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从岳云看南宋前期中下级军官的升迁

(2007-10-09 18:08:49) 下一个
从岳云看南宋前期中下级武官的升迁


应该讲,史学界对岳云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尽管岳云在民间的名气并不比岳飞少多少,但由于史料极度缺乏,所以对岳云的讨论也难以深入进行。其实研究人物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想从岳云的晋升的角度,来对复杂的南宋军制以及岳云的处境,作一些说明。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以下一些概念:宋代的官衔制度非常复杂。主要是官衔种类繁多,各成系列,加在一起,往往长达几十字,甚至上百字。如岳云就曾经担任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其中,武德郎是阶官,閤门宣赞舍人是职事官名,而书写机宜文字是差遣。这些阶官和差遣如何理解呢?


差遣为实际职务,官又称为阶官,也就是虚衔。阶官又分文阶官和武阶官,所谓文阶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什么厅级、部级干部之类;而差遣就是指省长、市长之类;如果是武将的话,武阶官就相当于上校、上尉之类,而差遣则相当于军长、团长之类。所以我们要研究宋代官制,就必须分清楚什么是阶官,什么差遣,同时,也要区分文武啦。


由于岳云所担任的官职,大部分是阶官,而且宋朝的传统是“重阶不重品”,所以我们先介绍一下阶官。以下是宋朝的武阶官名称表:


官名 阶次 官品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品


正侍大夫 3 正五品


宣正大夫 4 正五品


履正大夫 5 正五品


协忠大夫 6 正五品


中侍大夫 7 正五品


中亮大夫 8 从五品


中卫大夫 9 从五品


翊卫大夫 10 从五品


亲卫大夫 11 从五品


拱卫大夫 12 从六品


左武大夫 13 从六品


右武大夫 14 从六品


以上为横行十三阶,无磨勘,特旨除。


武功大夫 15 正七品


武德大夫 16 正七品


武显大夫 17 正七品


武节大夫 18 正七品


武略大夫 19 正七品


武经大夫 20 正七品


武义大夫 21 正七品


武翼大夫 22 正七品


从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为诸司正使



正侍郎 23 从七品


宣正郎 24 从七品


履正郎 25 从七品


协忠郎 26 从七品


中侍郎 27 从七品


中亮郎 28 从七品


中卫郎 29 从七品


翊卫郎 30 从七品


亲卫郎 31 从七品


拱卫郎 32 从七品


左武郎 33 从七品


右武郎 34 从七品


从右武郎至中侍郎为横行副使,一般不作升迁之必经梯级。


武功郎 35 从七品


武德郎 36 从七品


武显郎 37 从七品


武节郎 38 从七品


武略郎 39 从七品


武经郎 40 从七品


武义郎 41 从七品


武翼郎 42 从七品


从武翼郎至武功郎为诸司副使,能双转


敦武郎 43 正八品


修武郎 44 正八品


从修武郎到敦武郎为大使臣


从义郎 45 从八品


秉节郎 46 从八品


忠训郎 47 正九品


忠翊郎 48 正九品


成忠郎 49 正九品


保义郎 50 正九品


承节郎 51 从九品


承信郎 52 正九品


从承信郎至从义郎为小使臣。


然后,我们再看看我根据宋代典籍整理出来的岳云履历:


绍兴三年九月戊辰 岳云 保义郎、閤门祗侯(1)


绍兴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前 岳云 忠训郎 閤门祗侯(2)


绍兴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 岳云 忠训郎 閤门宣赞舍人 (3)


绍兴五年二月中旬 岳云 武翼郎 (4)


绍兴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岳云 武翼郎 閤门宣赞舍人 (5)


绍兴五年五、六月 岳云 武德郎 閤门宣赞舍人 (6)


绍兴七年二月 岳云 武德郎 閤门宣赞舍人 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7)


绍兴九年十月十四日 岳云 武显大夫 遥郡刺史 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8)


绍兴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岳云 左武大夫 忠州防御使 (9)


绍兴十一年七月初八日 岳云 左武大夫 忠州防御使 带御器械 (10)


绍兴十一年八月 岳云 左武大夫 忠州防御使 提举醴泉观 (11)


孝宗初 岳云 追赠安远军承宣使 (12)


嘉泰四年八月 岳云 追赠武康军节度使 (13)


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 岳云 追赠继忠侯 (14)


由于史料记载的缺乏,岳云初次出现在史书上的年份,是绍兴三年九月庚申,他随着岳飞入朝拜见高宗。当时岳云不过十四年而已。根据宋朝的荫补制度,使相等高级官员的子弟,是可以有官职的,但必须是年满十五岁。也就是说,当时岳云还是只是普通人,白身一个。不过,由于高宗对岳云的赏识,以战袍,戎器赐之,又授保义郎、閤门祗侯的的官位给岳云。这个就是岳云最初的官职了。


保义郎、阁门祗侯这个职务是如何理解呢?


保义郎属于武阶官,为武阶第五十阶,正九品,品阶虽小,但是授予面却广,比如武举省试第二名第三名也是授职保义郎的。《宋史》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一十:


(隆兴元年)四月,御射殿引见取应省试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第二、第三人补保义郎,余四十人承节郎,七人承信郎。


至于閤门祗候,其实也是虚衔的一种,是一种武官的荣誉,武官兼何等閤职,宋朝并无定制.关于这些閤职,司马光说过“祖宗所以蓄养贤才,以待任使之地也”(15)也就是说,武臣官名加上这个閤职,意味着他是贤才,良才,可以重任,到时候派遣出来做官还有俸禄都会从优的。


总体来说,岳云被授予保义郎加閤门祗候,应该说,是朝廷对岳飞的一个恩典和重视,但并不过分。韩世忠不足十岁的儿子,也曾被授予保义郎的官(16);但岳飞却认为岳云无功,固辞,高宗没有答应。于是岳云就正式成为武官了。


岳云成为武官之后,升迁是非常缓慢的,一直到了绍兴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前,岳云官位还只是忠训郎、閤门祗侯。忠训郎比保义郎高三阶,为武阶第四十七阶,但还是正九品的官员。考虑年幼无功的岳雷也有忠训郎(但没有閤职)的赏赐(17),显见曾参加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战役、“功第一”(18)的岳云,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升迁。


绍兴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由于岳飞升为两镇节度使,子随父贵,所以岳云也特除閤门宣赞舍人。也就是说,岳云由忠训郎、閤门祗侯升为忠训郎、閤门宣赞舍人了。忠训郎依旧不变,但閤门宣赞舍人则比閤门祗侯要高上一个级别了。值得注意的是,閤门宣赞舍人的授予是有编制的。“绍兴间定员四十”(19),可见閤门宣赞舍人的确比较希罕了。


岳云身为大将之子,他的功劳终归不会被埋没的。绍兴五年二月中旬,当吏部发现了岳云的功劳,“以收复襄阳府等处有功,未承增赏指挥”,就立即提升岳云为武翼郎。武翼郎第四十二阶,从七品,比起第四十七阶的忠训郎高了五阶,也就是“转”了五官,的确相当不错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动词“转”。这里的“转”,其实就是“升迁”的意思,“转五官”也就是升了五个官位。本来文武升官都可以转,但在宋代,用于武官官阶升迁居多。


有趣的是,当时由于閤门宣赞舍人的名额有限,既然岳云一下子由忠训郎转为武翼郎,所以吏部方面就暂时撤了岳云的閤门宣赞舍人,相当于降了一级以上。但过了几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二日,又立即恢复岳云的閤门宣赞舍人的官职了。这个时候,岳云已经是武翼郎、閤门宣赞舍人。


英雄年少,绍兴五年,岳飞平杨么。岳云“功亦第一”(20),岳飞本来想压下这个功劳,但张浚坚决不允,最终将岳云的功劳上报朝廷,岳云得奇功赏。岳云这个奇功赏,究竟转了几官,史籍无载。根据历史学家王曾瑜的推测,岳云应该(升)转三官,由武翼郎、閤门宣赞舍人升到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


武德郎,第36阶,从七品,比第四十二阶的武翼郎高出了六个阶次,为什么说岳云转三官,就由武翼郎升到武德郎呢?


原来,南宋有所谓的双转:“有军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转一官,即双转两官”(21)。换言之,只要你是武翼郎或以上的武官,只要因为军功而升官,每升一官,可以双转,也就是实际升两官。岳云是武翼郎,升三官,因为双转的缘故,实际升六官,自然就由武翼郎升到武德郎了。


关于这个双转,其实岳飞自己也享受过。建炎元年(1127年),岳飞转三官,自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升至武经郎。本来武经郎是第40阶,而修武郎只有44阶,两者相差了4阶,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是双转的缘故。


本来,正常的晋升顺序是修武郎升敦武郎,敦武郎升武翼郎,武翼郎升武义郎,武义郎升武经郎,但是,岳飞不是要转三官么?从修武郎升敦武郎,敦武郎升武翼郎只是升了两官,而剩下的一官,由于岳飞已经是武翼郎的因素,所以享受双转,一下子跳过了武义郎,直接升到武经郎了。也就是说,由于升迁过程中进入武翼郎这个享受双转范围,所以由原来转三官变为转四官了。


在绍兴七年前后,甚至早达绍兴五年,岳云担任的官职是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其中书写机宜文字就是差遣名了,也就是实际职位,简称“机宜”。《宋会要》刑法1之20,有“帅臣子弟充书写机宜文字”的法律条文,也就是说,这个官职,应当由主帅的子弟充当。凡是涉及更机密的军政文书,由书写机宜文字官书写。南宋名将吴璘在建炎二年(1128)从吴玠镇压史斌,就担任过永兴军路书写机宜文字;而宋将赵范、赵葵也曾在其父赵方手下任书写机宜文字。这个书写机宜文字,是岳云在岳飞军中的主要职位,一直到岳飞兵权被罢为止,军中的书写机宜文字,都是用岳云担任的。平时岳云也是以这个职位带兵出战。如在著名颖昌大战中,《王贵颍昌捷奏》就提到“机宜岳云”。


绍兴九年十月十四日,由于第一次绍兴和议成功,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大肆提高武将官位。其中岳云也由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升为武显大夫、遥郡刺史、

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


武德郎是第36阶,从七品;而武显大夫17阶,正七品。或许会有人认为,尽管官品只提升一个档次,但品阶却一下子升了19阶,这个升迁算是非常厉害吧?其实不然,这个提升,实际只提升了七阶而已。


原来,从第34阶右武郎开始,到第23阶正侍郎,都是属于横行副使,这个横行副使,一般并不作为升迁之必经梯级,也就是说,这些阶次,并非升迁所必须经过。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遥郡刺史。这个遥郡刺史绝非汉代的那种刺史,它只是一个武阶官名,是虚衔,是不用去上任。遥郡刺史本来是从五品的阶官,但宋代规定,“遥领者资品并止本官叙”(22),也就是说,凡是有XX大夫和遥郡刺史(承宣使、防御使、团练使)之类的同时出现,一律以XX大夫的阶官为准。也就说,岳云的武显大夫、遥郡刺史,只能以武显大夫的官品为准,是正七品,而非遥郡的正五品了。


一旦挂上遥郡刺史的阶官,尽管官品不能以此为准,但也意味着岳云进入中级武将的名列了。因为宋代武将品阶普遍不高,如果说八九品的武将算是下级武将,正七品的武将可以算中级,更何况加上遥郡刺史呢。


绍兴十年,是岳家军和金兵激战最惨烈的年份。在连番血战中,岳云再次立下奇功。绍兴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岳云被提升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


忠州防御使和遥郡刺史一样,都是阶官名,是虚衔,是不用去忠州(今重庆忠县)上任。防御使尽管还是从五品,但在刺史、团练使之上。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凡是有XX大夫和防御使之类的同时出现,一律以XX大夫的阶官为准。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这个官名,只能以左武大夫为准,左武大夫为武官的第十三阶,正六品。


左武大夫和武显大夫只是正六品和正七品的区别,但实际上意义已大大不同了。武显大夫还属于诸司正使,在这个范围内,官职的提升还能双转;而左武大夫属于“横行”,不但不能双转,而且也不归入武将磨勘之列,它的授予,必须颁布特旨才行。换言之,想靠普通审核资历或者稽核功过的正常升官方式,是无法进入“横行”之列的。


进入横行当然是莫大荣誉,所以岳飞在为岳云恳辞官职时的时候,也清楚写道:“云随行迎敌,虽有薄效,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横列”(23)。“遽超横列”也就是突然越级提拔为横行之列的意思。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身为左武大夫的岳云,已经算是宋朝的中上级别的武将。


我们从岳飞手下大将王贵之升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升迁入横行之不易。绍兴三年,“武显大夫、閤门宣赞舍人、统领官王贵”“与转三官,内一官除遥郡刺史、一官依条回授(亲属)。”(24)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意思是这样:王贵得到转三官的赏赐,其中一官的赏赐,用作授予遥郡刺史的虚衔,余下的两官,由于他是武显大夫,可以双转,所以其中转一官的赏赐,就将他从17阶的武显大夫一下子升到15阶的武功大夫。那么还有一宫赏赐呢?是否继续由武功大夫升上去,一直到左武大夫呢?不行的。因为“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大夫),余人以三官转一官”(25)。也就是说双转的权利,只能用到武功大夫;升到了武功大夫,要继续升上去,必须要依靠军功晋升。为什么不能享受双转呢?因为武功大夫之上,就是横行了,所以最后的一官的赏赐,被“依条回授(亲属)”,也就是说,这一官的赏赐,只能分给亲属,而王贵本身不能享受了。由此可见,升入横行,是何等的不易。


绍兴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岳飞兵权已经被罢,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监视,岳云被高宗任命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带御器械。值得注意的是,“带御器械”虽然看上去很似荣誉虚衔之类,实际上却是差遣,也就是正是职官。带御器械是皇帝身边的军官,有宿卫职责,但不统兵,定员编制不过六人而已(26)。那么这个“带御器械”是否真的带兵器保护皇帝呢?本来,在以前担任“带御器械”的武将的确可以带弓箭入宫保护皇帝,但到了南宋,所佩仅仅是几只响箭而已。正如《宋会要

职官》34之12所记载:“上曰:‘祖宗置此官,所以卫不虞也。今乃佩数只骹箭,不知何用?”


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被闲置,岳云也连带被拖累,当时他的官职是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醴泉观。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虽然不变,但加上提举醴泉观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原来,宋代崇信道教,在各地建造了许多官官庙宇。这些庙宇的宫使后来成为一种专任的官职,并据此领取一定的俸禄。这类在宫观任职的官员乘坐宫观官,也称祠禄官。提举醴泉观就是祠禄官,这类官一般都用来放置闲居官员,在任期间,领取一定的俸禄,但无实际执掌。绝大多数不到所主管的宫观任职,而是任便居住,只有在京宫观,不许外居而已。可以说,祠禄官是无执掌的职事观。岳云担任这个醴泉观使,地位可想而知了。


总结


岳云二十三岁就成为宋代的中级军官,与和平时期相比,升迁不可谓不快,但这已经是其父岳飞尽力控制的结果,我们不妨可以推想,假如岳飞不进行抑制,则岳云官位之升迁,自然更加神速。


然而,与别人不同,岳云几次重要的升迁,都是靠战功所得。如从忠训郎至武翼郎,是因为在收复襄阳六郡之中“功第一”,从武翼郎升至武德郎,则是平杨么的过程中“功亦第一”;尽管从武德郎到武显大夫是“特恩”,但从武显大夫、遥郡刺史到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则是岳飞绍兴十年北伐中血战功劳所致。可以说,就岳云的功劳而言,官职的升迁不是快了,而是慢了。

我们不妨再和别人作一个比较。南宋初年,军功赏赐泛滥。如著名叛将孔彦舟,在追随宗泽南下过程中,短短数月,由承信郎(第52阶,正九品)一下子提拔到至武翼大夫(第34阶,正七品),一下子跳越十八级。又如南宋各大军之中,居然由所谓的武功队,“一队之人,皆武功郎、大夫”(27)。也就是说,整整一个队军兵,居然全部有武功郎或者武功大夫的官职。武功大夫是正七品官,武功郎是从七品官、第35阶;一个士兵的功劳,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曾两次“功第一”岳云,而岳云在获两次“功第一”后,也不过是武德郎、第36阶而已,比起武功郎尚且低了一阶,则岳云的升迁速度如何,各位心中定必有数了。


在军纪腐败的南宋,岳飞素来以严于治军、赏罚分明著称,可对待儿子岳云,他却有功不赏、有过必罚。身为“书写机宜文字”,担任幕僚的岳云,本可安坐后方,坐享军功;可他却身先士卒,于千军万马中出生入死,以致“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岳飞严以待子、自慎自重,岳云英勇善战,困无怨言,父子如此,实为民族之脊梁,千古之佳话也。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绍兴三年九月庚申)飞养子云尚年少,上亦已战袍、戎器赐之。


《金佗粹编》卷十三 《辞男云特除保义郎合门祗候奏》


(2)(3)(4)《宋会要》职官三四之五:


(绍兴)五年二月二十日,诏:“岳云依旧带閤职。”先是,吏部勘会:‘忠训郎、閤门祗候岳云以收复襄阳府等处有功,未承增赏指挥,已特除閤门宣赞舍人。今来增赏,转武翼郎。缘不系閤门见供职之人,依条合罢閤职。’故有是命。


(6)《金佗粹编》卷九《遗事》:


(7)《系年要录》卷一百九“绍兴七年二月而是八日庚申,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湖北京西宣抚使书写机宜文字岳云为武德大夫,飞辞不受。”


《金佗粹编》卷十四: 《辞男云转三官札子》


(8)《金佗粹编》卷十五:《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子》《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三札子》《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


(9)《紫微集》卷一六《岳云为与番人接战大获胜捷除左武大夫遥郡防御使制》


(10)《金佗粹编》卷十五 《辞男云除御带札子》

(11)(12)(18)(20)《宋史 岳云传》


(13)《金佗粹编》卷二十七 《先伯云赠节度使告》


(14)《金佗粹编》卷十三


(15)《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38《言郭昭选札子》


(16)《要录》卷二一,建炎三年三月壬寅:



初,苗傅闻韩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义郎亮于军中以为质。


《鹤林玉露》丙编卷二《蕲王夫人》:


韩蕲王夫人,京口娼也。尝五更入府,伺候贺朔,忽于庙柱下见一虎蹲卧,鼻息齁齁然。惊骇,亟走出,不敢言。已而人至者众,复往视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心异之,密告其母,谓此卒定非凡人,乃邀至其家,具酒食,至夜尽欢,深相结纳,资以金帛,约为夫妇。


按,根据《鹤林玉露》的记载,韩世忠和梁氏在京口相遇,当时应该为平方腊之时,也就是宣和二年(1120),而发生在建炎三年(1129)苗刘之变中,其子韩亮已经是保义郎。由于前后不足十年,所以其子韩亮必不足十岁也。


(17)《金佗粹编》卷十三《辞男云雷除閤职剳子》


(19)《宋史 职官志》6《东、西上閤门》


(21)《朝野类要》卷3《双转》


(22)《宋史》卷166《职官志》


(23)《金佗粹编》卷一五《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


(2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8绍兴三年九月甲戌


(25)《朝野类要》卷3《止法》


(26)《宋会要 职官》34之12


(27)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六《进故事》


(28)《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