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现代地理的惊人吻合[转贴]
(2007-10-03 13:50:58)
下一个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化典籍,但由于它所
记载事物的广博性与儒家不同,因此一直被视为荒诞不经的怪书,
实际上《山海经》是一部记录远古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著,它
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
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这本书里所包含的密码是你绝对无法想
象的,当年西周发生内乱,一个王子-朝带着大批的周市典籍(相当
于国家图书馆藏书)投奔楚国,但是由于楚国也内乱,王子朝一行
没有到达楚国,而是神秘的消失了,这批典籍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
再也没有出现,现在我们有理由推测这批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的典籍
是被王子朝藏起来了。而这批图书恰恰可以证明中国的历史绝对不
只是区区五千年,而是有着更加灿烂更加文明的悠久历史。
篡位后的周敬王向王子朝追索周室典籍,而王子朝以死拒绝交
出典籍。据《左传·定公五年》记载:“五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
。”与此同时,老子(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官长)可能因参与秘藏周
室典籍之事,遂被迫辞职,大约此后不久,老子便西出函谷关,留
下五千言《道德经》,从此隐去。 王子朝死后那些流落江湖的远图
书馆 巫师和学者正是根据这批上古典籍编写出了旷世奇书《山海经
》。编写《山海经》这样的大部头著作,需要编写者有着充裕的时
间、充足的财力,并且没有或少有世俗杂务的干扰;显然,这样的
条件乃王子朝一行的后裔所充分具有的,而这种工作也成为他们新
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乐趣。,《山海经》极为谨慎地回避任何与现实
有特定关系的事件,当亦有其苦心。即作者或编写者出于某种现实
的考虑而竭力想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有点象寻山隐修会,呵呵。
<<山海经-大荒东经>>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
人之堂。有一大人蹲其上,张其两耳。’’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你联
想到什么呢?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山上有门状结构
物,用以观测日月的升落,从而判断季节时辰,你有联想起什么呢?
大禹治水过程中,曾经建有众帝之台,它们是帝尧台、帝喾台
、帝丹朱台、帝舜台、共工台,这些台现在哪里?山海经记载的台
的守护神陆吾是人面虎身的怪物,在<<海内西经>>里又被称作开明
兽,它的身躯体大类虎,它站立在昆仑之上,注视着东方,这些台的主
人为什么要向往东方呢,为什么黑人古代又被称为昆仑奴呢?
楼兰古国消失在荒漠之中,我们知道它曾经存在过,因为有考
古证据。和氏璧在战国群雄的硝烟中失踪,我们不怀疑它曾经存在
过。因为有典籍记载,但是山海经所言渤海之东(今日太平洋)有五
座仙山,即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有众多仙人居住
,由于天灾人祸,岱舆、员峤二山(实为海岛)沉没海中,无数居民
逃往它处,还有的人从才在水中居住,这个古老的故事长期被人们
视为神话,因为没有证据了,可是最近西方学者证实了大西洲、太
平洲的曾经存在,也许海底真的住着麦克.哈里斯)
一直以来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山海经要分海内篇和海外篇,直到
我看到一篇报道美国地理考古女学者的文章,转载:“美国学者墨
兹博士研究了《山海经》,试着进行按经考察,默茨背起行囊上路
了。她要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用双脚去丈量勘测那些山脉。
她的方法是:《山海经》中的中国古人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
走三百里,你就走三百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经过几次失败,一英
里一英里地依经上记过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与山间的
距离考察,结果胜利了。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
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
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
吻合……”。
真是令人惊讶:一个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学者都难以读通的《山
海经》,并且据此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美国女学者默茨博士研读了《山海经》,并亲自踏勘美洲的山水
河流之后,由衷的赞叹: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
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
真是令人汗颜!一部中国上古流传至今的宝贵典籍,却是由一
些欧美学者用尽心力地在进行着再发现。而我们的新潮一族都对着
超女“你主宰,我崇拜”的顶礼膜拜,祖先有灵,气杀了!
在东山经中明确的记载了这样一种动物,它叫犰狳,“有兽焉
,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翻译过
来就是这种动物体型像兔子,像鸟一样的长喙,圆眼睛细长的尾巴
,看见人就一动不动。如果你看见过美洲犰狳的话,你就绝不会怀
疑山海经的描述,美洲犰狳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和小兔子一样楚楚
可怜,为什么像兔子?他不但体型像,而且那对长耳朵更像!犰狳
还有个习惯,遇见危险就会像穿山甲一样缩成一团,当然就一动不
动了。这还不能说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去美洲旅游过吗?说不定还
是跟团去的呢。
想当年恐怖组织头子共工和黄帝打架,打不过黄帝,急眼了,
耍了手一头顶开碑的功夫,一脑袋把不周之山给撞了,千百年来学
者们都在找这不周山,《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
,有山不合,名曰不周负子,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
,不可以往。”
嘿嘿,找来找去,原来山海经里写着呢,就在非洲。我用腿肚
子想都能知道不周负子不是咱国语。肯定是鬼子话,
“不周负子”的古读就是“莫桑比克”,而深达6、7千米的东
非大裂谷,他大爷的,不正是“有山不合”吗?
《山海经.海内北经》:“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
环之”。这当然就是日本列岛了。这里的“姑射”,就是用肋条骨
想一想也会猜出是今天的库页岛。而古,古代可读KU、WU、HU,射
可读YI,所以“姑射”就是“苦夷”。
苦夷人是上古时代的鬼方人,那时我们祖先管寒冷北方靠近极
地的地方叫鬼方。
战国时,苏秦、张仪这两个小子的老师是鬼谷子大家都知道吧
?而这鬼谷子正是鬼方苦夷人,商代武丁伐鬼方,就把鬼谷子的先
人赶到了“列姑射”的日本列岛,所以这鬼谷子实际上是日本人的
老祖宗,他的孙子们理所当然的就是“鬼子”了。
当年司马被汉武帝给煽了JJ以后发奋撰写《史记》,却遇到了
一本连自己也不敢妄加评断的书,《山海经》。最后他在《史记》
中老老实实地写道:“至《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其实不光是司马迁,历代史家遇到《山海经》,都要打个寒战,对
它的内容、该归于何类头疼不已。
史家们之所以看法不一,是因为《山海经》实在古怪。书中描
绘了一个近乎离奇的世界:青丘之山上有九尾狐;长右之山上的怪
兽长右,百姓见到它就要遭遇洪水;祈过之山上有长着人脸、生三
只脚的瞿如;守护槐江之山的神英招,长着人的脸、马的身体、虎
的斑纹及鸟的翅膀。 《山海经》中,诸如此类怪兽数不胜数,不知
道远古中国是否真是一个怪兽横行的国度。《山海经》的奇异之处
却还远远不止于此,全书只有31000字,却记载了40个方国、550座
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和400多种怪兽,地理、神话、宗
教、民族、动物、植物、矿产,天南地北,包罗万象。
有意思的是,历代君主对《山海经》颇为客气。秦始皇焚书坑
儒,这本没烧;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摒弃的书不少,《山
海经》也不在其列。由此看来,《山海经》并不是一本平常的书,
它奇特的内容与丰富的想象,一直令古人心驰神往。
这本包罗万象、诡异莫名的《山海经》,到底是何人手笔?没
有定论,《山海经》涉猎广泛,地域跨度极广,许多民族都能从中
看到本族的影子,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陆续找到了书中曾经记载过的
动物植物和怪物。
我在三星堆看到的出土青铜器深为震撼,那完全就是山海经中
记载的复制品,这些东西是谁做的?我坚信古代人不会吃饱没事干
编神话玩,所谓神话一定是现实的变形反射.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
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永远被双鹰啄食的普罗米修斯,吴刚砍永远也砍不倒的月桂树
,西绪福斯推永不推不到顶的石块,祝融与共工大战,黄帝与蚩尤
大战,宙斯与父亲大战,一样的山河惨淡,日月无光。
但都不如刑天这样的形象,让人又怕又叹,原始的决不妥协,也
没有任何温情,把自己撕裂了,也要留下一个姿势,天不与我,奈
何。
刑天的精神是战士的精神。在思想和文化上,这样的精神首先
是不畏强权的,它不会屈服于权势和权威,而要保持独立的精神。
它同样是有着断头不悔、战斗不息的坚毅的,它不会被失败和挫折
打倒,而要奋斗不止。这样的独立和坚毅,是为着一个追求的信念
才得必须和可以坚守的。那信念就是---向往自由。刑天是最早的无
政府主义者.
今天在在天山峰峦的高处,有一处巨大的天然湖,湖面平静,
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山天
影融为晶莹的一体。让人不禁想起“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
寻无”的诗句,可是这里非但不叫瑶池,也不叫天池,而恰恰相反
,这里叫做逆天池。湖旁有一叫做“逆天台”的平台,一个拎着酒
壶的巨人正坐在台上自饮……
奔跑的英雄
《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
)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
,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
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这?关于这一段记载,我有点瞎猜:
夸父是个巨人,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
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夸,不要望文生义,这个
字古读为:sa,萨夫,斯拉夫,有点象吧,今天的俄罗斯人依然是高大人
种吧,另外知道滑雪杖是怎么来的吗,是从古代极地人使用的手杖演
变来的,斯拉夫人是夸父的后裔吗?首先你要颠覆一个概念,上古时代
的中国可不是今天的中国概念,也不要被历史教科书欺骗认为中国文
明就是发源于黄土高原,河套一带,那只是其中一支而已.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河、渭之北的大泽在哪里?据地理学家
考证,万年之前的贝加尔湖可不是现在这么大。
精卫填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不多说,据说精卫也是天津的象
征呢,现在东站大厅上面的穹顶画就是精卫填海,炎帝的女儿叫女娃
女娃死后变成的鸟叫精卫
精卫的后代,母的还叫精卫,公的就叫海燕了 精卫最后化成了青
鸟 在渤海还能看到的,它的模样像乌鸦,长了一身黑羽毛;不同的
是它的头顶带着花纹,口喙是白的,脚趾则是红的。
这只鸟,飞翔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黑
点。但是,当海潮轰隆隆地冲上岸时,几乎所有声音都给掩盖了,
只有这只黑鸟的叫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可以传得很远,而且听
得清楚,精卫每天做的事,和它的叫声一样特别。每天,它嘴里衔着
石子、脚上还抓着根木屑,丢进咆哮的大海里去。丢完,它又飞到
山里再捡,然后再丢;一天里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象挑战风车巨人
的堂吉诃德一样,我很钦佩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已
的精神
汉宣帝之时,在一次土木工程中从石室里挖出了一个人,‘跣
踝被发,反缚,械一足。’估计是化石或者僵尸,在当时也算是考
古界一件轰动的大事了,上报皇帝,皇帝很好奇,问一问怎么回事,群
臣都不知道,刘向就说我知道,这是贰负之臣曰危的尸体.并说明是
读了山海经得知的,当时宣帝大惊,于是朝廷上下人人争着学山海经
。这是山海经第一次传世,尤其可见这本书在汉朝的时候已经是秘籍
了,不是一般人可以经常看到的.从另一方面可见山海经是一部信史,
其中许多记载都已经找到了考古证据.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
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海内西经)”
阅读山海经是一件非常艰涩乏味的事情,书中经常出现这样大段
的文字:
小人国靖人 犁灵尸 为国 合虚山 中容国 君子国 司幽国 明星
山 白民国 青丘国 柔仆民 黑齿国 北次三经
太行山 龙侯山 马成山 咸山 天池山 阳山
贲闻山 王屋山 教山 景山 孟门山 平山
京山 虫尾山 彭匈比山 小侯山 泰头山 轩辕山
毫无感情色彩,可以想象古人根本就不是在写,也没兴趣写文学
小说,我推测它只是一本地图的说明书,山海经以前是有图的,所以叫
山海图,陶令才有"流观山海图"一句流传.可惜图片都已经遗失了,后
人再也看不到了.
许多研究山海经的学者假设,五藏山经记载的是第四级冰河时
代末期,当时的中原大地存在着大规模的新物种,如披毛犀象和各
种无法解释的怪兽。看过探索频道<冰河世纪>那集吗?美国科学家用
电脑复原的古代灭绝动物和山海经中记载的怪兽多么想象啊!在温暖
间冰期来临的时候,地质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造山运动或火山爆
发频繁,动植物大量灭绝,这就造成了五藏山经中大量记载‘山有
水无草木’的怪现象。这种假设完全符合‘地球膨胀论’的四曲线
图,古人想伪造出这样完全符合科学理论的现象,那是根本不可能
的。
但五藏山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疑问,如河流西向、美洲独有的
动物犰狳、大量记述的黑色人种,这是臆想根本作不到的事,必有
所见所闻之后才能记载。如果说五藏山经记载的仅仅是中原地带,
那么上述的问题根本无法解释,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世界圈’,五
藏山经记载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先所能远涉的每一个地区。
从方言上面考证应该是个不错的方向,不过我这方面没有基础
,只能简略的敷衍几句。在山海经中出现了大量的方言,如孽頵摇
羝、壑明俊疾、丰沮玉门、鏖鏊钜、不廷胡余,这只能是译音,就
像我们熟知的阿斯匹林一样。有一件历史趣事,当年西方探险家登上
美洲大陆,见到了土人互相喊印地安就称他们为印地安人,一直沿用
下来,后来才 明白那只是本地人的互相问候,相当于"你好,你早"之
类.
印地安=殷地安==家乡好,那是当年被西周战败后远赴美洲的殷
人后裔对他们故土的缅怀,这不是猜想,印地安人是黄种人,是中国人
后裔早有考古定论,而在他们之前到达美洲之前还有一批更古老的中
国移民,那就是玛雅人,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他们创造了更伟大灿烂的
文明,对于玛雅人是外星后裔的说法只是西方学者无法解释其文明后
的自圆其说.不要什么现象都往外星人那扯,笔者坚信一切文明的都
只有一个源头----华夏文明
关于鼎说几句
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
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
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
统一昌盛的象征。我在一科幻作品中看过作者把九鼎解释为具有多
媒体功能的类似于带立体播放功能的信息存储器,也算超牛比的想象
了.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势力日益强大,他野心勃勃
,意欲取代周王而定天下。一日,周定王派人为他举行欢迎之礼,
典礼之中,楚王公然蔑视周王,“问鼎大小轻重”,从此,人们把
争夺政权称之为“问鼎”。
后来,周更为衰弱,就有了秦武王举鼎的事件,秦武王算是世
界历史上最早的举重爱好者,不过他挑战自我的欲望过于强烈,结果
举过鼎之后,由于鼎非常之重,武王受了重伤估计是肋骨断了几根,
回国就挂了.
所谓“鼎在国在,鼎失国亡”。周朝后期,九鼎神秘失踪,从
此失传。
也有一派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认为山海经就是九鼎的文字说明书,
以前的山海经是有图的,那图就是九鼎所刻图象的拓本,而文字部分
是注释,所以它才会那么言简意赅,如今图鼎俱失,且在浩浩典籍中在
无提起,不啻是考古界以及人类文明史的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