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苏文漪(Elise):
一年前的五月,校庆刚过,我收到叶志江的一个邮件, 附件是《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纪念边德英君》。这篇真挚、感人的悼念文章和收到他的邮件一事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将我在阅读他的《走出文革》时心中激起的涟漪翻滚成巨大的漩涡,将我带回到清华岁月的日日夜夜,带回到离开清华园后那漫长的人生之旅。
友谊和爱情,欢乐和苦酒,连同清华园里的一草一木和同窗好友的身影……编织了我记忆中的故事。这些故事一直埋在我的心中,而从我的第一封回复开始,我有了一吐为快的冲动,也就一点一滴地写下了我所经历的那些往事,无论是快乐的还是苦涩的。
让我决定将这些来往邮件整理后在清华校友社区公之于众,是有感于王璋在社区讲的那段话:“人生苦短,总有阴阳相隔的遗憾,无人能免。有些事情,往往在可以相会时沟通交流,但总是掉以轻心。待到‘十年生死两茫茫’无法挽救之时,悔之晚矣。”
我的故事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成功,有的只是真实的情感经历和人性中的美与丑。
因为是来往邮件,无所不谈,除了以我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也偶尔穿插了时事评论,生活琐事,校友动向,甚至人生哲理,但这些都是很肤浅的泛泛而谈。之所以保留下来,主要是为了保持对话的连贯和活力。如果校友们能从这些对话中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我,和我们这一代清华学子坎坷命运中的一个侧面,那是我最大的心愿。
叶志江(Ye):
再别礁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海边的云彩。
那礁石的千疮百孔,
是我们的沧桑;
波光里的美丽身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软的絮语,
在微风中飘过;
在记忆的大海里,
我甘心做一叶扁舟。
那天边的红帆(*),
不是幻影,是我们的青春;
若隐若现间,
满载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像一叶扁舟,
在人世间漂流沉浮;
满天斑斓的星辉,
在狂风暴雨后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人生是一曲别离的笙箫;
大海也为我沉默,
悲伤是今晚的主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带走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
(*)苏文漪在絮语中说:“红帆船”曾是我梦中的追求,“青年时代”中的插曲,也是伴我一生,……
Elise May 18, 2014
谢谢你寄给我《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纪念边德英君》这篇新作。愿德英在另一个世界里健康,快乐。
我这人比较懒惰,平时上网阅读不多,更是少于思考。自从收到你的《走出文革》(校友版)以后,你的名字才开始鲜活起来。
在学校,你是知名人物,无人不晓。但我属于思想简单,学习、生活顺利,头脑单纯,绝对“听话”的那种。后来被舞蹈队集中,与班上分开,就连系里的事也只知道个大概。
真不知你的生活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很喜欢看。只是有关我的那篇《又见皇后》,除了姓名属实,结尾那段“偶遇”发生过之外,纯属虚构。
其实,你这次正式出版《走出文革》时应把它删去。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在你编辑时给你提这个意见。
没有和你交谈过。有的人很会聊天,会讲笑话,有内容又风趣,但文字功夫差。有的人文章好看,听他(她)讲话却很乏味。你是哪种人呢?
Elise, May 19, 2014
昨晚发完这个email 就关机了。
站起来时自己也笑了。如果你不是那种讲话讨人喜欢的人,怎么会得到那么多好运、帮助,和插刀的朋友呢。国内国外的,海峡两岸三地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短期的,一辈子的,奇了怪了 ……
Elise ,May 19, 2014
其实,你讲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真笑、苦笑参半。
走过了,超脱了,淡然了,心中反而只留下甜美的平静。我自认为也属于走过来的人,当然没你那么轰轰烈烈,大起大落,花样繁多。只是在美国孤身奋斗时,心里有点委屈。
说读你的书是一种享受,是因为你的故事,你的语言,你的风格,你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我们有很多共同的经历,很亲切。
惊叹你能记住那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人物故事,新闻八卦,……我的作文一直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差。高考时的作文和政治加起来不满160分。
我说自己“懒惰”,主要指读书与思考。
受我妈妈和学校的教育,文革前我只读过铁木尔、钢铁之类,再加上《青春之歌》那几本小说。其他的就是语文课上学的古文诗词了。记得初中二年级我们的语文分成了两本教材,“文学” 和“汉语”。那本厚厚的“文学”才为我开放了有限的“读物”。一年后,犯了什么忌,“文学”又没了。
我只能庆幸自己搭乘了我们这一代的末班车,能走出国门读书,能有一个自由自在,自己作主的后半生。
Ye, May 24, 2014
真的很抱歉。对于一个自称懒于动笔或敲键盘的人而言,这近千字的三个邮件无疑是对我那本杂书很高的奖赏,而我居然拖到今天才回复。如果你真的是皇后,大概只好“奴才该死” 了。
《又见皇后》那一篇虽未得到你的过目,但也并非“纯属虚构”。我在这近千字的短文中讲了四件事:
一是部分清华学生私下选美,评选“皇后”;
二是有位仁兄每次“觐见皇后”都要剃须换装;
三是美男子篮球中锋曾被鼓动追求“皇后”;
四是我在华府的惊艳。
这四件事中,华府惊艳一事已被你确认;中锋被鼓动之事的当事人均是我的好友,自然不是虚构,我也写明“鼓动未果”,所以你并不知情罢了;一部份清华学生私下选美一事也应是有的,这也很正常,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唯一不能确定的是那位仁兄的趣事,我是从同班同学那里听说的。虽未能证实,但前不久,无九的一位女同学和我讲起,这位仁兄确有其人,后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看来也是无风不起浪。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所有这四个故事中,你都处于被动的角色:被选美,被爱慕,被追求,被惊艳。因此,你是 innocent 的。而所有卷入故事中的人实际上也只有一条“罪状”:被你的美丽所“惑”。但也并无出格的行动,至多也就是刮了一下自己的胡子而已。
所有读过这篇文章和见了那张照片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只有一个感想:“皇后” 真美!
如此,你还是希望我今后删去这篇文章吗?
很庆幸去年你回国时,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又见皇后”的机会。虽然没有机会叙谈,让你可以判断一下,我除了会耍笔杆子外是否也善于耍嘴皮子,但我却看到了你的温和的一面。这很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个风华不改当年的美丽女子竟然如此温和柔弱。我很想读出这温和美丽的外表背后的命运,几十年中她有过什么遭遇?但从你温和的外表中,却见不到一丝痕迹。
在我发表《又见皇后》这篇文章后,自然也曾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一些传闻,但我宁愿去相信那都是“纯属虚构”,你说的“只留下甜美的平静”很让我释怀,那是许多清华校友对你的衷心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真的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笔聊,仔细想想也很有意思,人生在世会有许多奇缘。“又见皇后”便是一件奇缘。
Elise, May 28, 2014
谢谢你诚恳认真的回复。
刚从女儿那里回来,还有点忙乱,很高兴看到你的文字,待我忙过这几天,很想阅读你的博客。
附上两张大学时期的照片,很正统的那种“标准照”,算是当年的影子吧。
我没有介意你保留有关我的那篇文章,很高兴还能有人记得我,关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