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年代记事(10)——将陪我进火葬场的5本书及其他
·力 刀·
网上曾有网友问: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10本书?
其实,以我之见,10本就太多,真正能影响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感情和生活的大概也就那么2-3本书,最多5-6本书。当然你也可列它10或20本或一长列书单子。那就失去“最”的实质意义了。青春少年读书欲最强烈旺盛时,没书读。而今天,有得是书却没了早年间那股嗜书如命的劲头了。感慨一番,回过头认认真真,想来想去只能列5本书。这5本书,可以说因为它们对俺这辈子影响最大了。可以说它们决定了我这大半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爱情和生活态度,甚至我的职业取向!这5本书是: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烂了家里那本,不惜冒身败名裂之险偷出校图书室的那本来补齐;还片段记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的伟大废话。
2.《牛虻》:因为保尔崇拜牛虻,俺崇拜保尔,就也崇拜了牛虻;那时看牛虻对琼玛的冷酷,感觉那才是“酷”!至今还能背下:“无论我活着或是死了,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书中老虻和琼玛最爱的那首小诗。
3.《快速针刺疗法手册》:一本红塑料皮如毛语录那样的小手册。9岁那年,当医生的大姑送给的礼物。自那时起,按图索骥自学针灸,并想当医生。十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终于原了儿时的梦。这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书。伴随俺漂泊至今还能背出最常用五要穴的口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殷门求。
头项寻后溪,面口合谷收。
胸肋若有病,速与内关谋。。
4.《毛主席诗词》:俺喜欢古典诗词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和《老三篇》一样,从“独立寒秋”到“不须放屁”,通本背得滚瓜烂熟。
5.《唐宋词百首》:因为热爱毛诗词,爱屋及乌也就喜爱了四旧--唐宋词,虽至今仍不太懂平仄格律。去国的行李箱里一本英汉词典,另一本闲书就是文革前中华书局出的《唐宋词百首》小册子,粗糙的黄毛边纸印刷的。前不久在快翻烂之前,将其复印了一套。
咱中国人死后时兴烧纸钱,可俺对纸钱不感兴趣:来时光屁股一个,去时也不带什么,要那纸钱何用?可俺就舍不得这5本书。俺对太座立了一遗嘱:把这5本书陪俺进火藏场和我一起成灰。物质不灭,要真有灵魂什么的,那就让这5本书陪俺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打发时光啦。
其实当俺列这TOP5时,在《牛虻》和《十万个为什么?》之间很犹豫了几分钟。
最后还是选了前者。因为,俺觉得对俺后来一条道走到底搞医科,直到今天百分之百兴趣不减而且不单是为吃饭,不是因俺对理工科感兴趣或有什么才能,那个《针灸手册》才真是启蒙书:当俺9岁时拿针照书在自己胳膊、腿和肚子上乱扎乱捅时,常趴窗户上看军区医疗队给小儿麻痹症病人针麻开刀血淋淋哭喊如被杀一般场面吓得小同伴们如猢孙散,可就俺津津有味看时就决定了俺已不可救药地走上了这条不归道。俺其实不爱理工科,一看数学物理脑子就一整桨糊,一碰到物理力学题目俺就两手发颤浑身乏力儿,虽然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考试不错,可真没兴趣。本质上是偏文科的。说远了,回来扯扯《10万个为什么?》。
说到这《10万个为什么?》,俺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开始看的,那是早年苏联出版的10卷本译本,基本看完了。可最有兴趣的,到今天还记得的,还是刚开始看的两卷,物理、天文什么的。还记得很深印象的是第一个(?)吧:阿基米德能举起地球吗?其他还有什么:为什么小军舰撞上奥林匹克号大轮船?为什么拿破伦军队过桥时桥塌了?一吨棉花和一吨铁哪个重?用冰能点火吗?等等。那时根本看不多明白那些解释为什么的物理知识,但对那问题本身和最后的解答结果特感兴趣。
后来,文革后期,国内也东施效颦地出了15卷本的《10万个为什么?》。翻过几页,就再也没兴趣读完它们。记得最TMD扯蛋的是文革时批人家苏联那套《十万个为什么?》时,有一篇讲“人为什么在紧急时刻力量会变得比平时大?”,这本是个生理学问题,叫咱革命的小将就扯成:毛泽东思想精神原子弹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不啦……不啦……还举个例子什么上海(?)某校失火,3-5个小将一下把一大三角钢琴搬出火海,而在平时是要7-8个人才搬得动的,等等。还有插画呢!现在看来这全是扯蛋,可那年头啊,当亩产万斤都被咱钱大物理学家证明了,还有什么不可以被毛泽东思想精神原子弹武装的革命人们创造的奇迹?
说到人家苏联老毛子的《10万个为什么?》就是好,不能不提到他们出的另一系列:趣味数学、趣味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的系列科普,都是比《10万个为什么?》要薄很多--才百十页的小册子,但确实写得好,吸引人,俺自认没数理逻辑的脑瓜,也不是真心感兴趣,可他们这套趣味系列对俺中学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俺坦白,这套系列科普也是俺当年从校图书室封存的封资修旧书堆里翻出并偷出来的。前年回国,整理旧物,看到俺当年的胜利成果(准确点说是赃物)里这些“趣味”系列和包括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进卫军》、《红字》以及果戈理、契科夫、福楼拜尔、杰克伦敦、斯汤达、左拉、莫泊桑、巴尔扎克等大师们的作品还完好地躺在那儿,而再到当年母校拜访却见其已成技工夜校连图书室也没了,真是感慨万分。
那两年,俺偷这些书的动力和榜样却是来自上语文课学的鲁爷笔下那可怜虫--臭老九“孔已己”!他那光辉名言“读书人窃书不为偷”是鼓舞俺的力量源泉啊!--与其让他们在潮湿的屋角霉烂掉,为何不能窃来为我所用?!不是说毒草也可沤肥给鲜花吗?俺和另一知己死党铁哥们就勇敢地孔已己了几把。于是,那些要霉烂掉的毒草就成了俺俩在那精神大饥荒年代的肥料和营养。30年过去了,这些从不敢说的故事也成了过了追诉期的不得不说的故事。
书啊书,在那“我要读书”的饥饿的洪荒年代,书里书外有多少有趣的、辛酸的、不能不说的故事啊。
……
寄自美国
刀客论坛 刊登在
力刀.华夏文集2003 华夏快递kd031208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