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乐博客

学习英语,欣赏音乐。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裸译《论语》:学而篇第一(1) 译注者:宋德利

(2008-06-29 06:19:27) 下一个

裸译《论语》:学而篇第一(1)

宋德利

前言


《论语》是自幼推崇的“圣经”,但就其难度来讲,却不啻天书一部。而如今却能将其迻译成英文,洵属始料未及,这不仅归功于骨中年轮的增长,更归功于汉英知识的积累,无论质量如何,总算了却一桩心愿。此时此刻的心情,宛如“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实在开心之至!然而,开心归开心,但真地要公开推出裸译《论语》,依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论语》首创中国语录文体,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每一篇若干小节,节数不均,总共512 小节。每篇均有小标题,取自各篇语录的前两个字。如第一篇为“学而篇第一”,就是因为开宗明义第一句是“学而时习之”。其中的“第一”则是本篇在全书中的顺序号,最后一篇为“尧曰篇第二十”。每一篇里又在各小节前冠以顺序号,条例十分清晰。

关于翻译体例,我依然遵循自己的惯用原则:原文、注释、白话、英译、译解。在这五个部分中,前四者一看便知其意,因而毋庸赘述,只是最后一部分,需稍加说明。纵观国内外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类翻译作品,大多是单一语文,英译汉,则只有汉语,汉译英,则只有英语。此外还有少部分出于为学习者服务的双语对照,不过里面最多只是再添加一些注释。

然窃以为,如真为学习者着想,则不应满足将翻译结果,即最终的译文奉献给读者,更应进一步将翻译的过程公诸于众,这样就能方便读者明白你为何要做如此译。这项工作比翻译本身不知要麻烦多少倍。单从字数看,译解部分往往比原文和译文不知多出多少倍,有时十倍、二十倍,乃至数十倍之多,费时、费力、费脑,自不在话下。

涉及内容会包括我选词造句的各种可能,经常是除了定型的句式,还会在译解部分列出各种不同的翻译法可供替换。有时甚至最终定案也没有提供,旨在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由是观之,我这里提供的决不是完美无缺的标准译文,而是仅供参考的学习资料。此外,为提高可读性,适当扩充相关词语的解释,似乎是节外生枝,与《论语》直接涉及的英语知识无关,但我喜欢多写出些东西,供初学者参考。

“译解”部分颇富包容性,对译者本身来说来也非常方便,因为可以把对原文的各种理解也赤裸裸地摊在读者面前,别处没有适当的地方可放,这里是最好的“收容所”,这当然不属于英语学习范畴,但它却对翻译本身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对原著的理解是基础。正因为如此,我的初衷就在于以此帮助读者在学习英语之外,还可以与译者一同切磋《论语》中具体词句的确切含义,而这一点,严格起来说,则是属于古汉语的学习范畴。从翻译的角度看,似乎与译者无关。但如果真地愿意对读者负责,译者最好还是担当起这项“风马牛不相及”的美任。

现如今说话写文章动辄冠以“裸”。如中国前副总理吴仪彻底退休为“裸退”,美国视窗鼻祖比尔。盖茨捐出自己全部财产称之为“裸捐”。其实“裸”并非歹词恶意的同义语,如植物学中早已为世人接受的“裸子植物”之“裸”,压根儿就没有被掺杂些许“色”彩。而我之所以为自己的翻译定名为“裸译”,则是指把整个翻译过程自己的真实思路,在广大读者的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余。如此说来,“裸”字岂不贴切非凡?

说句题外话,我在翻译出版《聊斋志异》选译时,为表示自己的译文与众不同,曾在书名后附加“五合一”字样,即“原文、注释、白话、英译、译解”合五为一。但出版社编辑不明其意,问过则知,然而遗憾的是,对方并非“闻过则喜”,而是问过则砍,从发给我的出版合同中发现,书名定为《聊斋志异》英译汉,这样一来,与一般的双语对照有何区别?

有鉴于此,我曾绞尽脑汁为自己的《论语》译作定名。经过冥思苦想,搜肠刮肚,见“裸”而灵感生,真可谓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于是心一横,意已决,就叫“裸译《论语》”!一个“裸”字,免去多少臃词赘语。至于是否会引起读者哗然诟病,被抨之为亵渎《论语》,起初心情忐忑不安,但事已如此,犹如骑虎难下,我已无暇多虑了。

最后需要说明,全书的英译已接近尾声,但添加“译解”则是从第十三篇开始,因此前十二篇中,除第一篇之外,尚在写作中,因此难免在第一篇发表之后,为稳妥起见,可能会与第十三篇相接。好在本书不是小说,既无连贯性,亦无顺序性,因此这样处理并无大碍,而且还会凸现其鲜活性,犹如一早迎着朝阳开放的鲜花,现采现卖。再者,由于篇幅太长,为避免读者疲劳阅读,每篇长度大致以十节为限,这已经够长了。而如此一来,每篇就将会分成若干次来发,欢迎诸位赐阅。如果发表过程中,因为质量太差,倒人胃口,或因篇幅过长而读之生厌,我将视情况而中途叫停。谢谢!

2008年6月28日


学而篇第一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论语》通篇“子曰”的子,都孔子。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学: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指一般的温习、实习、练习、实践。
(4)说:读“月”,同悦,即欢悦、愉快。
(5)有朋:最通常的理解是“有朋友”。但一本作“友朋”。根据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因此这个“朋”就是指“同窗”,即“同学”。
(6)乐:与“说”,即“悦”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读“运”,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美德者,有时指有高位者。此处指前者。

【白话】
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时常加以温习和练习,不是很令人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也是君子风范吗?”

【英译】
Confucius said: “Learn something and then review and practise it frequently. it a pleasure?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Isn’t it a joy? Not being well understood, but I neither complain nor get angry. Isn’t it a gentleman bearing?”

【译解】
(1) 子:我直译成“孔子”,即Confucius. 也可不点名道姓地译成the Master. 点名道姓较正式,不点名道姓较亲切。因为这里是在记述孔子的伦理道德观,是学术问题,是在为孔子著书立说,采取正式的称谓较好。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按照原文分成两句的句式,可以像我这样译成两句话,第一句不妨像我这样用无主句。如果灵活掌握,还可以译成一句话:Is it not a pleasure to learn and review and pracitse?或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and review and pracitse?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上一句相同,既可译成一句话,也还可译成两句话。译成一句话:Is is not a joy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或Is it not joy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4)乐:就是快活,有许多种表达法,其中包括:happy, cheerful, joyful, joyous, merry, gay. 请看例词例句。祝您新年快乐!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 非常快乐very happy, in high delight, as merry as a cricket, as gay as a lark / 他虽然有病,但仍旧是快快活活的。He is cheerful in spite of his illness. / 快乐的场合a joyful occasion, a joyous occasion / 快乐地唱sing with joy, sing of joy. / 上周六我们玩得很快活。We had a pleasant (or good) time last Sunday. / 快乐的假日a delightful holiday, a pleasant holiday. 请注意:happy表示一般的愉快和满意的感情;cheerful表示愉快和乐观的情绪;merry和gay着重指欢乐之情见于形色。
(5)习:有两种理解。一是“温习”;二是“实习、练习。既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二者兼而有之。我采取兼而有之的译法。其实“实习、练习”强调的就是“实践”, 也就是“运用”(apply, application)。不过,写到此处,我还想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传统理解做一次质疑。提到“时习之”,人们最先想到的意思就是“温习”,但是“习”究竟是否有“温习”之义呢?如根据孔子以后“温故而知新”的说法,似乎没有“温习”的意思,否则他不是可以说“习故而知新”吗?
(6) 风范:即“风度”,means, bearing. 军人风度,soldierly bearing.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公元前518~?)姓有,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气质形貌酷似孔子,深受孔门弟子敬重。更有人认为《论语》即出自曾参和有若之手。
(2)孝弟:孝,子女好生侍奉父母;弟,弟弟好生对待兄长。读音和意义与“悌”(读“替”)相同。
(3)犯上:犯,冒犯。上,顶头上司以上的领导人。
(4)鲜:读“显”,少的意思。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汉语句法之一,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从事,致力于。本,根本。
(7)道: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的含义颇多,如另有“天道”的道,显然是指自然法则。
(8)为人之本:即“为仁之本”,做人的准则。“仁”则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最高准则。

【白话】
有子说:“在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同时,却总想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既不想触犯上级,却又想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解决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而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英译】
You Tzu said: “There are seldom persons who show filial devoution to their parants and obedience to their brothers but offend their superiors at once. And there are abosolute no persons who are not insubordinate to their superiors but like to rebel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Gentlemen give all their minds to foundamental affairs. So long as a solid foundation is laid, the principles will come into being which help one administer a country and conduct himself. Showing filial devoution to parants and obedience to borthers is the foundation for a person to conduct himself.”

【译解】
(1)孝、悌、道这类的概念在《论语》中比比皆是。这里是开头,因此如何翻译成英语,这在全篇来讲实际上是个定调问题,随后的翻译都应以此为标准,一般不再改动,所以事关重大。这几个概念词的英译,我参照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实用汉英词典》的解释。
(2)孝:filial devoution, piety.
(3)悌:fraternal devotion. fraternal, 兄弟的,友好的。请看相关词语。孝顺:show filial devotion and obedience / 孝子:1.指孝顺的儿子devoted son, dutiful son 2. 为父母戴孝的儿子son in mourning / 孝子贤孙:worthy progeny, 其中的progeny是子孙、后裔 / 孝服、丧服:mourning (dress) / 戴孝:in mourning.
(4)道:我在此处采用“原则”的意思来译,即principle.
(5)犯上作乱:触犯上级继而造反,叫做“犯上作乱”,即insubordination and rebellion.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本来“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孔子的这句话却含贬义,与成语“巧言令色”的含义一致。巧言:表面好听的虚伪话。令色:色,脸色,表情;令色,指向人讨好的表情。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神色讨好别人。
(2)鲜:读“显”,稀少。

【白话】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英译】
Confucius said: “Talking plausibly with feign amialble looks, people of this sort are scarely benevolent.”

【英译】
(1)仁:又是一个满篇俯拾皆是的概念。基本意思是“仁爱,仁慈”,即benevolence, kindness, humanity. 我在这段话中选用了benevolence, 但随后的段落中,则大量采用humanity. 另请看一些参考例词例句,不过请注意,其中的“仁”之英译五花八门,并非都是benevolence, kindness, humanity. 核桃仁walnut kernel, walnut meat / 仁人志士people with high ideals, man of integrity / 仁兄 my dear friend / 仁义道德 humanity, justice and virtue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ifferent people look at a thing in different ways. / 仁政policy of benevolence, good government / 仁至义尽with the utmost patience and magnanimity, with the utmost tolerance and magnanimity, be extremely magnanimous towards a person.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参,读“身”,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孔子得意门生,以孝子著称。
(2)省:省,读“醒”,检查、察看。
(4)信:诚实,讲信用。
(5)传不习:传,对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不复习不实践。

【白话】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英译】
Zeng Tzu said: “Everyday I examine myself many times. Do I do my best when doing things for others? Am I honest and reliable when associating with friends? Whether do I review and practise what my teachers teach me?

【译解】
(1)三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如果从后面一句话看,正好包括三点,因此才有理由认为“三省”的“三”指的是“三方面”。不过我采取的是“多次检查”的意思,因此翻译成:Everyday I examine myself many times. 或者 I daily examine myself many times. 如果是从三方面自我检查,则可以翻译成:Everyday I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
(3)忠: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2) 传不习乎:对“传”,我采取“复习”和“实践”二者并用的方法,翻译成:Whether do I review and practise what my teachers teach me?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动词,治理。
(2)千乘之国:乘,读“胜”,本为量词,车辆的“辆数”。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根据我下述规模,不妨说是每一个战斗连,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个战斗连,当然也就只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数目作依据。不过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不再是大国。
(3)敬事:敬,最通常的含义指“尊敬”,但“敬业”之说也很普遍,而此时的“敬”则指“勤奋”而言,常说的“兢兢业业”就是这个意思。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因此其用法为狭义。 这些狭义的人,当时被认为是最聪明,最具才干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才。因此,这里的“爱人”,不妨理解为珍惜人才。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促使百姓不误农时,按照节气耕作与收获。

【白话】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节约开支而又爱惜人才,教百姓不误农时”。

【英译】
Confucius said: “When administering a country in possession of a thousand military chariots, you should strictly and cautiously handle the major national affairs, keep your promises, cut down expenses and highly value talented people, and remind farmers not to miss the farming season.”

【译解】
(1)恪守:scrupulously abide by, adhere faithfully to. 比如:恪守协议scrupulously abide by the agreement / 恪守不渝scrupulously and consistently abide by something, faithfully adhere to something to the end.
(2)信用:credit. 失去信用lose one’s credit / 有信用keep one’s word. 与此相近的如:信义 (good) faith / 讲信义in good faith / 不讲信义in bad faith, faithless, perficious / 信誉reputation, credit / 有信誉的人a person of reputation / 信誉卓著enjoy high reputation.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年幼者;二是指学生。这里指前者。
(2)入:在家。另指进入父亲的居处。《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这段话记述了古时父子分居,学习则在外舍的习俗。宫,父亲居处。入父宫,指进到父亲居处。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或做事。“出则弟”,其中的“弟”通“悌”,是说要用弟弟善待兄长的态度对待老师或长者。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汎:读“饭”,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白话】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他们;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做躬行实践之后,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英译】
Confucius said: “Together with your parants, you should show filial devotion and obedience to them; while out of home, you should obey your teachers. Words and deeds should be cautious. Keep honest and reliable and taciturn. Show universal love to the broad masses and be close to the noble-minded persons. If still having some leeway after earnestly practising what you advocate like this, you should study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ry to learn some knowledge.”

【译解】
(1)弟子:我在这里翻译用词时并没有纠缠“弟子”究竟是指一般人,还是学生。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学生”,因为是孔子对学生当面说话。不过我实际上只用you“你”,这样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纠缠。至于弟子究竟如何翻译成英语,则要取决于如何理解。如果从“师徒”关系来理解,“师”,即“师父”,就是master, “徒”,即“徒弟”,就是disciple. 如果从“师生”关系来理解,“师”,即“老师”,就是teacher, “生”,即“学生”,就是student或pupil, 注意,pupil指小学生。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白话】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英译】
Tzu Xia said: “If a person pays much attention to his morality but not to feminine charms, does his best to show filial devotion and ovedience to his parants, serves his lord sparing no sacrifice, keeps honest and reliable when associating with friends, I should definitely say that he has once studied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even if he himself says he has never touched them.

【译解】
(1)君:这一称谓从此开始亮相。究竟这个“君”该用哪个英文词翻译,这关系到全篇的行文标准。据我理解,这个“君”当然指一国之主。“君”一般可理解为“国王”或 “皇帝”,即king 或emperor, 但孔子处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的所谓国,其实只是四方割据而成的诸侯国,严格地说,算不上真正的国家,因此这样的“国君”还没有资格用king 或emperor来称谓。于是我选用了一个比较缓和的词,即lord,似乎差强人意。因此在《论语》里,我对“君”一词,通篇都用了lord一词。
(2) 虽曰未学: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学什么,没有说。翻译时可以也随着不说学什么。但如果较真,那就不妨说学周礼。而“礼”,我会在随后的文章中详加说明,因为“礼”也是一个俯拾皆是的概念化词。这里不妨先说一种,那就是propiety, 一般用复数。如果这样,就要说learn propieties. 注意尽量不要用study propieties.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君子,不重则不威。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孤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孤陋寡闻。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同“毋”,读“无”,“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言外之意,不像自己那么好。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即和自己类似的人,没有好坏相比之意。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读“但”,害怕、畏惧。

【白话】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英译】
Confucius said: “As far as a gentleman is concerned, he cannot become a man of high prestige if he does not behave solemnly. Study can help one avoid ill-imformedness. Do everything 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keeping honest and reliable. Do not make friends with anyone who does not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take the same course as you do. So long as there is a mistake, you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correcting it.”

【译解】
(1)君子:从本节开始,“君子”一词便极其频繁地亮相。究竟该用哪个英文词给它一个确定的说法呢?有几种选择,其中包括gentleman, man of noble character, man of integrity. 考虑到行文的简练,我选择了gentleman. 请看相关例词例句。正人君子man of moral integrity / 君子动口不动手。A gentleman uses his tongue, not his fists. 或A man of honor reasons things out, and does not resort to force. / 君子协定gentlemen’s agreement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即,慎重处理父母的丧事,竭尽全力表示悲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即,追思先祖,千方百计表示崇敬。

【白话】
曾子说:“谨慎地处理父母的丧事,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英译】
Zeng Ztu said: “Be cautious to deal with the death of your parants and remember to mourn for your age-old ancestors frequently. If so, you can certainly make people behave honestly.”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他是否是孔子的学生,历来争议未决。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另据《史记》记载,子贡还曾在卫国经商,以致家财千金,是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荣获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尊称。
(4)邦:国家,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7)其诸:语气词,大概,或者。

【白话】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要过问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特权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特权,但他对这一特权求取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不同吧?”

【英译】
Tzu Qin asked Tzu Gong: “Whenever our teacher visits a country, he always asks something about its government affairs. Is this sort of privilege aked for by himself or is it given to him by the lord of the country?” Ztu Gong said: “Our teacher is gentle, kind, respectful, simple, frugal and modest, so he can get this sort of privilege. Yet, his way to get this privilege is maybe different with that of others, isn’t it?”

【译解】
(1) 国家:在本书的翻译中,“国家”一词我基本使用的是country, 此词多从地理概念而言,如从行政概念而言,则为state.
(2) 政事:即政务,government affairs.
(3)温、良、恭、俭、让:这五个词,需要多说几句的是“温”。这里的“温”指性格的温顺平和,英语中不仅可以用gentle, 还可以用kindly. 再请看例词例句。性情温和gentle-natured / 他对老弱的人温和而又亲切。He is kind and gentle to the old and the weak. / 说话语气温和speak in a kind tone, skeak in a mild tone / 态度温和 (have) a kindly mann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