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所有的中华名菜一样,三杯鸡后面也有一段典故:大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北京城,在那里他屡次拒绝元朝官员的劝降,甚至对被俘的宋朝末代皇帝的劝降也置之不理。他在给妹妹的一封信里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在北京被关押四年后,被元朝官员下令处死,临刑前,一位同情他的江西狱卒为他准备了最后一顿饭,因为条件限制,能够使用的材料仅有酒和鸡肉而已。这位狱卒回到家乡后,每逢文天祥的祭日,就会做同样的一道菜作为纪念。后来人们又在菜的配料里面增加了猪油和酱油,变成了今天三杯鸡的雏形。三杯鸡带有典型的江西菜肴色重油浓的特色,后来在台湾,人们对这道菜进行了改良,用麻油和其他植物油取代了厚重的猪油,同时加入具有强烈香气的九层塔中和这道菜的油腻,之后这道菜渐渐在整个中华文化圈内流行开来,称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菜。
要说这三杯鸡最令人难以琢磨的其实就是这“杯”字,对于初次尝试这道菜的人来说,这个杯子的大小真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过如果对自己经常使用的酱油的咸度有些概念,还是不难找出正确的答案的。
下面就是LG烧三杯鸡时候用到的三种重要辅料:
1)酒 50克。这里用的是雪利酒,实际上就是经过强化的白葡萄酒,这种酒味道比较甜,按照恪守传统的做法,当然是要用台湾米酒才行,如果买不到的话,完全可以用黄酒或者比较甜的白葡萄酒代替(千万不要用红酒哦!)。
2)酱油50克,里面包含30克生抽酱油和20克老抽酱油。
3)植物油40克,里面包含20克花生油和20克麻油。
三杯鸡的第四种重要辅料就是九层塔(Basil),在某些地方九层塔又被称作“罗勒”,虽然这种香料在中国大江南北都有生长,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把它当作一种纯粹的西洋香料,再加上新鲜的九层塔不耐储存,很容易就发黑干枯,所以在中国的餐桌和市场上并不普遍。要烧出味道比较正宗的三杯鸡这九层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买到,或者干脆自己种。下图就是比较新鲜的九层塔:
中国菜肴里面的老三样调味料自然也不能少:葱,姜,蒜。小葱一棵大约20克,斜切成片,生姜一块,切成薄片,大蒜两瓣,切成细丝。
哦,差点忘了主角鸡肉了,这里用的是750克包括翅根和翅中的鸡翅。鸡翅脂肪含量较低,而且肉质比较嫩,比较适合三杯鸡这道菜。当然下锅之前,我们需要处理一下,把刀对准鸡翅的关节,将鸡翅根和鸡翅中切开。
正式烧三杯鸡之前,我们需要把鸡肉先焯一下水。烧一锅开水,把鸡肉倒进去,煮上两分钟:
然后倒出来滤干,这样做可以去处一些鸡肉的腥味,也使得后面的烹调更加容易一点。
取一个比较深的锅子,稍稍预热后,把40克植物油倒进锅里。
加入姜片翻炒至有姜的香味飘出:
加入切好的葱和蒜,翻炒均匀。
加入滤干的焯过水的鸡肉:
翻炒均匀:
加入酱油:
当然也别忘了加上酒:
糖也是三杯鸡重要的调味料,这里用到25克白砂糖,这些糖一方面可以增加菜肴味道的层次,另外一方面,在最后收干汁水的时候,这些糖在高温下会变成棕红色,给鸡肉着上一层油光闪亮的颜色,红烧肉里面炒糖色也是相似的道理。
翻炒均匀后盖上锅盖焖四分钟。
然后打开锅盖大火收干汁水,等你发现锅子里面的液体都是透明的油脂,其中夹杂一些咖啡色的糖份的时候,收干过程就基本到位了。如果继续加热,损失的就只是鸡肉内部的水分了。过度加热会让鸡肉变干变硬,失去应有的口感。
出锅之前,撒入切碎的九层塔叶子。九层塔一定要最后再放,因为那些芳香物质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
把九层塔跟鸡肉混合均匀后就可以装盘上桌享用了。
几个Tips:
1)酒,酱油,和植物油需要精确计量,以保证味道的均衡,这道菜之所以叫做“三杯鸡”大概就是前辈们发现这个比例做出来的味道最平衡。
2)一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鸡肉颜色不够深,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贸然加老抽酱油来着色,后面收干汁水的过程白砂糖会迅速转化成焦糖,给鸡肉染上漂亮的颜色。
3)实在买不到九层塔的话,可以试着用薄荷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