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的惠灵顿中国老人--陈中岳 先生
(2007-08-14 06:09:42)
下一个
以下文章是我在惠灵顿乡音华文报发表的<世纪老人-陈中岳>文章,他今年依然99岁了,一生可谓传奇!发表过来给大家共赏.
~~~~~~~~~~~~~~~~~~~~~~~~~~~~~~~~~~~~~~~~
早就耳闻在惠灵顿的华人圈里,有位年近百岁、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和富有爱国心的著名华侨——陈中岳老先生。浅薄的了解只是知道他的一生颇为传奇,他在新西兰70年的生平也是旅纽华人近百年来历经沧桑、勤奋努力、不屈不挠、走向成功的写照。由此便心生敬意,作为晚辈,仰慕之心已很久了,拜访及当面求教的愿望便油然而生。
初见陈中岳老先生是在惠灵顿一个阴雨蒙蒙的下午,天气颇为寒冷。陈老先生的居所是一座朴实的水泥基制的两层小楼,没有宽敞的花园,没有阔绰的门脸,从外表看上去和一般的民宅毫无二致,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富有商人的宅府。瞬间,我竟恍惚起来,是我记错了地址?还是陈老先生缺少人们传说中那样的阔气?带着如此忐忑和疑惑的心情,我轻轻叩开了陈府的大门。
盘旋弯梯而上到二楼,径直的穿过一条走廊,便来到客厅。陈老先生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们了。一眼看来陈老先生的身板十分硬朗,精神也非常饱满。我虽早以听说陈老先生身体康健,但的确没有想到陈老先生年届百岁高龄,却依然如此硬朗;虽步履有些迟缓却并不依赖拐杖,在陈老先生引领下我们进入了内厅,木质雕花的长椅分排客厅两边,精致玲珑的饰品摆放在镂空的博古架上,整个客厅看上去古朴典雅,极富民族气息。
大家落座后没有更多的寒暄,我们就和陈老先生亲切地交谈起来。陈老先生首先拿出了为我们准备的厚厚的一叠相册及许多个人文献,这是他自1938年初到新西兰至今所写所作的大部分文稿及照片。字里行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勤奋努力,吃苦耐劳,从谋生到发展的全部经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早期华人移民新西兰的所走过的的辛酸荣辱的心历路程。
陈中岳,1908年出生,广东崖西京梅乡人。
1921年,他13岁时申请临时学生签证到澳洲与父亲团聚,在悉尼的一所学校求学3年;之后随父亲迁往墨尔本,就读于Scot College,像其他勤奋刻苦的广东留学生一样,苦读之余在其父亲的洗衣店里打工;年值19岁时,他回到香港,受雇于英国Dodwells公司。一年后,陈老先生与Huang You Ai 女士完婚,然后奔赴上海到他叔叔管理的一家华人棉纺织厂供职;1935年,他南下回到故乡广州,拟开办棉纺织厂,但计划还未完成便因为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而被迫停止。即便如此,陈老先生还是刻苦的利用所能利用的时间补习中文知识,打下了比较深厚中文写作功底。
1938年,陈老先生凭着一张3个月的观光护照,辗转墨尔本来到新西兰。当陈老先生刚刚抵达新西兰的时候,他的口袋里的只有半个新西兰镑。不畏艰苦的他,当日便着手寻找工作,第二天就在一家洗衣店谋得了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常常要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8点,没有休息日,每周的收入只有1镑。这份工作持续了3个月的时间,直到一家华人联合会的奥克兰分会邀请陈中岳先生出任《侨声月刊》的秘书,情况稍微有点改善,但薪水依然微薄,每周也只有2镑。 陈先生接任分会秘书后立即出版《侨声月刊》,主要是当时分布在新西兰的为华人提供传媒服务及时事要闻报道的刊物. 那时新西兰没有中文印刷设备,侨声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只能靠手写手绘,而陈中岳所要做就是中、英文翻译编辑及负责绘画写版和印刷等.
一年后,陈老先生凭着卓越的才华和聪明才智荣升为Rev Chau之后的第二位管理负责人即负责管理、出版及发行工作。于此之后陈老先生还兼职从学校中文老师及“罔州会馆”的秘书工作。因为正值中日战争,陈老先生及其同事,从微薄的薪水里挤出资金,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并积极参与筹划新西兰华人捐助国内抗战活动,组织排演了舞台剧《气壮山河》,剧目于1945在奥克兰上演,筹得大笔抗日助国善款。陈老先生在舞台剧里担任剧本编写、剧目策划,付出辛勤劳动。
1946年,陈中岳先生接受Yue Jackson 及其他同僚的邀请,迁居惠灵顿从事四邑会馆的工作。为这个新生的组织担任秘书工作。从1946年至1950年,该组织每年都会有数位社团员工在新西兰境内巡回活动为会馆筹得资助,四年来,通过665位华人的慷慨捐助,会馆筹得8000新镑款,项购买了一栋楼,用于会馆办公。1950年,四邑会馆惠灵顿办公楼正式使用。
四邑会馆改建完工后,遵循相互帮助的宗旨,将一部分的会馆房间开放,给予同乡过往临时免费居停之用;将其余的一部分房间廉价租与经济比较拮据的同乡长期居住,房租全部补贴会馆运作及日常开支。由于房租低廉,收益难以完全维持会馆的正常运营.
陈老先生还曾一手创建了四邑会馆华语学校,并在1946年初到惠灵顿后的不久在8月间受聘于“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的秘书兼《侨农月刊》编辑,身兼数职的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会馆的工作当中,直至会馆正式落成。此后陈老先生渐渐淡出会馆的工作,直到1970年会馆陷入经济窘困,陈老先生不忍看到几经艰辛方才成立的会馆萧条下去,临危受命,毅然再次担任会馆要职,誓为会馆的再次辉煌不遗余力的辛勤工作。陈老先生创意:用烹调中餐表演方式筹款拯救会馆。在会馆各理事积极帮助和15家企业机构捐助下,共谋得资金5000余元作为表演开办费用。时任新西兰总理的Rt. Hon. Sir Keith Holyoake赐函对筹款计划表示支持并加以勉励,陈老先生还函请时任香港恒生银行总经理利国伟先生帮助,请来“丽的呼声”电视台厨艺名师李曾超群女士来纽表演,并印制中国烹饪图册《奇异的筷子》一万本,在纽发行。表演所到之处皆赢得群众热烈掌声,场面踊跃,《奇异的筷子》一书,也颇为畅销。此次活动最终为会馆净筹得4000余元,不但为会馆解决一时的资金困难,也同时获得新西兰社会的好评,使四邑会馆名声大振。
一波将平,那波又起.刚走出经济困境的会馆又遇到新的问题. 会馆大楼年久失修,楼龄过久,不得已被定为危楼,理事会决议将此旧楼卖去另购买一坚固楼宇作为会馆新址. 会馆理事原自钦,余常达等人联名邀请陈先生出面促成此事. 陈先生协助和地产商接洽购得现在四邑会馆楼宇,并将上层作为会馆之用,下层出租给商业之用.出租所得用于会馆开销及侨界互助活动所需.
陈老先生还一直积极鼓励推动四邑青年联合会的发展,并在同年出版了第一期月刊《四邑青年杂志》;1950年时,四邑青年联合会还邀请当时的妇女儿童福利部部长Hilda Ross女士出席晚宴,晚宴中他和总领事汪丰先生一起建议新西兰应对更多的中国妇女及儿童开放国门,旨在促成移居新西兰华人家庭的团聚。(在此之前,新西兰政府限制华人妇女入境。华侨多是孑然一身而来,并无眷属伴随。背井离乡、思亲的愁苦可想而知。陈老先生利用晚宴之际,建议新西兰放宽妇女及儿童来纽,促和家庭团聚,对各界华人来讲,不能不称之为伟大的善举。)值得高兴的是,此后不久新西兰政府便宣告更改华人移民政策,每年准许五十家侨眷入境,随后的几十年慢慢将名额逐步增加直至完全开放。
陈老先生于1947年获得新西兰永久居留权,并于1952年将妻儿接到新西兰使得阖家团聚,之后不久又将母亲接来奉养。1940年末,陈老先生在惠灵顿购买了一家水果蔬菜店开始了经商生涯,之后又陆续经营了fish-and-chip店并投资于房地产生意,早期经营的fish-and-chip店铺如今已经扩展成为了Lambton Quay 大道上的一家以经营饮食商业的饭店。多年努力的商业经营,Lambton Quay的地价升值以及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使得陈中岳先生步入富裕的生活阶层。但是富足之后的陈中岳先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虽然年幼就离家在外的他却依然在心底牢记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1982年,在阔别了故土半个多世纪之后,陈中岳先生不顾74岁的高龄,毅然回到了他孩童时代生活的京梅乡,并捐款20万新元,兴建了“岳典中学”。广东侨胞为祖国捐款的事例屡见不鲜,但是陈老先生如此慷慨的捐助,在新西兰的华侨中还是第一位,也给以后的新西兰侨胞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如今,陈中岳先生年届百岁高龄,称得上是位德高望重的世纪老人。在他78岁高龄的时候,被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新西兰政府授予QSM英王社会服务勋章。并于2007年元旦,在陈老先生99岁高龄得时候再次接受英女皇加授的Officer Of The New Zealand Order Of Merit 士官级新西兰荣誉勋衔. 这项殊荣是对陈老先生奉献人生、服务社会的认可,也是每一位旅居新西兰华人的光荣和自豪。同时,在授予勋章的时候,陈老先生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他代表了上世纪初移民新西兰的华人接受了总理的对当时歧视华人的“人头税”的歉意。“人头税”是新西兰历史上为限制华人入境而专门针对华人的带有歧视性的征收税种。1881年,该法案通过,当年入境新西兰的每位华人必须缴纳10磅“人头税”,为加强限制华人入境,除缴纳高额的“人头税”外,华人还被要求通过100个英文单词的阅读考试。1896年,人头税陡增,从原先的10磅猛增为100磅,这相当于当时的新西兰人10年的全部薪金。此项税收直到1934才暂停征收,直到1944才完全废除。据统计,53年中,新西兰政府共向华人征收了高达31万磅的“人头税”。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起,新西兰华联会等多数华人社团和个人,一直在积极的与政府交涉,要求新西兰政府对早年征收华人“人头税”一事道歉。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新西兰政府终于在2002年的中国农历新年时,对新西兰早期移民华人作出了正式道歉,陈老先生接受了新西兰总理的会见,总理亲自对这位世纪老人和他所代表的千百新西兰早期华人作出了口头的道歉。并向新西兰华人赔偿了350万美元的补偿,此项补偿被用作了新西兰华人的福利事业上还之于华民了。
采访结束时,我感到了心灵的震撼,作为新一代的华人留学生,我们的条件比之陈老先生那个年代不知好了多少。我们有责任和老一代华人携手共进,为我们祖国的繁荣,为中新友谊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仅以此文献给陈中岳老先生,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愿他和家人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