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改革·怕改革·恨改革
——原国企职工心态三部曲
地方国企的私有化改制虽然还没有偃旗息鼓,但已经进入尾声了:绝得大多数企业改制已经划上了句号。原国企工人的身份,绝大多数也已经由企业“主人翁”嬗变为一贫如洗、受尽羞辱的最底层的社会边缘人。回头看,国企改革越深入,国企职工命运越悲惨;对于国企改革,职工的心态,伴随着国企改革的进程,普遍呈现出三种演变:从“盼”到“怕”,再从“怕”到“恨”。
“咱们工人盼改革” 。 1980 年代,翻开当时的主流媒体党报,随处可见来自企业的关于“咱们工人盼改革”的报道。这不假,当时,工人们的心情对于改革的期盼是急切的。当时的国企改革,是以“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为中心环节,主要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着力于提高管理水平,推广现代化管理十八法,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经济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和“放水养鱼”的经济承包制,实现全员劳动合同制等等。这一阶段的改革,国企职工总体上态度是积极的,始终是支持、拥护,并且以主人翁的姿态热情参与。因为改革确实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改善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的奖金和其他各种福利待遇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职工也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所以,当时的改革,是没有什么阻力的,职工是改革的动力,因此改革非常顺利。那些改革进展迟缓的企业,职工们就纷纷表达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的强烈意愿。
“咱们工人怕改革” 。时光流转到 1992 年代,国企改革进入了国企职工惧怕的阶段,即 以“砸三铁”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 。直到如今,“砸三铁”改革仍然为有良心的人们所诟病。所谓“砸三铁”,即以“铁心肠、铁铁面孔、铁手腕”,砸烂企业职工的“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凡是在国企工作过的人,对“砸三铁”是记忆犹新的。当时,这项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不可抗拒的改革浪潮,是那样振聋发聩、气势磅礴,具有不同寻常的震撼力。以“三铁”对付“三铁”,完全是把“主人翁”摆在对立面了,呈现出“你死我活”的格局。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这样的改革,工人自然不会“盼”,而是逐步产生了抵触情绪。当时,国企职工谈“砸三铁”而色变,不寒而栗,惟恐自己的饭碗被砸之后难觅生路。当时的主流媒体自然不会有“咱们工人怕改革”的报道,但是“咱们工人盼改革”也不见踪影了。
“咱们工人恨改革” 。时光继续流逝,到了 1990 年代末期,国企改革进入了所谓的深层次阶段,也就是进入了国企职工“恨”改革的阶段,进入了工人命运大转折的阶段。起初,主流经济学家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制度,大肆鼓吹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实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国企的工厂变身“公司”,并提出“产权清晰”的概念,为私有化奠定理论基础。
随后,主流经济学家的思考又在深入。按照他们的说法,“改到深处是产权”,“改革进入深水区”。于是明确提出了“国进民退”、“国有企业从一切竞争性领域推出”,实际上就是私有化。他们不愧为主流经济学家,其主张非常到位地得以在全国雷厉风行地变成现实。于是,一家家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国企应声倒地,县(区)属、市(地属)、省(区)属的地方国有企业成群成群的瓦解,工人们成千万地被“安置”,实际上是以“安置”的名义把广大职工驱逐、遣散,国企职工领取了少得可怜的失业补偿金(买断工龄费),就卷铺盖走人了。于是,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数千万来自原国企的失业大军。
这时期的国企改革称为改制。开始,企业职工还以为改制是改变企业经营机制以增强企业活力呢,并没有看到很严重的威胁。后来的事实证明,情况正如坊间闲谈,国企改制演变成了“革工人阶级命”的革命。
这样残酷野蛮的改革,当然不会得到广大职工的赞成、拥护和支持。尽管政府部门和企业高管层绞尽脑汁、费尽心机,采取各种方法加强“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强力“洗脑”,但是仍然不可能得到职工的真心理解。当然啰,“胳膊拧不过大腿”(工人口语),几乎所有改制企业都已经或必将“大功告成”。但是,改革实施者的工作过程是异常艰难的,每一家企业的改制都被称之为“系统工程”,成立专班,大员上阵,定时定人定任务,集中火力强攻坚。从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开始,我们很容易在媒体上发现,改革始终是处于“攻坚”状态,可见难度之大。所攻之“坚”,广大职工的默默抵制是其中之一。
请主流经济学家随机调查访问失业职工吧,你们会鲜明地感受到,他们对你们所设计、所倡导的国企私有化改制,普遍积蓄着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强烈情绪。
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要用邓小平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四个标准,来评估国企改制。 国企改制受到国企职工以及大量良知尚存的人们的质疑与抵制,这是非常清楚的。在倡导和实践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难道不应该认真反思这场给工人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国企改制吗?到了反思、纠错的时候了,到了必须拯救因国企改制而沦为赤贫一族、沦为受侮辱受欺凌的广大失业职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