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春秋

Just a place to 痴语梦呓...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留美花絮 :上海大哥北方妇女

(2014-01-22 10:54:37) 下一个
上海大哥和北方妇女,是我在飞机上认识的。

二十多年前赴美插队落户,还是很稀罕的事情。在飞机上见到队友 - 上海大哥和北方妇女,自然就格外亲了,而且我们坐的是老外的西北航空公司。说它稀罕,因为那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在机场用机票换登机牌的时候,我就见到一位年轻女子,大呼小叫地对着服务员:“呕蟆哈”,“呕蟆哈,”一个劲儿地囔。看来这位是要去坐落在呕蟆哈的内布拉斯加大学。

一路上,上海大哥对北方妇女也是照顾有加,北方妇女带着正喂奶的婴儿。闲聊中得知北方妇女是去更南的一个州与丈夫团聚,陪读。

州,相当于咱老中概念中的省,而上海大哥也去这个更南的省读书。不同的是北方妇女的丈夫在这个省北边一个较为著名的省立大学,上海大哥则是南边靠海的一个城里的省立大学。

同是省立大学,但名称不一样。北方妇女丈夫(简称“北夫”)的大学名称比如是 University of Texas,上海大哥的就是 Texas State University 。翻译过来,一个叫“德克萨斯大学” 另一个就叫“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就此区别,我问过哈螺德;他说区别主要是经费来源和多少的不同。因为某些地方还有用城市名称命名的公立大学,比如 Memphis State University,哈螺德说那就是由地区政府拨款资助的了。Memphis State University,现在叫 University of Memphis。它的男篮,还是很有名声。

总而言之,公立大学,也就是省立大学,一般都是这般命名的;University of Texas 要比 Texas State University 从省府所接受的经费要多,师资水平也高。这样一来,接受联邦政府研究经费的机会也就多起来了。但特例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坐落在费城的私校,建得早,就此后来的公立大学就只好叫“州立”大学了。她这个州立大学还特个性,英文也写作 Penn State。这样,最初来的某个中国留学生,就干脆把她称之为“潘四太”了。

还有个特例是在俄亥俄州;它的头牌是“州立”大学而非俄亥俄大学。奇怪的是,这个俄亥俄大学叫 Ohio University,不是寻常的 University of Ohio。估计这个怪像,其中也有不少故事。不管怎样,当时还没听说美利坚还有现在所见到的这么多野鸡大学。

尽管我们仨队友去的是不同地方,但共同的,都要在我落地学习的城市所在的国际机场首度着陆。北夫显然是公派出来的,否侧北方妇女也很难随之很快就能赴美团聚。这个情形当时很普遍。而上海大哥和我,却完全是自费赴美。上海大哥去的是公立大学,搞体育理论;而我去的,却是一个私立美院。

赴美继续搞美术,是我的无奈,也是被骗;因为它给我一笔所谓的奖学金,免了三分之二学费。我也就此不考虑申请省立大学的美术系了。当时从中国去私校搞美术深造,应该也算壮举,人不多,屈指能数。这类学校对中国也不了解,认为我和那些生在美国,拿枝画笔乱涂一气的小年轻一样,家庭富有;可能还认为我是中国式的阿拉伯王子,钻石黄金,大大地有啊。授予我所谓的奖学金,也有”放长线钓大鱼“之嫌啊。但上海大哥搞体育理论,也是有点儿匪夷所思。估计和我一样,抓紧机会出国就是了,过了这村,就没那店喽。

其实我去的这类美校,根本就没实力教人美术。顶多也就是以所谓现代派名义,教教小年轻如何继续乱涂乱画,因为人人都具备“现代派”的绘画天赋;据此,也有人说,最富现代艺术天才的,要数精神病院里头的居民。这个我同意。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看不懂呀。看不懂,是现代艺术的衡量标准。据说只要你看不懂,它就是艺术极品。所以这类美院,基本也就是指导小年轻怎样把东西搞得一蹋糊涂,让谁都看不懂,就是至高境界。

当然,也不是所有美院或大学的美术系,都在教人把东西搞得谁也看不懂。相反的,就我的经验,底特律附近有所私立美院还是蛮有实力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它们的网站看看;据我以前有关它的脑力集,这个美院只有研究生课程,也包括建筑学院。现在怎么样,我就不清楚了:https://cranbrookart.edu/program/overview/

离题了,咱继续上海大哥北方妇女。

上海大哥要在这个机场落脚转机,而北夫要来机场接北方妇女。上海大哥就问北方妇女能否顺便送我去学校报到。北方妇女笑而应允。而我当时年轻,也不懂人事几何,觉得如此也没什么。飞机落地,就帮着把北方妇女的大包小包拎着收拢坐下等候北夫的到来。上海大哥等着转机,而我就期待北夫的帮助了。当时没有手机,但有台胞谓之“大哥打”的那种。但北夫不是黑社会大哥或老大,就没那玩意儿。所以北方妇女的应允,并没有北夫方面的承诺。结果也是这样,北夫和他的朋友两人一到,很客气地和我们点点头,就带着北方妇女走了。北方妇女都没和他们商量此事;也许我是记错了?但我印象中好像是没有的,因为后来上海大哥很抱不平,这个我是记得很清楚。如果当时有过商量这码事,估计上海大哥不会如此不平。

送走了上海大哥,我就给学校打电话请他们接我,因为新学生指南上面这么说的。接电话的是苏珊,她说了一通理由,当时也不完全听得懂。总之,她不愿派人。她要我自己叫出租车,显然真的把我当阿拉伯王子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她是能派的。她有学生在招生办做 work-study,就是后来帮助我的杰夫和肖恩两人。以我后来对他俩的了解,到机场接人,他们会很乐意的。一方面这是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了。但估计苏珊后来是受到领导批评的,因为克里丝蒂娜,也就是招生办领导面见我这个新学生,问起我一路是否顺风,我就简单地介绍了一番。 此后照我看来,苏珊是全力监督杰夫肖恩俩人把所有事情都给我办妥,其中还包括银行开户和如何写支票。这是后话。

最后,我只好独自拉着皮箱,走上机场外头接人的车道上找出租车,碰上了一个国人。

国人也是个小年轻,应该比我大些。像我说的,当时出国插队的人少啊,碰上了,就聊上了。国人跟我说,他早于几个礼拜前就到美国了;在纽约玩,后天开学,所以就飞过来了。闻之,记得我当时只是望着他,剩下的只有羡慕的份儿啊。国人又告诉我,他所在学校的中国学生会派车来接他,问我如何。我说找出租啊。国人一听,当即哑然无语。后来得知,国人的学校就在我所要去的美院不远,是个“州立”级别的省立大学。但我现在想来,国人是比我要拎清得多。国人没机会和学生会商量,就不能信口而言捎带我一趟。说不定,我叫出租,国人认为是在耍大牌。我现在觉得,国人闻之无语,很难说清他当时如何想的。但显然国人和上海大哥是不同的两种人。若换了上海大哥,可能会跟我说等车一到,他会和来人商量送我去学校。若来人有难处,但人情已到,好聚好散。国人对此却忌口不言,和我的话也少了。估计也是年轻,比不了上海大哥。

很快,学生会的车到,来人下车看看我,也不跟我说话。那情形,很像现在有人说老毛;说是当时张国焘胡适等人,见了老毛(那个时候应该是小毛),都不和小毛说话。结论就是张胡等人看不起小毛。鄙之见,传这类话题的人是以己度张胡等人了。张胡等人当时高朋满座,小毛初来咋到的,张胡没机会和不为人所识的小毛说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咋就如此和“看不起”挂上钩呢?

好啦,废话少说。学生会那人不和我说话,显然和小毛那桩事儿也毫无相同之处;把国人的行李放进后备箱,就叫国人往车里钻,两人随后也不跟我说回见,启动车子乌拉一声,非常中国化地走了。我说中国化,也是相较于在美国的中国人;当时国内的人们,比此也要礼仪得多,虽然还说不上用车帮人。估计如此,也是由于当时在美国所处艰难现实所造成的吧。但后来我转去省立大学,碰见的中国学生也并非如此这般。唉,人际世事,很复杂啊。

现在回想当时情景,就顺手股勾一下;发现国际机场其实在我所在省的南边,紧靠着北夫学校所在省。要是北夫开车送我去学校,要往相反的北面方向去,大约二十分钟就可到达。也实在是难为别人了。但同一城市的国人和学生会的人,我就很难对此下什么结论。但我认为,他们现在和我一样,在美国这么多年,应该也至少接受了不少此地待人接物的习惯了吧。。。

上海大哥现今也不知混得如何了?给我留的学校地址,是他所在系的系办公室; 我也根本没有机会和他联络。后来几经辗转,就不知在哪还能找到记有上海大哥名录的那个小本本;和我一样,怀攥那么百来块大洋赴美自费插队,上海大哥的经历,也不会是容易的。

往事几多蹉跎,人生感悟,又可几何而言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明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打醋里長' 的评论 : 呵呵,回里长先生的话,曾有个朋友说过,在文学城写回忆一类的东西,主要是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看的,所以遣词造句要正经些才是。不过文学城有不少朋友具备写故事的天份,吸引人。对此我是望尘莫及啊,今后要加强学习努力进步。不过里长先生的建议很好,此类主题也是文学城蓬勃壮大的理论基础和伟大指导思想,呵呵。。。
明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wMan' 的评论 : 是啊,岁月如梭。。。往事不堪回首但也是非常有意义并有其很多的乐趣。
打醋里長 回复 悄悄话
如把title 改成北方大哥上海婦女會否有很多人留言?
哈哈---
明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臭老王' 的评论 : 老王同志的质疑有道理。此处说的“州立”主要跟开头那段有关学校的叙述相联,用来区别于诸如 University of Texas 一类叫法的省立大学。照您的意见,我加了个双引号,谢谢老王同志的意见。
newMan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二十多年前来美。 岁月如梭,当年的中国人真是穷啊。 不像现在。
臭老王 回复 悄悄话 “国人的学校。。。是个州立级别的省立大学。”这州立和省立还不一回事?
明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dzwj' 的评论 : 丈夫的用法,在介绍了喂孩子的北方妇女之后,就成了代名词了。你说得对,此处要修改。改成“北妇的丈夫,”或 “北夫”您看如何?主要是避免太多的同样文字的重复,别人读起来也累。
另外你也说得很对, 要别人帮忙还要别人先开口。
明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dzwj' 的评论 : 丈夫的用法,在介绍了喂孩子的北方妇女之后,就成了代名词了。你说得对,此处要修改。另外你也说得很对, 要别人帮忙还要别人先开口。
sdzwj 回复 悄悄话 没太看懂,几处提到丈夫,你的丈夫还是北方妇女的丈夫? 你大概是太含蓄了,要别人帮忙,还要别人先开口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