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是仅次于南极的世界第二大荒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正是它,把非洲大陆分割成气候和文化都截然不同的“白色北非”和“南部黑非洲”两大部分。撒哈拉的影响如此巨大,让人惊讶。
撒哈拉行是摩洛哥旅游的一个热点,种类不少,多从马拉喀什或菲斯出发。三天两夜的比较普遍,两天一夜的也很受欢迎。二种program都在沙漠帐篷住一夜,骑骆驼在沙漠行走四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我决定走两天一夜的,但网上只找到两个旅行社。他们路线和安排相同:早晨7 点从马拉喀什出发,翻越高阿特拉斯 (High Atlas) 山,中午在南部重镇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 午餐。沿途会在一二处景点停留。再行进四个小时抵达撒哈拉边缘小镇扎戈拉(Zagora),换成骆驼进入沙漠,两个小时到达帐篷营地。晚餐后篝火联欢,夜宿帐篷。第二天在沙漠营地早餐后,从原路返回。
两个旅行社的收费分别为180刀和80刀,后者需自付两天的午餐。都要求15% 定金,前者用PayPal ,后者收信用卡。此外,前者要求提前10天交齐180刀,后者只要求出发前一天晚上与游客见面时交齐80刀。我查看了网上的留言,发现对二者的评论都有好有坏。”180刀“也有被骂得狗血喷头的;而”80刀“受到的夸奖多说”服务态度好“,性价比高。“80刀”负面的有:1)午餐带去的餐馆太贵;2)有强行索要小费现象。我觉得那两个问题都能handle,就选择了后者。LD知道了我的选择后说:便宜没好货。哈哈。其实后来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进入沙漠不够远。但那是那类节目安排的通病,与价格差异无关。
我抵达马拉喀什的当天晚上,旅行社的Ali就按约定来我旅馆,详细介绍两天的安排和沿途景点,并收取费用。他说,组团至少4 人,最多不超15 人,算是“行规”。最终人数要等他当夜走访完才能确定。他还说:沿途不用给小费。其实后来呢,除司机外其他各环节都是合作单位的人,旅行社是管不着的。小费也算人之常情是少不了的,那是后话。第二天一早,我被接到杰马夫纳广场与其他人会合,换乘中巴。整队15人,满员。看来虽已是淡季,节目依然热门。我的“驼友”为:德国大学生2女,英国中学毕业生1男2女,英国利物浦3男,加拿大年轻夫妇和新泽西年轻夫妇各1对, 加拿大女孩1人,75 岁美国加州女1人。除了加州老妇,大多不过30 出头。其中一半更是年仅20上下,一片蓬勃朝气。值得一提的是,全队女性8人中,7人为年轻MM大美女(见图),极为赏心悦目,哈哈。
打过招呼以后,我坐上司机旁边的前排双人宽条椅。司机一声招呼,马达一声鸣响,朝着扎戈拉,挺进撒哈拉,我们出发啦。扎戈拉在马拉喀什东南465公里。中间要跨越高阿特拉斯山,山上的公路海拔2260米,是摩洛哥公路的最高。沿途风景优美,很多电影曾在公路上取景,包括好莱坞名片《Gladiator 》。
午餐前,我们曾在公路旁伯伯尔人的古堡 (Kasbah) 式建筑前停留。那是一种伊斯兰的古代民居结构,在南部几乎所有城市都很典型。很多 “老城” (Medina) 也按此模式构建,看上去颇有气势(见图)。中午时分我们抵达号称“沙漠之门” 的南部重镇瓦尔扎扎特。午餐后由当地导游带去参观著名的世界遗产埃本哈杜城堡 (KSAR of Ait-Ben-Haddou) 。那是一个北非传统格式的建筑群,依山靠水而建,极具战略意义。四周高墙围绕,堡里住房“林立”,有清真寺也有集市。城墙塔楼住房等均用模块石和粘土砖建造,图案装饰讲究。该遗址的建成年代不祥。摩洛哥当局1953 年起开始保护它。1987成为世界遗产。城堡周围有一河流过,大部分居民已移居到河一侧的现代化村落里去了,但仍住有十户居民留在了城堡。
由于传统风格突出,建筑景像壮观, 1963年起共有16 部电影在埃本哈杜城堡取景拍摄,包括 2000 的《Gladiator》。我们翻山越河最终到达扎戈拉时天已将黑了。在短暂休息时有人推销当地沙漠居民用的纱巾,说是驱蚊驱虫挡沙的必需。我想裹上它留个念过个“瘾”,60Dh。一半的队友也都买了头巾包了头。队伍很快再出发,来到了骆驼队所在公路旁的沙漠地。十多头骆驼赫然出现在眼前。
在牵驼人扶我跨上“驼背”的那瞬间,我意识到特殊的一刻终于到了:人生第一次骑上骆驼;沙漠就在脚下,撒哈拉就在眼前,我真的来了。。。那一刻心里充满了新鲜好奇和激动。骆驼高高站起的刹那带来的“惊吓”很快消散,我们五六个骆驼串连成一组,前面各有一位牵驼人,两组队伍并排而行。渐渐地,能看到的只有沙子,四周都是沙子了。远处有山,但夜幕降临,山也不见了。骆驼踩沙的声音很小很细,也没有什么人说话,都在适应驼上的体验呢。我不时地摆正姿势防止忽左忽的偏倾。我右边的漂亮MM一直和我“并驾齐驱”,我们开始交流起感受来。四周全黑了,夜空里似乎只有我们的细语。那时候的心灵感受很奇妙:寂静陌生的四周象是一片全新的天地,细细的柔语就象天外之音不时飘进耳朵和心里。。。这种飘凛空静的感觉真是一种净化和提升,一直缠绕着我,直到第二天上午重新走出撒哈拉大地。
那天夜晚我们围着篝火听柏柏尔人弹琴击鼓唱歌。一首又一首,一曲又一曲。听不懂,但能懂。古老怆凉低沉激昂,人类人性的感受是共通的。我最后走过去对那4,5 个柏柏尔人说,你们唱了也弹了,现在独缺跳了,跳一个吧。他们要我跳。我说:有这么多漂亮妹妹呢。最后领队的哈桑进场围着篝火跳起来了,看得出来那非他的擅长和准备。但是欢乐是无须擅长和准备的,我们所有人都起来了,围着篝火转圈,再反转。跳了相当一段时间,那是那夜的高潮。直到午夜时分,人们依然留在沙漠地上摆着的地毯和小椅旁,不愿离去。或坐或躺,仰望星空;或思或念,感语流淌。我问英国中学生Alex,来摩洛哥做义工,离开舒适的家,到撒哈拉的最大目的和感动是什么?他说:图的是难得远离繁忙和喧嚣,享受的就是这份身心的平静和坦荡。我点头。感谢传奇的撒哈拉带给我那一时刻,美好激动而又终身难忘。。《本集景点及评分》
13. Ksar of Ait-Ben-Haddou 埃本哈杜城堡 *****
14. Zagora 扎戈拉 *****
1。汽车离开马拉喀什,开始翻越阿特拉斯 (Atlas) 山。沿途风景优美,很多电影曾在公路上取景,包括好莱坞名片《Gladiator》
2。盘旋在高阿特拉斯山,山最高处海拔4167多米。我们经过的那部分山高3,000多米,公路最高处2260米,是摩洛哥公路之最。
4。小景点处小摊贩在推销摩洛哥最有名的(炊具)塔津(Tajine)。这是迷你型装饰品。
5。中途停留的景点:古风民居之一,伯伯尔人的古堡式建筑。一种伊斯兰城(镇)构建模式。在南部重镇瓦尔扎扎特一带,几乎所有城市都有这种风格。气势不凡。
6。中途停留的景点:古风民居之二。这种古堡建筑通常是当地的领袖居住,遭遇进攻时可以防御。常建于山坡甚至山顶,墙高而无窗户。这种建筑通常是一个家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8。通往撒哈拉的门户瓦尔扎扎特(Ouarzazate) 到了。 世界文化遗址埃本哈杜城堡(Ksar of Ait-Ben-Haddou) 就在其北。这是午餐饭店里墙上所挂的当地地图。
9。在世界文化遗址附近就餐。一道正餐加饮料约80 Dh。我们一队人在左边餐桌。图中露出半个脸的是来自英国的夫妇之LD,电子游戏编程员/工程师。
10。午餐后去看世界遗产:遥望埃本哈杜城堡。
12。当地导游哈桑在桥边要讲解。旁边是来自德国的两位大学生美女。前面那位是典型的”No nonsense” MM:在集体活动中也不爱迎合应酬的寡言人,但一旦开口,言之有物,言而有信。和我的话算多的。
14。城堡前的城墙塔楼。有的翻新过,有的为新盖的。电影制作的需要。图中2 女1 男是英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已经被大学录取,延期一年入学,来摩洛哥当义工。男孩名叫Alex。我告诉他,其中一女孩和电影E.T.中的著名演员茱兒·芭莉摩有几分相似。对方听后大喜。
15。用一种当地茶叶磨粉后调水作画,在火焰上巧妙烘干后便能成象。这是“画家”在当场表演。
17。导游也叫“哈桑”,在演示一种古老的门锁。旁边还是那德国美女。
18。哈桑在一家书画店里指给我们看这里拍过的电影名单。据他说,他在所有这些电影里都有出演,但只是群众演员小角色。他懂英文是个有利条件。我们说:那你就当演员算了,他说他还是当导游为主。难怪,小费每人20Dh 就够他的了。19。从埃本哈杜城堡上方俯视前端的建筑群。其中不少是新加新盖的,为了拍电影。
20。从城堡里走出来。走在前面的是年轻的英国电子编程员夫妇。后面是新泽西夫妇,男的是救火员,刚经历Sandy的大灾。最后三位,2 位是德国大学生,橙色的来自加拿大。21。在前端建筑群的新盖墙楼下。后面两位戴帽的,是来自英国利物浦的医生(前)和他朋友。
22。夕阳将落,汽车驶入撒哈拉边缘小镇扎戈拉。23。小镇边缘沙漠地上等待我们的驼队。
25。晚餐里的塔津(Tajine)端上来时就是这个样子。我想其实就是戴了高帽的中国沙锅。但是高帽设计可能更合理更有理。
27。篝火联欢。左边二位是帮着打鼓的“驼友”。看到左下方那两只脚丫子了没?黑夜中我差点踩到她们正躺着在亲热的两口子身上,不过那是后来的事。
28。撒哈拉的黑夜静悄悄。午夜已过,很多人还没进帐篷。
30。晨曦下的撒哈拉营地。沙地上的地毯依稀可见。
32。晨曦下的撒哈拉营地。都是些“永久性”的“帐篷了。整个旅游操作已经流水化。营地可以接待多组人马。用的是在摩洛哥非常普及的太阳能。
33。沙坡。远处是三个队友。
34。英国3 友在迎接朝阳。我问Alex:那两位女孩里有你的girl friend吗?他说:没有。才认识3星期而已,虽然都在摩洛哥做义工。难怪,他才 18 岁。年轻真好。
35。露天休息过夜的骆驼们。
36。公认的驼中“帅哥”“美眉”(没问清性别),正在等待“王子”的白”驼“。
38。18 岁的英国小帅哥在和我对拍对“轰”。
40。中间当然就是本“摔锅”的“驼上英姿”咯,哈哈。
42。返程途中的午餐,还在来时的瓦尔扎扎特一带,但换了个餐厅。我左侧没露脸的是75 岁加州老大妈,自称原为记者,一年前变成homeless而“周游世界”,哈,How come?左二和我右一为德国大学生。右二右三是英国夫妇,右末是新泽西夫妇。左三是利物浦男,左末三是英国中学生(Alex被挡)。英国大夫二人和加拿大女在另一桌。我右边德女说,我们象是在开董事会。(那我就是那Chair-man罗,哈哈)。
谢谢观看。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