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母”梅厄夫人:掌声和哭声对以色列都没用
(2009-01-09 19:15:55)
下一个
建国之母”梅厄夫人:掌声和哭声对以色列都没用
核心提示: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停火为刚刚诞生的以色列,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正是在这生死攸关的四周时间内,有以色列“建国之母”之称的梅厄夫人匆忙飞赴美国求救。梅厄夫人 8岁从俄罗斯迁居美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领导者之一。梅厄夫人在纽约的犹太人的上呼吁:现在掌声和哭声对以色列人都没有用,现在以色列需要钱,解救难民的钱和购买武器的钱。美国的犹太财团马上筹集了8000万美元支援以色列。而被巴勒斯坦的枪炮声震惊了的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纷纷赶到以色列,战争爆发后,飞往以色列的预定航班没有取消,许多还不会讲希伯来语的年轻的犹太人一下飞机就投入了战斗,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拿起枪。以至于以色列的部队里出现了说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装的士兵。
1948年5月14日下午,身高只有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读《以色列国独立宣言》,宣告了以色列国的成立。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消息传到白宫,杜鲁门总统正在审阅承认以色列的文告,但是,拟稿时美国人还不知道这个新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亲自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在以色列宣布建国后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1948年5月15日,当以色列的犹太人还沉浸在见过的欢乐中的时候,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攻巴勒斯坦,随后,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犹太人没有料到战争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准备。更为糟糕的是,以色列甚至没有一支正规的国防军,只有为数不多的,没有统一指挥的游击队。而阿拉伯五国联军却有四万之众。在阿拉伯联军的攻势下,以军节节败退,建国仅一天的以色列就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当时阿拉伯五国的人口有3500万,而以色列当时只有65万移民,在绝对优势的条件下,阿拉伯联军预计10天之内就能占领整个以色列。
南线,埃及5000名军人沿地中海岸边的公路通过加沙地带向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进军。
东线,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的“阿拉伯军团”是犹太人最大的威胁。“阿拉伯军团”有7500人,它是由外约旦的保护国英国的警察部队发展起来的,所以这支军队从司令到下面的各级军官都是英国人,英国之所以帮助阿拉伯人打仗,主要是不甘心被美国挤出中东而做出的最后一搏。“阿拉伯军团”攻入了耶路撒冷旧城犹太人区,犹太守军被迫投降。耶路撒冷最后只有以色列人的游击队还在继续进行抵抗。
北线,叙利亚部队约5000人从巴勒斯坦东北部发动进攻,很快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3个犹太居民点,整个约旦河谷的犹太居民纷纷逃亡。
为摆脱灭顶之灾,本—古里安一面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一面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说:“以色列急需几星期的喘息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部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这时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三分之二的领土,军事上处于绝对的优势,所以阿拉伯国家认为这时进行停火谈判,能够达成有利于自己的协议。另外阿拉伯联军伤亡也比较严重,也希望得到休整。同时,阿拉伯各国彼此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况且,在圣城打仗,阿拉伯人认为是对真主的亵渎,所以在耶路撒冷城甚至出现了阿拉伯人在战场上一边打仗一边祈祷的奇特景象。于是,6月11日,阿以双方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停火四周的决议
停火为刚刚诞生的以色列,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正是在这生死攸关的四周时间内,有以色列“建国之母”之称的梅厄夫人匆忙飞赴美国求救。梅厄夫人8岁从俄罗斯迁居美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领导者之一。梅厄夫人在纽约的犹太人的上呼吁:现在掌声和哭声对以色列人都没有用,现在以色列需要钱,解救难民的钱和购买武器的钱。美国的犹太财团马上筹集了8000万美元支援以色列。而被巴勒斯坦的枪炮声震惊了的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纷纷赶到以色列,战争爆发后,飞往以色列的预定航班没有取消,许多还不会讲希伯来语的年轻的犹太人一下飞机就投入了战斗,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拿起枪。以至于以色列的部队里出现了说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装的士兵。
这四周的时间改变了以色列的命运。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用最大的努力支援着以色列:犹太人志愿兵从世界各地而来,以色列还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以色列还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同时,以色列政府也利用这四周停火的机会,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游击队统一了起来,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到6月28日,所有的犹太人武装都向以色列政府宣誓效忠,这样就为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以色列陆军甚至还正式组建成了一支摩托化部队,使得以色列军队具备了快速作战的能力。
7月9日清晨,停火的期限一到,以色列空军立即出动,直扑阿拉伯军队的阵地,巴勒斯坦战争重开战端。阿拉伯国家本以为以色列在停战后会向他们谈判求和,没想到以色列却利用停战的机会重整武装。以色列的进攻只进行了10天就转败为胜(所以这次战争也称为10日战争):他们不仅占领了1000多平方公里联合国分给巴勒斯坦的土地,而且还俘虏了大批阿拉伯军人。
由于以色列战争消耗很大,也急需修整,因此,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双方于7月18日再次停火,停火为期3个月。
这次停火又使以色列得益匪浅,西方国家的军援滚滚而来,到10月初,以色列军队已发展到9万余人,拥有100架飞机和16艘舰艇,以色列军队已经羽翼丰满。
停火三个月后的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再度发动进攻,军力明显占优势的以色列对联合国的调解已不感兴趣,认定“在战场上比在和平谈判的桌子上能赢得更多的东西”,“占有者在诉讼中总是占上风的”。这次进攻,以色列又占有了巴勒斯坦大片的土地,并把埃及军队全部赶出了巴勒斯坦。
1949年7月阿、以签署了停战协议,史称“巴勒斯坦战争”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但是,战争的结束远没有实现和平。大约40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逃离以色列,滞留在以色列边境的难民营中,这成为日后阿、以冲突的重要原因。
值得提出的是,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立场是站在阿拉伯人一边的。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几名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不惜冒着受到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从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在这场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有1.5万人死亡,以色列死亡约6000人。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土地几乎占了整个巴勒斯坦土地总面积的4/5,比联合国分治决议分给以色列的土地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他们只能流落到附近的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在那里形成了一个个的难民营。战后,阿拉伯国家对军事上的失败,感到了失望和耻辱,叙利亚、约旦、埃及等国先后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权力交替,从而使得阿拉伯国家的区域政治出现全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