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观点—长津湖的战斗zt
(2007-06-28 21:41:31)
下一个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观点(3)—长津湖的战斗
送交者: 萧峰
在内战结束后,中共元帅之一的名将刘伯承在南京组建了一所高级军官学校,那些已居高位但完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现代军事理论的高级将领因此也有了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但是当时所能使用的教官多是前国军的高级将领和高级参谋人员。于是那些过去战场上的对手便成了此时的老师和学生,只是教师即使不是学生的阶下囚,也曾是学生的手下败将,所以教学双方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老师基本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针对这种情况,刘伯诚对这些傲慢的高级学生严厉的批评,特别是对那种普遍存在的自以为是的胜利者的傲气和以常胜将军自居,对现代军事理论不屑一顾的轻狂。在这样的批评中,刘伯承提到了长津湖的战斗,话语中有这样的字句“长津湖一战,一个军团的兵力围住美陆战第一师,不但没有能消灭哪怕是击溃,让美军全建制地撤出战斗,还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武器装备,敌我双方伤亡比例却高达1:10(大意如此)”。刘伯诚这些批评无疑击中了某些人的痛脚,后来彭德怀在军中大搞反对教条主义,也狠狠地报复了刘伯承一把。不知这位彭大元帅在落难挨整的时候,对那些挨过他整的人,是否会产生某种愧疚。我在此重提这一故事,只是想说明,即使是在中共军中,对长津湖的失败也是一个共识。
说起这位刘伯承元帅,是我比较敬重的中共人物之一,他虽然是一个共产党人,但还保留着一个职业军人的素质,而不象其它中共将领,放政治和官职放在首位。
长津湖靠近朝鲜的东海岸,在50年的冬天,为了配合西海岸的圣诞节攻势(中方的说法是第二次战役),美军派出第10军在元山港登陆北进,侧击中朝军队,彻底解决朝鲜危机,而第10军的主力,就是陆战第一师。当时美军上、下,都没有能够正确地估计中国介入的目的和深度,即使是在受到过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打击(中方说法是第一次战役)之后,也还是如此。作为这个错误的后果,西海岸的第八集团;军被中朝联军的突击打成了惊弓之鸟,一口气撤到了三八线以南,很快连汉城都放弃了。而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将军也在忙乱中遭车祸身亡;而东海岸的陆战第1师,则陷入中共第13兵团三个军约12万大军的包围中。这是朝鲜战争暴发之后,联合国军一方空前的危机,如果陆战第1师在长津湖被歼,联合国军必将放弃南韩。此后的近1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将士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最后的结局就象刘伯诚所说的围攻的中共13兵团遭到近半的伤亡,而陆战第1师则是全建制地突围南撤。
陆战第一师其实并不是一个长期的编制,是为了朝鲜战争由海军陆战队临时组建而成的。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不是义务兵,而是志愿兵,所有的队员都是职业军人,它是美军的王牌精锐,也是使用率最高的一支部队。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军有两次战役是表现得最为出色的,第一次是仁川登陆,第二次就是长津湖的战斗。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这两次战役的主力都是陆战第一师,特别是长津湖的战斗,以2万多人的兵力,对抗近12万大军的围攻,不但自己全身而退,还让对方伤亡惨重,整个联合国军也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渡过了这次空前的危机。陆战第一师无疑是韩战中最光荣的一支部队。
关于长津湖战役的过程,有很多书都有描述,即使是中方的著作对这场战役也有所描述,虽然在这些描述中基本都不承认战役的失败,但还是大致看得出战斗的结果远远不是中共所期望的。在此,我不打算再过多地叙述这场战斗的过程,对此有兴趣的朋友是请阅读相应的书籍,只想就长津湖战役中共失败的原因以及这次失败的后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长津湖战役的失败,中共在韩军队的最高统率用兵不当是主要原因。9兵团无疑是中共军中的精锐部队,但它是3野的部队,是原活跃在江南的新四军为骨干组建起来的,内战中山东一带作战,根本就没有在严寒地区作战的经验,军中大量士兵因冻伤而失去作战能力,严寒成了他们面对的最为凶恶的敌人。如果当时彭德怀能够有一点先见之明,将4野的13兵团用于长津湖,而将9兵团用来对付第8集团军的话,情况也许会有利得多,虽然最终很可能也不会取得期望的战果,但至少不至于付出10:1的代价,最后什么也得不到。13兵团曾经长期转战在东北这样的严寒地带,所以严寒对他们已经不再是凶恶的敌人,还有可能是能够帮助他们的朋友,此消彼长,有难的可能是美军的海军陆战队也说不定。特别是其中的38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中,中共军队表现最为出色的就是这支皇牌,曾孤军奋战在汉江南岸的阵地上,为下一次的进攻保住了一个桥头堡。可惜的是,随着战局的变化,在这个桥头堡已经失去存在价值后,由于统率部仍存不切实际的妄想,使这支光荣的军队陷入苦苦挣扎在汉江南岸,最后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顽强的斗志也赢得对手的称赞。在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的《朝鲜战争》中有这样的话:“中国第38军的英勇奋斗精神,非常‘令人钦佩’,因为是背水之战,所以拼命进行战斗。只因断绝了补给,才大部被歼。可谓弹尽粮绝。这次战斗后,该军的番号再也没有出现在第一线上。”在38年之后的1989年,这支部队再一次扬名世界,这一次是由于它拒绝执行北京的镇压行动。据说当时的军长称病住进了医院,后来副军长还是带队进入了北京。又是38,纯粹是巧合而矣。
其次,当时的前敌指挥官,即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也要为此次失败负一定的责任。如果当时9兵团能够审时度势,将主攻方向放在只有一个步兵团战斗群把守的下碣隅里而不是有两个步兵团战斗群把守的柳潭里,还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所谓兵无常态,前敌指挥官的智慧和洞察力,将很大程度影响着战役的胜败。
此战中共的优势,一是兵力充足,二是战场上形成分割包围敌军的有利态势,不利的因素除严寒天气之外,补给困难也是致命的弱点。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共一方只有速战取胜,如果时间一拖,就必败无疑。在这种局势下,先打力量较小之敌应是上策,而令人很费解的是中共却平均使用兵力,分别进攻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结果两处攻击均伤亡惨重,无功而返。更不可思议的是,对下碣隅里的进攻中,对美军阵地上的堆积如山的补给物资视而不见,致使整个战役中,美军基本没有出现补给困难的局面。美军由于火力极为强大,所以也需求巨额的补给,如果在进攻中摧毁他们的补给物资,现场上的形势是完全有可能逆转。对这一军事行为的唯一解释就是中共对这些物资的渴望,使他们对士兵的生命毫不在惜,结果不但士兵的生命牺牲空前,那些可望不可及的物资反而为成为自身失败的一个重大因素。所以宋时轮对这次失败的责任应该还在彭德怀之上。
至于这次失败的后果,我只想简单地说上几句,如果中共赢得这场战役,美军将失去保卫南韩的重要力量,放弃南韩将是势所必然。幸好,陆战第1师终于不辱军人的使命,他们的英勇和斗志,不单解救了他们自己,还解救了大韩民国。
当然,当事后诸葛亮总是最容易的,但其中有些问题我相信在以后还将遇到,就是关于人命的问题,这一次兵败长津湖,轻视战士的生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甚至不当回事,它将还会给中国人严厉的教训。遗憾,即使到现在,在中国,轻视人命还相当普遍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