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后,进了房间,中世纪的装饰,屋顶很高。墙壁上显示的古老的浮雕,窗户也很高。突然窗外传来手风琴声。 好奇的打开窗,这才发现这房间是临河而居。一艘Gondola 正缓缓划来,戴黑帽的船手和这风琴在唱着意大利民歌,从船上游客脸上泛出的笑容就知道他们多么得陶醉在这音乐和美景之中。于是就联想偏偏,中世纪的女子是不是在夜幕降临后,依着窗,看着爱慕自己的人划着船,拉着琴,倾诉衷肠。自己却躲在长纱后,暗暗窃笑?难怪欧洲人比较浪漫。
由于生理的需要,去了一趟卫生间。一打开门,不禁一惊。看不出这老酒店,卫生间装修得倒很现代。大理石地面和卓台。黄灿灿的 faucets 。 而且有两个抽水马桶。一个有盖,一个没盖。问老公,为什么?这才知道,欧洲人,有的不用手纸,方便后,用那个没盖的洗下身。奇怪。
安顿后,我们决定到Venice 最有名的Plazza San Marco去。出了客房,突然想起店主用带有浓重意大利口音提起Piano。意大利是出音乐人才的地方,这里一定会有好钢琴,而且自己也刚学了弹钢琴,不如在这里卖弄一下。于是上上下下到处找钢琴,也没找到。不得又去找了店主。二个人比划来比划去。他听不懂我的,我也听不懂他的,答非所问,还是算了。下了电梯,开门时,发现电梯sign 上写着“1 Piano, 2 Piano, 3 Piano”。这才恍然大悟,原来 piano 在意大利语中是floor 的意思。这可招来老公的一阵嘲笑。
没有孩子在身边,耳根清静了许多。在傍晚的余辉下,二个人清闲的在Venice的小巷中寻找去San Marco square 的路。这才发现 一路走过来,没看到一个树和一片绿地 也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习惯了美国的田园生活,对这古城的适应还是要花一点时间的。每走过几座桥,就会遇到以教堂为中心的石头铺的广场。此时正是放学后的时,妈妈们都在广场陪着孩子们玩。Venice 的居民建筑外表上还保留着十几世纪的风格,大多都是用石头和砖头建筑的。第一层不住人,有的人家是用来停船的。再加上
Plazza San Marco也是以Basilica di San Marco教堂为中心的一个超大广场。马可是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他是威尼斯人保护神。它初建于9世。 1177年,威尼斯人为了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会面,才将圣马可广场扩建成如今的规模。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圣马可大教堂屋顶的雕塑展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光彩和繁华,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从外观上来欣赏,它的五座圆顶仿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周围围绕的府邸的窗户都是又细又长的风格。楼面因岁月的风蚀都已渐渐发黑,但庄严中渗透着神圣。矗立在这空旷的广场中,你的思维也似乎被suck into 当年的岁月。这群建筑的第一层现在都已改成琳琅满目的商店和餐馆。餐馆大多都有露天餐饮区和大阳伞。阳伞下,定是一群音乐艺人在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走累了,停下来欣赏一下悠扬的音乐再也没比这更逍遥的美事。现在才知道为什么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突然,一阵阵洪亮的钟声敲响,西下的阳光把圣马可钟楼的顶尖照得金黄。那钟声也似乎随着阳光波动着你的心弦, 回绕荡漾着你身体的每个角落。兴奋,雀跃着,忘记好久没有进餐了。好在意大利人每天8点以后才进餐,和友人约好的时间还早,于是在这空旷的广场上闲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