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流

战国风流人物挨个侃:吴起、商鞅、孙膑......
正文

主帅换吧换吧看谁废——战国风流.白起(中)

(2007-07-25 05:58:04) 下一个
附:《战国风流》已发帖子:
战国地图(参考) 《战国风流》自序  吴起(上)   吴起(下)   商鞅(上)
商鞅(下)    孙膑(上)     孙膑(下)   张仪(上)   张仪(中)
张仪(下)    赵武灵王(上)   赵武灵王(中) 赵武灵王(下) 《战国风流》夹言
乐毅、田单(1)  乐毅、田单(2)   乐毅、田单(3) 乐毅、田单(4) 白起(上)

----------------------------------------------------

主帅换吧换吧看谁废——战国风流.白起(中)

白起深知此行成功以否,全在一个“速”字诀上,一刻不敢耽误,迅速挑兵、配马,然后率领这群救火队员以罕见的急行军速度远程奔袭,从决定出兵那天起算,仅八天时间就到达华阳。赵魏联军此时正全力猛攻据城而守的韩军,根本没料到秦军会来的如此迅捷。

白起一到,根本不等联军调整部署,就立刻指挥部下轻骑全力冲锋,真真是迅雷不及掩耳。韩军见援军到来,就如大大嘬了一口兴奋剂,士气大振,打开城门就奋勇出击。赵魏联军遭到前后夹击,阵脚大乱,主将芒卯败逃,十五万联军被‘斩首十三万’,二万败兵被追兵迫进黄河,溺毙无数,生还者屈指可数...

武安君白起得理不饶人,会合韩兵,乘胜直逼魏都大梁(大梁隔新郑、华阳都不远)。魏军遭此大败,短时间内几无力再战,不得已割让南阳与秦讲和——六国怎么死地?就这么割死的!——自此,三晋之兵闻起名而丧胆。白起自回咸阳与王龁理论不提。

随着秦相范睢(封应侯)远交近攻策略的提出,秦王开始着手吞并隔自己最近的小弟韩国,就跟韩王说了:“瞧你这君王当的,太惨点了吧?要不你别干了,把你的地盘全部交给寡人打理,你自己找个景致好点的地方养老多好?”韩王一听:“好嘛,敢情连小弟也做不成了。你以为就你想自称寡人啊?想兼并寡人的产业,门都没有!”于是秦韩同盟破裂,开始拳脚相向。

自然,韩国哪里是秦国的对手?在这之后的几年里,韩王最常见的尊容就是鼻青脸肿了。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左庶长王龁‘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致使韩国被拦腰切成两段,北方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断绝。

韩王想着反正上党与咱失去联系了,咱是管不了它了,就干脆把上党郡献给了秦国,看看能不能以此与秦讲和。上党郡守将冯亭却不愿降秦,反举该郡十七县投赵。他希望以此来把秦国的注意力转移到赵国身上,‘秦怒,必攻赵’,这样秦就成了赵、韩共同的敌人,进而可促使‘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

‘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仍旧驻守上党。应该说冯亭的策略是有一定道理的,此时的秦国对付东方某一个诸侯国,自然是占优势的,但如果东方多个诸侯国能实实在在地联合抗秦(不能是依阙之战那样的貌合神离),秦国是很难讨到便宜的。尤其是赵国,此时国力不弱,如果能与东方诸侯修好,全力对付秦国,秦国未必就敢为所欲为。惜乎此时自大的赵国君臣还没充分认识到合纵对抗秦的重要性,还在那儿今儿掐这个一把,明儿又揍那个一顿,一把子好力气全然没用对地方。

本来按照远交近攻的方略,赵国暂时还应该是秦国拉拢的对象,可就因为赵国捡了上党这么个现成便宜,秦昭王、范睢一怒决定提前对赵国下手。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左庶长王龁开始攻击上党郡,冯亭他们哪里是善打硬仗的王龁对手?没招架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退向赵国本土。赵使名将廉颇进驻长平,以便镇抚从上党败退下来的军民。王龁尾随而至攻击长平,先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由于秦兵远离本土作战,宜以速决,因此王龁督战极严,又大幅度提高犒赏的数额,秦兵看见一个赵兵那就是看见了一堆会活动的银子呀,谁不想要呀?秦兵立功心切,士气极旺,致使赵军初战失利,先锋受挫。身经百战的廉颇立刻改变策略,‘赵军筑垒壁而守之’,高筑围墙,‘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这样一来,轮到秦兵抓瞎了,劳师袭远,给养是第一难题,一旦相持日久而饭票告罄,秦军只能不战自退。赵军如果捏拿好火候出击,秦军可能真的就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对这么一个对峙的态势,秦、赵双方的君王心里都很不爽。秦昭王自然是担心战事拖得时间长了对己方不利,赵孝成王对战事进度的不满就属于骄狂自大的瞎比划了。于此之前,赵军主力与齐、与韩等弱国对垒总是占尽优势,致使年轻的赵孝成王以为赵军天下无敌。天下无敌的赵军,在廉颇手里不仅‘卒多亡失,军数败’,现在更是‘坚壁不敢战’当起了缩头乌龟。这位寡人搞不清状况,对廉颇极为不满,自觉地为秦国随后行反间计打下心理基础。

秦相范睢于是以重金贿赂赵王近臣,让他们在赵王跟前吹风:“‘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秦国最伤脑筋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统军而已,廉颇么,小CASE啦,他就快投降了呀。]”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是一肚子不满半肚子怨,于是不顾蔺相如等元老数次以赵括仅能纸上谈兵相谏,‘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廉颇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赵孝成王这混蛋换将上瘾,之前就曾因在北部边境更换个性名将李牧而自讨没趣(详见本系列另一篇《李牧》),还不吸取教训,这次又打起了廉颇的主意,也不看看如今赵军面对的可是以悍勇出名的秦国兵将啊。

秦昭王闻听赵军易帅,暗喜,又秘密委派武安君白起上前线接替王龁担任上将军,王龁降为副将,听命于白起。生怕赵军听说白起为将而走谨慎路线,于是严密封锁消息,‘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看起来王龁用兵不如白起,在敌我双方都是公论了。

这场换将大戏就在范睢的一手策划、赵王吐血“配合”之下演出成功,秦军换上了更为老道的煞星白起,赵军呢?好好的良将不用,换上这么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侃将。双方高层的较量...唉,不说也罢。有时候真搞不明白,秦国上来的君王,怎么总是个顶个的,其他的诸侯国就尽摊上一些SB头目,什么楚怀王啊,什么齐湣王啊...这又出一赵孝成王。

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轻狂的赵括一上任,又是更换军官,又是调整部署,廉颇的那一套全TM当垃圾给扔了。白起指挥‘秦军佯败而走’,赵括‘出兵击秦军’,结果钻进了白起布下的口袋大阵,被秦军切断归路,最要命的是‘粮道绝’。从秦昭王四十七年七月底一直围困到九月初,‘赵军不得食四十六日’,直至杀人食尸。

赵括数次冲杀,‘不能出’,终被秦兵乱箭射死,‘赵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长平之战,以赵军主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曾率众投赵的上党守将冯亭愧愤自刎而死...

如何处理这四十万赵军降卒呢?四十万啊,当下降秦不过是因为食绝多日,无力再战,如果遣归,这些人吃饱了饭重新拿起武器,这就又是四十万赵兵啊!所谓时不我再,如果以这些赵兵再来一次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会再次傻乎乎地换将吗?

那这些人可不可能为秦所用呢?白起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有了‘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的先例,使白起认识到秦国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怎么光辉灿烂。为防后患,一向认为“敌尽为我所戮,其地非我莫属”的武安君白起,决定把降卒尽数坑杀!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genliter 回复 悄悄话 精彩。呵呵。
。。。有时候真搞不明白,秦国上来的君王,怎么总是个顶个的,其他的诸侯国就尽摊上一些SB头目,什么楚怀王啊,什么齐湣王啊...这又出一赵孝成王。。。
同感同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