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有缘

明哲達理,寧靜緻遠
个人资料
正文

歌剧《威廉退尔》序曲第四部分,罗西尼作曲 --- from Johnz002

(2007-11-10 01:11:06) 下一个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序曲共分四个部分,连续演奏,是较罕见的分部分歌剧序曲。

第一部分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部分则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部分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部分,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部分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吉奥阿基诺·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年2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佩萨罗,1868年11月13日逝世于法国巴黎)是一位意大利作曲家,他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

罗西尼的父母也都是音乐家,他父亲是一个小号手,他的母亲是一个歌手。他很早就受到音乐训练。六岁时他就在他父亲的乐队中演奏三角。

罗西尼的父亲拥护法国,当拿破仑的军队进入意大利北部时,他欢迎他们的来到。但当奥地利军队重新占领这里时,他被关入监狱。罗西尼随他母亲移居博洛尼亚,以她母亲的演唱为生。罗西尼学会演奏小提琴和古钢琴。他的演唱声音也很好,从十岁起他在一个教堂合唱队中唱独唱,十三岁时他参加了一个歌剧的演出,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以歌手登台。他的舅舅建议将他阉割,以保存他的声调,但他母亲对此坚决反对。后来罗西尼为此对他的母亲非常感激。后来他还跟他父亲学会了演奏小号。

1807年罗西尼开始学作曲,此后不久他考入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学大提琴。他学大提琴非常快,但对作曲却没有多少进展。他在这方面的知识主要不是从学校里学来的,而是在演奏约瑟夫·海顿和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四重奏中自己琢磨出来的。

罗西尼十八岁时他的第一部歌剧''婚姻契約''(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在威尼斯演出。从1810年到1813年他还写了其他一些不很出名的歌剧。他的第一部成名的歌剧是《坦克雷迪》。1815年他成为博洛尼亚两个歌剧院的领导人,按他的合同他必须每年为这两个歌剧院各写一部新歌剧,虽然如此他还有时间为其他歌剧院写歌剧。从1815年至1823年他创作了20部歌剧。并非他的所有歌剧一开始都很成功。比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一开始并不十分成功。1823年他与他的第一个妻子结婚。他们后来于1836年离婚。1824年他在伦敦待了五个月,此后他移居巴黎。1829年的《威廉·退尔》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

从1836年到1848年他回到博洛尼亚,虽然他继续创作,但他的主要精力在于宗教音乐和室内乐。1846年他再婚。1848年博洛尼亚的动乱迫使他移居佛罗伦萨。1855年他再次移居巴黎。

在他的后半生中罗西尼经常患抑郁症,这可能与他年轻时就已得的淋病有关。他死于一次肠手术的后遗症。

资料来源: http://blog.edu.cn/user2/59272/archives/2006/1275484.shtml, 稍有改动。

威廉退尔序曲第四部分,罗西尼作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