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举国皆腐败兮,唯吾独清:端午节应该是反腐败教育日

(2007-08-06 17:02:00) 下一个
举国皆腐败兮,唯吾独清:端午节应该是反腐败教育日
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地广人众、文化发达、科学技术先进,但是却亡了国,原因就在于举国皆腐败。更可悲的是,屈原指出了楚国的危机,却未能唤醒楚国那些争先恐后、纸醉金迷去腐败的君臣,终至腐败亡国。今天以史为鉴,应该把端午节变成反腐败宣传教育日,牢记腐败亡国的惨痛教训。重构丁亥端午节补注
华夏大地,楚民楚风,哺育了屈原;战国风云,国运兴衰,激励着屈原;世风流变,昏君弄臣,抛弃了屈原;时空隧道,滔滔汨罗,接纳了屈原;赤子之心,才子之情,化作了不朽的诗篇。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老子创作了命题式哲学著作,孔子创作了语录体政论著作,庄子创作了文学寓言式哲学著作,孟子创作了对话论述式社会政治著作,而墨子则创立了“为万民兴利除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团体。对比之下,屈原屈子创作出了楚辞这种新文体,问天问地问历史,心声心意寄衷情(以上摘自屈原诗歌图解序)。
图6 、险恶丛生(孙晓琴绘)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夏桀和殷纣是何等猖狂邪恶啊,
夫唯捷径以窘步。 他们疏于国政走向穷途末路。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惟有结党营私者在苟乐偷安啊,
路幽昧以险隘。 道路变得幽暗而坎坷险阻。
图7 、指天为正(门应兆绘)
岂余身之惮殃兮, 难道是我自身恐遭灾殃吗,
恐皇舆之败绩! 我忧虑的是国家将败绩而亡!
勿奔走以先后兮, 我前后奔走疾呼啊,
及前王之踵武。 希望君王的足迹能跟上先皇。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君王全然不察我的赤诚忠肠啊,
反信谗而 怒。 反而听信谗言并对我怒狂。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必遭祸殃啊(以上摘自离骚图解)。
长沙是楚国首封之地,这里也是楚国先王的祖庙所在地。因此,楚怀王死后的灵魂,应当被引导到祖庙里。也就是说,为怀王招魂的仪式是在长沙举行的,屈原所作《招魂》也是在长沙脱稿的,而尾声中的睹物思情亦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楚怀王的遭遇、楚国的衰弱,也促使屈原对天命、对历史、对巫术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天问》的腹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草的(以上摘自招魂赏析)。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那么,令尹子兰究竟是“闻之”什么事情会“大怒”呢?顷襄王又因何“怒而”一定要放逐屈原呢?一般来说,屈原虽然与顷襄王、令尹子兰存在政见分歧,但是屈原并不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没有必要非将屈原驱逐出国都之外、流放至荒野之中。
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令尹子兰“闻之”的不是别的什么事情,而正是《天问》一诗。当子兰读到屈原的《天问》时,对其不敬天的言词大为震怒,于是指使上官大夫等人在顷襄王面前进一步谗陷屈原,并促使顷襄王决意放逐屈原。道理很简单,怀疑天命、质疑天的绝对权威,指责历代昏君,都可以被引申为对顷襄王的怀疑和质疑,这是顷襄王绝不能容忍的(以上摘自天问赏析)。
从《大招》的性质来看,当是隆重的招魂仪式所用的颂词,因此只能是由类似三闾大夫之职的人来撰写;而从宋玉曾托景差向顷襄王举荐自己来看,景差当官居高位,或即任顷襄王时期的三闾大夫之职。因此,《大招》的作者最有可能是景差。
然而,从《大招》(包括《招魂》)所描述的楚国宫廷生活的豪华奢侈来看,当时的楚王及其贵族臣属,不顾强秦的虎视眈眈,也不顾民众生活之艰难,仍然在花天酒地,一味地享乐,显然这是楚国最终灭于秦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摘自大招赏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