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简史:灾难深重的历史原因
作者:刘仰
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发生特大地震,据说遇难者可能达到10万。中国虽然与海地没有外交关系,但是,中国在几年前仍然向混乱的海地派驻了维和部队,因此,海地特大地震发生后也引起很多中国人的关注。中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救援队伍到达海地,这是一支经受过汶川地震考验的救援队伍。相关报道说,这次地震是200年来最大的地震,这个说法差不多等于说,这是海地独立以来最大的地震。海地现在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地震使它雪上加霜。但是,海地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它在西方文明500年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享有很多“世界第一”,因此,海地今天的悲惨命运,与它的历史息息相关。
海地近代史的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印第安人灭亡阶段。海地的命运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用欧洲中心论的文明眼光,海地是美洲土地上最早沐浴欧洲文明的地方。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便在海地建立了西方人的第一个殖民地。如果我们要罗列海地无数个“世界第一”,应该从哥伦布开始。“海地”在印第安语中是“多山”的意思,原先是整个岛屿的名字,欧洲人后来将这个岛改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当时岛上约有100万印第安人。不到10年时间,这个岛全部被征服,成为殖民地。哥伦布来到这里50年后,岛上的印第安人只剩下500人。因此,海地也是“第一个”遭受西方殖民者种族灭绝的地方。此后不久,海地的印第安人彻底消失。当然,有一部分印第安人是逃离的,但依然没有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当年海地的一个印第安酋长带着部众逃到了古巴,西班牙人杀到了古巴,抓住了这个酋长。处死这位酋长之前,西班牙人要求印第安酋长皈依上帝,酋长说:“有西班牙人的天堂,我不去”。
海地与欧洲文明的第一次接触就此结束。海地的第二个阶段是海盗阶段。这个岛上因为没有了劳动力,对于西班牙来说,暂时失去了兴趣。海地还有一个“世界第一”,它是美洲第一次出现“黑人”的地方,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奴隶,首先被运到了海地,但一开始规模不算大。海底几乎成为无人区后,这个地方在较长时间里成为欧洲海盗的根据地,其中有法国、荷兰、英国等国的海盗。海盗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西班牙要垄断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因此,海地的历史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自由的市场竞争,完全是谎言,它从一开始就是垄断和战争。前几年的好莱坞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戴普扮演的海盗头子,有较为明显的法国特征,也是符合事实的。海地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西部,由于法国海盗和移民越来越多,西元1665年,法国宣布现在海地这块地方是法国的殖民地,西班牙打不过法国,十几年后,接受了这个事实。因此,伊斯帕尼奥拉岛上从此便有了两个国家,西部的叫海地,东部的叫多米尼加。海地的命运进入第三个阶段。
海地的第三个阶段是法国统治时期。法国人统治海地时期,是海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西元1780年,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都产自海地。海地出产的上述农产品,比整个西印度群岛加起来还要多。西元1791年,海地的蔗糖产量占据世界首位。海地成为法国最为富庶的殖民地,海地也被称为加勒比海中的“一颗明珠”,这颗“明珠”的基础,就是黑人奴隶。法国统治海地的100多年间,海地长期维持50多万名黑人奴隶,到18世纪末,海地岛每年进口的黑奴占美洲奴隶输入总量的三分之一。输入奴隶的原因很简单,岛上原先的印第安人都灭绝了,欧洲人没有劳动力,只好用黑人奴隶。奴隶平均每天劳动时间18-19小时,海地岛上法国种植园里的黑奴,劳动寿命平均只有7年,也就是说,如果黑人18岁被抓到海地,一般活不过25岁。
海地历史的第四个阶段是争取独立及以后,也是战乱、野蛮和血腥的时期。自从黑奴被引入海地,在白人奴隶主残酷的压榨下,海地的黑奴经常发生大规模逃亡或武装起义,这种状况在美洲其他地区也出现。西元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英国的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立了一个新兴的国家,美国。美国的独立给美洲所有殖民地都发出了一个信号:殖民地是可以摆脱宗主国独立的。西元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在这种外部形势下,西元1791年,海地20万黑奴爆发了大规模起义,经过十几年的镇压、屠杀和各殖民国家的角力,西元1804年1月1日,海地宣布独立。这是海地一个非常光荣的“世界第一”。虽然美国独立在海地之前,但是,美国是白人反抗白人的独立,海地是黑人反抗白人的独立,它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它也成为此后其他美洲奴隶制国家争取自由、争取独立的榜样。
海地独立战争延续了十几年,此后,西方国家始终想把海地纳入自己的囊中,但是,海地的黑人坚决不愿再做奴隶,他们在自己的《宪法》中又是“世界第一”地废除了奴隶制(比美国早多了)。前面说过,在法国人的统治下,富庶的海地号称“加勒比海的明珠”,海地作为独立后的黑人国家,按理说可以顺理成章地继续富裕,黑人自己创造的财富,归自己享用。但事实上,自从海地独立后,海地就成为落后贫穷的国家,一直到今天。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当西方殖民者发现无法控制渴望自由的海地黑人,他们便抛弃了海地,并对海地实行经济封锁。蔗糖、咖啡等欧洲需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地方,任由海地黑人在那块土地上自生自灭。这种情况颇为类似当今美国针对古巴的长期封锁。西方殖民者不能给其他奴隶树立一个榜样:黑人独立便能过好日子。相反,他们要用海地告诉所有的黑人奴隶:独立之后,日子更加难过。
更有甚者,法国作为海地原先的宗主国,眼看无法将海地重新变成殖民地,便以武力作后盾,向独立后的海地提出了3000万美元的赔偿。这是西方殖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如今,人们只会看到,一个殖民地国家独立后,宣布将原先宗主国的财产“收归国有”,也就是没收。只有海地,这个最早独立的黑人国家,还要向宗主国付出“赔偿”,或者说是为自己的自由“赎身”。虽然经讨价还价后,海地最终答应赔偿1200万美元,30年付完,外加利息,但在当时,120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比较一下,法国将路易斯安那260万平方公里卖给美国,一共是1500万美元。海地只有2.7万平方公里,法国把土地卖给美国与卖给海地相比,卖给后者的平均价格,比前者高77倍。换句话说,如果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海地黑人为自己“赎身”的价钱,可以买下大半个路易斯安那,可以买下2个佛罗里达,2个阿拉斯加,半个加利福尼亚。
海地的宪法参照美国《宪法》,制度参照美国制度,但是,西方的制度并没有给海地带来富裕和发展,反而因为西方的长期封锁,海地根本无法发展教育,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民主制度长期与西方宗教相伴,独裁者接连不断地出现。包括海地在内,所有美洲殖民地独立后,除了美国这一个白人国家,其他非白人的前殖民地国家,都陷入了长期的贫困。阿根廷、巴西稍好一点,也是因为白人当权。因此,即便制度、宪法与白人一样,只要不是白人的天下,受穷依然是必然的。美洲殖民地的历史遭遇,从海地开始,已经一再证明了这个事实。
海地历史的第五个阶段是美国占领时期。西元1915年,欧洲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趁机占领了海地,西元1934年撤出。从此,海地成为美国的附属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为美国提供橡胶等战略物质。珍珠港事件后,海地跟随美国向日本宣战,还跟着美国向德国、意大利宣战。二战结束后,海地这个小国家,成为当今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海地的这段历史以及后来相当长一段历史,都由美国扶植的代理人实行统治,亲美的上层能够得到好处,海地底层老百姓依然在贫穷之中,包括在海地统治29年的杜瓦利埃父子时期也一样。小杜瓦利埃被海地国内反对,被推翻下台,逃离海地的时候,乘坐的是美国军用飞机,带走了1亿美元现金。此后,亲美的阿里斯蒂德被军事政变推翻,西元1994年,美国又派2万大军陪同阿里斯蒂德回国,重新担任总统,到西元2004年,阿里斯蒂德再次被推翻。亲美势力在海地不得人心,联合国向海地派出多国维和部队。中国的维和部队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海地。
海地最近发生的特大地震,给海地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们在表达人道主义同情心之余,同样看到这个地方500年来灾难深重的历史,以及这个国家独立200年来的命运。这个曾经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美洲土地,这个创下无数“世界第一”的国家,如今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海地是500年近代史的重要标本,了解了它的前身今世,就会对西方文明有本质上的了解。未来的海地能够改变吗?能够富裕和繁荣吗?如果真的有上帝,那就为苦难的海地祈祷吧。
釜底抽薪断财路
刘仰 2007-09-23 01:58:38
昨天讲到欧洲殖民者极不合理地要求独立后的海地赔偿。这种做法虽然卑鄙,但还不是最致命的。赔偿加利息,咬咬牙,总有还清的时候,如果彻底切断黑人国家的财路,那就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命运。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简单了解一下殖民地经济的一般规律。
殖民地经济就是一切为宗主国服务的经济。早期殖民统治时期,由于欧洲还没有工业化,殖民地主要是宗主国直接掠夺财富的对象。后期殖民地有点类似计划经济。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工业原材料,同时成为宗主国倾销工业品的市场,殖民地经济就是原材料和市场的垄断。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殖民地范围越大,人口越多,垄断规模就越大,赚钱就越多。在这个巨大的垄断中,各个殖民地自身的经济很不平衡,每个殖民地往往集中生产某几类原材料,例如英国殖民地,印度主要生产棉花,斯里兰卡主要生产茶叶。这就造成殖民地经济对宗主国极大的依赖性,一旦宗主国掐断殖民地唯一的经济命脉,殖民地就面临彻底破产。
从海地来说,原先作为法国殖民地时,海地主要靠生产蔗糖和咖啡。在前面的文章曾经提到过,海地曾经蔗糖产量位于世界第一,但是,那时的海地经济发展就极不平衡,连粮食都无法自给。海地独立后,它的蔗糖和咖啡销路全部被掐断,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圈,根本不从海地购买产品。在200年前,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如果欧洲不购买,基本上就没有任何销路。海地独立后,欧洲国家就是用经济制裁这样的软刀子,彻底切断了海地发展经济的命脉。
虽然在200多年前,海地的蔗糖、咖啡生产曾经领先世界,但是,现在国际市场上,哪里还有海地蔗糖、咖啡的影子?海地独立后,世界蔗糖、咖啡生产中心立即发生大规模转移,欧洲国家将蔗糖生产转移到古巴、巴西、菲律宾等地;咖啡转移到中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地。总之,海地的强项,全部转移到没有独立的殖民地,代替海地的产品。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彻底把海地排除在外,独立后的海地根本没有进入世界市场的资格。这个小小的国家,只能靠自产自销,维持生存。
类似的情况,在欧洲殖民地统治期间经常发生。比方说,橡胶较晚成为重要战略物资。当时全世界的橡胶树只有在巴西生长,但是,那个时候,巴西已经独立,不再是殖民地。于是,英国偷出了巴西的橡胶树种,在东南亚地区大规模种植,彻底断掉巴西靠橡胶致富的财路。如今,巴西的橡胶产量在全世界所占的份额极低。再早的时候,中国的茶叶畅销全世界,尤其英国人非常需要。于是,英国人偷运了中国的茶树种子,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种植,从此切断了中国靠茶叶赚钱的财路。如今,全世界茶叶市场70%被英国占据。中国曾经最赚钱的瓷器也遭遇同样的命运,当今世界顶级瓷器的生产商是英国企业。
在殖民统治时期,这种情况对于殖民地一般不会发生,因为殖民地完全属于宗主国,可以被宗主国随意摆布。但是,对于独立国家,这种情况必然发生。欧洲在千方百计削弱其他独立国家的经济强项的同时,还利用制定规则的不公平方式,拼命维护自己的优势产品。工业产品就不说了,以农产品为例,葡萄原产地并非欧洲,最早的葡萄酒也不是出自欧洲,但是,现在所有法国葡萄酒都拥有了“原产地”标志,其他地方的葡萄酒要与法国葡萄酒竞争,虽然不是不可能,但难度极大。按照这种方式,如果当初巴西的橡胶拥有 “原产地”保护,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拥有“原产地”保护,海地拥有蔗糖、咖啡的“原产地”保护,……这些国家今天还会这么穷吗?到了今天,中国人靠着廉价劳动力,辛辛苦苦地生产着世界上最多、最好的VCD、DVD机,但是,欧洲国家却要向中国生产的每台碟机收取技术费用。而当初的中国却不能向欧洲收取茶叶、陶瓷、丝绸生产的专利费用。不能说这些国家的人笨,只能说欧洲国家依靠强势和武力,占据了制定游戏规则的优势地位。别人强势的时候,他们就采取无赖手段;他们自己强势的时候,就制定保护自己的游戏规则。这种运动员兼裁判员的做法,当然永远都会赢。
经济制裁,加上削弱优势产品竞争力,独立后的海地就这样被釜底抽薪,彻底落入贫穷的深渊。如果当初海地能够向世界卖出自己的产品,就能够积累原始资本,就有可能在世界经济发生转变的时候从容转型。而事实上,海地独立后,连发展教育的财力都没有。欧洲国家对于海地切断经济命脉的做法,使得独立后的海地长期处于窒息的状态。所以,有一种论调认为,独立还不如继续作殖民地。这是一种悲哀,对于被殖民者是金钱至上的结论,对于殖民者,说明他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手段很成功。
海地独立后的困境,还有自身内部的原因,明天接着说。
前文说到海地独立后落入贫穷深渊的几个重要外部原因,今天说一说海地难以发展的内部原因。简单来说,海地国内所有复杂的矛盾,都是殖民地时期留下的,这些矛盾长期以来制约了海地的发展。
海地独立后,迅速颁布了《宪法》。《宪法》主要内容包括,永久废除奴隶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提倡自由贸易等现代国家必备的基本内容。然而,独立后的海地,政局极为不稳定。海地独立后的100年间,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而且,这些统治者大多都是独裁者,不少人都自封成为皇帝。最为可笑的是,有一位皇帝修改《宪法》,列入了这样的条文:“皇帝经由选举产生”。
海地独立后的政局动荡,并不是个别现象。中南美洲几乎每一个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国家,都经过了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有的国家平均每年政变2、3次,100 年间的统治者,只有20%是合法产生的。相比较而言,海地的政局动荡还不是最典型的。但是,造成动荡的原因却大致相同。与政局动荡、独裁迭出相对应的,就是难以改变的贫穷。分析一下海地,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深入了解。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缺乏教育,海地独立后的黑人普遍文化水平很低,文盲数量众多。海地独立前,白人人口不到10%,独立后,白人比例下降到5%以下。殖民统治的一个结果就是,占人口90%以上的黑人根本没有学习文化的机会,只是拼命干活的奴隶。海地独立战争中的一些黑人领袖,大多也只是粗通文墨,后来有一位皇帝甚至还是文盲。因此,对于“皇帝经由选举产生”这样的《宪法》条文,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于“皇帝”、“国王”、“首相”、“总统”之类的称呼,海地统治者认为,它们只是同一个职务的不同名称而已,“皇帝”似乎更加好听些,更加有气派些。
同时,由于黑人普遍文化水平很低,统治者根本无法建立有素养的文官系统和行政体系。用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说,统治者缺乏干部队伍。因此,略通文墨的统治者只好大权独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现在不论在哪个国家,最终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大多都有比较丰富的从政经验。而海地的统治者,早期大都是直接从奴隶跃升为国家领导人,后来有很多是军队人物。一个政治家的素养,基本上无从谈起。这个结局与殖民统治的愚民政策无疑有着必然的关系。
但是,在海地国内,还有不到5%的人口是白人和混血,这些人大多文化程度较高,他们为何不能成为国家管理层的中坚力量呢?这又与殖民者留下的种族矛盾有关。由于殖民统治的政策完全偏向白人,混血的地位介于白人和黑人之间,因此,早在海地独立前,种族矛盾就已经很深。加上上等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统治,殖民者留下的种族矛盾尖锐到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地步,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化解。殖民者种下的种族矛盾在独立战争期间成为杀戮白人的强大动力。历史仿佛在轮回,当年白人大肆屠杀当地人,现在“当地人”大肆屠杀白人。这种颠倒的种族屠杀,也是造成欧洲敌视海地的重要原因。但是,最初的恶因,还是白人自己种下的。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仇恨的种子只能结出仇恨的果实。
海地独立后,黑人法律将过去的屈辱彻底颠倒过来,“翻身”似乎意味着把非我族类压在身下。海地当初的《宪法》规定:“海地公民如移居国外或归属它国……即失去公民资格,应处死刑与没收财产”;“无论哪一国的白人,均不得在海地拥有财产,亦不得取得财产”;“海地人只能是黑人”。海地奴隶翻身后的自尊,从过去彻底被剥夺,到独立后变成夸张的自大。
海地独立后,曾经有过分裂的时期,法国想借此机会重新进入海地。但是,被海地分裂的黑人双方拒绝。海地黑人用行动向西方国家表明:不管我们自己打成什么样子,就是不要你们管!说实话,站在海地黑人的立场上,经历了几百年白人的残暴统治,现在要这些刚刚翻身的奴隶向原来的奴隶主伸出求援之手,确实在内心里无法接受。怪只怪当初殖民统治者太无人性,以至于那时候留下的种族仇恨,到了21世纪都无法消除。21世纪,当西方国家又要插手海地政治的时候,海地黑人发出口号声称:如果白人强迫海地人民接受他们指定的统治者,他们就将杀光所有白人。
对于白人如此,对于混血也同样如此。海地的种族矛盾相对还比较简单,只有白人、黑白混血和黑人三类。在海地之外的美洲其他地区,种族矛盾更加复杂,欧洲白人、土生白人、黑白混血、白印混血、黑印混血、黑人等等,错综复杂。究其根源,都是白人殖民者遗留的危害,影响极其深远。因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尽管海地的统治者在黑人人群中,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担任各阶层的管理人员,但是,他们也不愿向有文化的白人或混血屈服。这种物极必反的“翻身”后遗症,造成海地长期以来缺乏有能力的政治领导人,也无法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体系。再加上独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海地的经济长期处于崩溃边缘,根本无力发展国内教育,也就无法培养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海地的黑人将对白人殖民者的痛恨转移到一切非黑人身上,但是,他们无意中对于白人留下的遗产又产生了奇怪的连接。由于黑人普遍无奈地缺乏文化,他们对于国家管理的理解更多只能来自经验和传统。那么,他们的经验和传统是什么呢?恰恰是殖民者留下的那一套!殖民者的等级制度被他们接受,只不过原来白上黑下,变成现在的黑上白下;殖民者的种植园、庄园主生活,现在变成当权的黑人渴望的生活方式;殖民者原来都有皇帝或国王,现在黑人也要过一把瘾。殖民者的皇帝总是给亲信加官进爵,海地的皇帝也照搬欧洲的贵族等级制度,册封亲王、公爵、伯爵、男爵、骑士等等。如果他们有机会学习新的文化,也许他们就能更加理解真正的民主和法制,但是,他们过去没有学习机会,现在又不愿向“万恶”的白人学习,只能把白人最差的东西直接拿来再用。某种程度上,海地的黑人还是以白人为师,但是,他们从经验中学到的,都是殖民统治的那一套。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南美洲后来独裁者那么多。
“翻身”后的海地黑人,虽然在政治理论上,接受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资产阶级思想,但是在具体的政治操作中,大多都在沿袭殖民者老师的做法。不光政治上如此,经济上也同样如此。殖民统治的单一经济体系,基本上被他们原封不动地保留;殖民地以农业为重的传统也很少改变。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即使在独立之后,也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世界经济的大潮已经改变,工业化已经彻底淘汰了农业国家。当然,这一方面与他们缺乏文化的历史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的制裁有关。
说西方殖民者没有给海地黑人留下文化,多少也有点武断。欧洲殖民者给美洲人民留下的最大文化遗产就是宗教。在海地,80%的黑人信仰天主教,5%的黑人信仰新教。对于欧洲的宗教,有一个规律应该了解。在欧洲,相对贫困的国家,如南欧、东欧,大多都是天主教或东正教国家。富裕的西欧、北欧以及美、加、澳、新,都是新教国家。从历史上说,天主教、东正教的历史比新教久远得多,因此,欧洲向美洲传授的宗教大多都是天主教。至于为何新教国家比天主教、东正教国家富裕,此处不做讨论。从这个西方宗教的规律也可以看到,由于海地主要信奉天主教,它就很难像新教国家那样后来居上。
上述宗教原因对于海地还不是最主要的,宗教势力的强大,还有一个巨大的危害就使容易导致独裁。海地有几个独裁者,就是以宗教领袖的身份上台的。因此,现代国家都非常强调政教分离。但是,政教分离的真正意义,恐怕是海地缺乏文化的统治者不能正确理解的。
在海地的宗教氛围中,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很多黑人带来了他们非洲的传统宗教,称为伏都教。这种非洲原始宗教在殖民统治时期,长期处于地下的秘密状态。在独立战争的过程中,伏都教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独立之后,非洲传统宗教与天主教、新教等欧洲宗教又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顺便提一下古巴。古巴独立后,海地的遭遇近在眼前。古巴领导人充分理解了造成海地悲惨遭遇的种种原因,因此,古巴毅然选择了另外一套思想和理论。从结果上说,今天的古巴比起海地要强多了。
以上简单论述的海地种种内部矛盾,最终导致独立后的海地长期处于政局动荡和经济贫穷的状态。当然,亚非拉每一个独立后的殖民地,都有这个特征。其原因除了上面简单讲到的之外,欧洲各国心怀鬼胎地插手、干涉、挑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处不多说。
了解历史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知道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现象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看到,海地所有的内部矛盾,都是殖民者造成的。后来殖民者走了,也就推卸掉了解决矛盾的责任。殖民者当初造成的所有矛盾和危害,现在都由留在当地的人们自己承担。而殖民者来去之间,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将美洲的大量财富掠夺一空,或者从美洲殖民地身上残酷剥削了大量财富。现在他们回到自己的家里,享受着抢劫所得,却在嘲笑原先的殖民地,依然那么落后。
我必须再次强调我的一个观点:当今世界所有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最惨不忍赌的危机和灾难,都是欧洲殖民者当年埋下的祸根。看看当今世界,几乎无一例外。人类的文明,幸也,不幸也?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