当然一定要去“瞄”一眼的。
5-1 总统府。 前院竖着的一根高大斋浦尔石柱隐隐可见(中间)。 这一带是印度的“面子工程”之地。
5-2 总统府侧面的附属建筑。属于办公机构之类。
6-1 德里古天文台。印度的三大古天文台之一。并非最大,最大的在斋浦尔。建于18世纪。当年星象家观测天象、预测事务的场所。印度天文学起源很早,约3000年前,就创立了自己的历法和独具特色的宇宙理论。
6-2 德里古天文台。古印度人并不重视对天体的实际观测,直到18世纪才有这样的天文台建立起来。而且印度历史上也没有纪录表明他们的古天文台对新天体的观测和发现方面有过贡献。
7-1 胡马雍陵 入口大门。伊斯兰风格的拱门壁龛 ,而且是两层的。不过其施工的工艺水平怕是难称“精工细作”。
7-2 胡马雍陵正门景观。大气,端庄。颇有泰姬陵神韵,其实泰姬陵是学它的。
7-3 胡马雍陵侧面观。我本人对其色彩的搭配并不十分欣赏。
7-4 胡马雍陵由阳台往下望。它的整体设计安排就是一个花园。
7-5 胡马雍正厅里的石棺,有说是衣冠冢而已。它面朝西,朝麦加方向。
7-6 胡马雍陵内的(阿富汗苏瑞王朝)赛汗尼亚孜的墓 Isa Khan Niyazi's Tomb ,又称“八角之屋” Octagonal pavilion。
8-1 古特伯高塔。共五層,高75.56米,底層高29米。融合印度教回教特色,基部直徑14.5米,頂端直徑仅2.5米,高塔下面三層紅色砂岩構造,上面大理石築成。
8-2 古特伯高塔塔身上镌刻的阿拉伯文《古兰经》部分经文和各种花纹图案。
9-1 莲花庙。前来参观的人每天络绎不绝,队伍长而又长。 其实它既非伊斯兰教,也非印度教的庙宇,而是“大同教”的。
9-2 大同教的莲花庙,如同它的教义,简洁明快,现代而新潮,很贴近印度老百姓的心。
10-1 洛迪花园。又称 巴达-贡巴德 清真寺Babda Gumbad Mosque 。這裡有5個15至16世纪德里统治者的陵寢古蹟。
10-2 洛迪花園是一個很大的公園,佔地90英畝,很多的德里居民喜歡來這邊野餐遊玩。年轻人则来这里约会“撒野”,哈哈。
11-1 甘地传承地。参观的人不少,以印度人为多。
11-2 甘地传承地。简洁端庄,薪火长传。
12-1 国家博物馆外景。印度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博物馆之一,印度总理尼赫鲁倡议而建。虽然不大,却很值得一看。
12-2 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三层楼建筑,馆内藏有印度上古时期至今不同地区的各种珍贵历史文物,包括古代手工艺品、铜器、陶器、雕刻等艺术品。同时还藏有佛教与印度教艺术品、染织品和古钱币等。此外,馆内还陈列有部分珍贵的外国文物,甚至包括中国的甘肃敦煌绘画、西藏宗教器物等。
13 国会大厦。位于总统府的东北面。采用圆盘形状,主体四周为白色大理石圆柱,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传统风格与维多利亚时期的特点。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格调十分高雅。可惜甚至连走近并逗留久一些都比较难,但那是导游说的,我怀疑他是想早点结束一天漫长的游程。
14-1 班戈拉-撒西比楬师所。 德里最大的锡克教谒师所。可惜不让拍照。锡克教拜的是它称为“上师” 的领袖,而不是神。“谒师所”即相当于它的“庙”。历经十个“上师”后,锡克教进行了改革,第十一个“上师”不再是某个人,而是由过去上师们的精神和语录汇集而成的“格兰斯沙希伯”一书,称为“经典上师”。
14-2 楬师所的标志性建筑。锡克教认为人生活的本分就是敬拜“真名”,反对印度教和回教繁复的仪式,反对偶像崇拜、禁欲行为和在恒河沐浴,或往麦加朝圣。信徒要牢记上师的教训,培养高超的品格和内涵。 锡克教没有神像,拜的是经典。祭坛上通常有两个大箱子,里面放的是经典,外面用布盖起来。知道这些之后,我对锡克教刮目相看,倍生敬意。
(最后是一些景点之外的图和话)
0-1 通向贾玛清真寺之前,要经过老德里中心繁忙的一个有名的集市。典型的旧德里脏乱街景。
0-2 从贾玛清真寺台阶上俯视老德里中心繁忙的义卖市场街及其集市 。 非常原始落后的景象。
0-3 新德里市中心的后街街景,与繁华的康诺特中心仅一街之隔。脏乱之势已开始浮现。
0-4 新德里旅馆带我一日游的导游与司机。开的是老印土造的塔塔车,还行。
0-5 导游带去的午餐馆,属于中流。一瓶混合果汁要110卢比,远高于一般的70卢比。事先不打招呼就在帐单里加了税,而一般餐馆价格中应该已经含税。
0-6 导游M和司机。印度男人好色,M是又一例。他说他新去该旅馆上班,经理派他陪外宾“历练”。小子会说点西班牙语,因为最近一个女友是墨西哥人,但几个月就“拜拜”了。他承认自己“黑”(black),才稍稍显出点“谦卑”来。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