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灌水帖-续瞎说如何在公司忽悠 Stay relevant

(2013-10-10 06:54:50) 下一个

灌水帖-续瞎说如何在公司忽悠 Stay relevant

感谢朋友们对瞎说如何在公司忽悠灌水帖的关注。既然有这么多人关注,说明有不少继续在公司挣W2的朋友对这个话题有兴趣。那么也许有价值续说这个话题。

今天本来不是老瞎正常去办公室的日子,鉴于同事们大家的日程都很忙。预定让老瞎给中层管理人员的午餐忽悠会就凑到了今天。不得已,老瞎瘸了拐了地在午饭前开车去了公司。一进大门,秘书就巴巴地凑上来问老瞎,午饭没定老瞎每天吃的草,三明治行不行?老瞎假装很大度地说:没事儿,啥都行。:)

等全体中层管理人员都就坐以后,老瞎就滚着轮椅到了最前。大老板说了几句开场白,让大家开吃各自的午饭,然后就把会场交给了老瞎。老瞎没有讲稿,也没用任何PPT,模仿着TED Talks里面的那些职业忽悠家们的架势,先云山雾罩地引出今天的话题“读《Difficult Conversations》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再假装表示体贴地理解大家都忙,理解很多人并没有时间细读这本书,然后,简短分享了在老瞎眼里这本书的要点是些什么, 为什么这本书跟我们每天的私人生活与工作相关,如何相关。为什么管理层人员需要读这本书,我们怎样才能把书里介绍的道理和技巧应用于我们每一天的沟通。加上一些不知道哪里听来的小故事,最后用一段油管上的一段大约一分钟长的视频(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总结结束了大忽悠。

然后引导大家开始了讨论,最没想到的是不知道老瞎的大忽悠怎么就触动了不少人心中的柔软之处,一开始讨论就有两个三四十岁的女经理就泪奔开了,说老瞎说得如何有道理,如何正中她们工作中痛处,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就说起来了,相关的经理们也赶紧跟上来猛作自我批评,信誓旦旦地保证将来会如何改进沟通技巧。两个小时的午餐讨论会感觉上一小会儿就过去了一样。散会时,很多人意犹未尽,拉住大老板和老瞎申请额外的帮助—心灵鸡汤,并且热烈要求今后多开这样的读书讨论会,还要听老瞎的忽悠。

老瞎心里这个乐呀。连读书带准备包括从瞎嫂那里偷来视频连接一共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把大家给忽悠晕了,以为老瞎是个HR心理专家guru似的。有人会后还特地过来说,老瞎你今天的鸟语咋和平时不一样了呢?似乎比我们说得还地道了呢?老瞎心说了:这跟鸟语连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就是内容抓住了你们而已。

别光吹牛了,给点儿窍门如何准备的忽悠吧。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前几天朋友重新贴的苹果教主瞧不死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讲演的启发。顺便想到了我们大老板总说的“stay relevant”, 加上每天晚上骑固定自行车时总看的TED Talks,就把书中的内容跟实际工作中常看到的沟通问题串到了一起,忽悠的内容就充实生动了起来。瞎嫂审阅了:“打住!,别神吹了,其实老瞎你哪止用了那点儿时间啊!你一直都在心理酝酿这个讲演。”老瞎的确是不断地把平时表面上不相关事务的各种观察在脑子里消化总结,这才有可能组织成一次触动人心的大忽悠,在文学城与朋友们的互动也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经常在这里灌水写文章也是对表达能力的改善和提升,无论用何种语言来表达,关键还是文字背后的思考。

老瞎对自己可以这样在公司以胡吹神侃混饭票的感觉就一个字:“爽!”两个字:“痛快!”

多说几句重新听瞧不死教主讲演的感悟。觉得自己的不少同胞过于看重自己的高学历和自己在技术领域里的专才,比如我们的国内合作伙伴的老板,一个极聪明有文化的企业家,发了财以后似乎有些志得意满,充电学习的意愿慢慢就减退了,几年下来,谈话中显示的那种思维的锐利就慢慢减少了。当老瞎重新听到了瞧不死教主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警示,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海绵效应。觉得我们的大脑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海绵一样,一旦我们志得意满,太喜欢自己了,我们的大脑就像充满了水的海绵,丧失了或者减弱了汲取新知识,新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们的学习的欲望,渴望就会保持在一种比较高的水平。我们的能力也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脑子里新东西多了,忽悠起来就容易比较有内容了。

一不小心就忽悠一个长篇,谢谢你坚持阅读到这最后一行。祝福大家金秋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