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学家对话2
(2007-10-24 11:05:37)
下一个
四、宇宙的演化:成、住、坏、空
读上几部佛经,人们可以发现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一种宗门教育,其教义还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否定了宇宙是神创造的或神主宰的观念。释迩牟尼当年游行教化人们的精华,即是认清宇宙人生的真实(本来)面目,实践以认清自我而参悟,实现涅架(解脱)的方法。基于此,佛教中关于宇宙的构造和演化理论大抵引用印度当时的流行说法。以后,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发展,有关宇宙的构造逐渐形成完备的宗教模式。
关于宇宙(世界)的起源、演化,佛学认为,世界开始凝成时,先于“空轮”中发生“风轮”,由“风轮”而发生“水轮”,末了结成“金轮”。空、风、水、金都称为“轮”,说明此世界的成立,示现为圆形而且在旋转运动。空轮(特定的空间)中充满构成世界的物质因素—“四大”,但尚未形成。从空轮起风轮,即空间物质相对分化,即在特定空间中有疾速流动的物质形态出现。因为活动旋转于空间的物质呈气态,故称为风轮,并说风轮依空轮。风轮的久久旋转出现水轮,这即是气体凝成液体,气体与液体分化。运动中的液体在大气的包围中,所以说水轮依风轮。
接下来的是,液体的不断运动,渐凝为固体一一佛经中说风吹水而结成沫,即金(岩石)轮。那时,水气发散于金轮的四周,所以说金轮依水轮。由于运动的不间断,地面出现凹凸而形成海洋,雨水淹没了大地的大部分。《起世经》卷九说,“阿那昆罗大风吹掘大地,渐次深人,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经积,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以上主要依据印顺法师所著(佛法概论》一书。
“缘起”论是佛教宇宙观最核心的理论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万物均处在因果相续的状态之中,宇宙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发展和消亡。世界没有固定不变、独立存在的性质。佛家通常所说的“缘起”、“性空”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乃因缘和合之“假体”,“性空”含有无自性、无常变化之意,并不否定“相有”(相即现象)。佛教以“缘起”为出发点来解释宇宙人生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现象,必然得出由四大构成的世界具有“成”(凝成)、“住”(安住)、“坏”(破坏)“空”(破坏无余)的现象过程。世界的变化遵循着万有因果律,即因前复有因,果后复有果,因果无始终,时间也无始终,空间上同样是“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世界成住坏空的循环也连续不断。
在空间长度度量方面,佛学沿用了古印度长度单位“由旬”(Yana)。据有人考证,一由旬相当于古代帝王率部一天行军的路程,而印度天文学家估测为4.92英里即7.92千米。古印度关于时间的最小单位是“刹那”,汉译“一念”,指极短暂的时间。佛经上说,一弹指间即已含60个刹那了。另据有关资料认为,一刹那相当于1/75秒;此外,还有更长的时间单位,如但刹那(刹那的120倍),腊缚(恒刹那的60倍)、须臾(腊缚的30倍)、昼夜(须臾的30倍)、月(30个昼夜)和年(12个月)。
佛典中常见到“劫”(kalPa)这个字,它是梵文“劫簸”的音译,汉译其意为“长时”。它并非佛教创造的名词,在印度它指的是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例如“成劫”是世界组成的时期,“住劫”是有情众生安住的时期,“坏劫”是渐趋破坏的时期,“空劫”是世界燃烧破坏后彻底崩溃的时期(世界空虚无昼夜日月之分,唯有大冥)。佛经中所说的劫分为小劫、中劫和大劫三等。小劫的时间是人寿由最高数一八万四千岁减至最低数—十岁,然后由最低数增至最高数,增减之量是每百年一岁,如此一增一减所需的时间称为一小劫。经过三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即为一个大劫。据此有人粗略的算,大约16(洲)万年为一小劫,3.2亿年为一中劫,12.8亿年为一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