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东地区天气恶劣。周一下了一场冰雨。下班时刻,发现迎风的两面车窗上结了一层厚厚的,亮晶晶的冰花。迎着夕阳余晖,从车内看出去,周遭的景物模糊朦胧,闪着异样的光彩,煞是美丽。把热风打到最高档,使劲对着窗玻璃吹,想尽早把冰化掉,好安全上路。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聊之际,便静下心来认真欣赏这难得的,大自然赐予的景致。
天光已经暗淡,停车场周围的建筑,树木,路灯都只剩下了不太清晰的轮廓。同事们的车子一辆辆离去,明亮的头灯一下,又一下地晃过。忽然意识到:窗外一景,多么像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杰作啊!没有突显的阴影和轮廓线,模模糊糊,但光和影调和出来的图像,却是那么色彩丰富,神秘诱人。赶紧摸出手机,透过结冰的车窗连拍几张,希望能记录下大自然这个顶级大师的即兴之作。 在我看来, 玻璃的发现和制造, 应该与人工取火和电一样, 被纳入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因为玻璃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形成,所以不称之为发明。但玻璃的制作和广泛利用,让我叹服人类的智慧。这里且不说各种精美剔透的玻璃饰物,生活器皿和光学产品,单说最简单常用的玻璃门窗吧!坐在车内等冰化的几分钟内,窗外,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窗内,热气弥漫,温暖如春。一层玻璃之隔,视线无阻,窗内窗外一切尽收眼底。
曾今看过一部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 (Reese Witherspoon)的浪漫爱情片"情归阿拉巴马"(Sweet Home Alabama).片里有一个很让我感兴趣的细节:被女主几乎抛弃的丈夫,阿拉巴马乡村小伙杰克,在老婆走人后开了一家玻璃收藏品店。他热衷于借上帝之手于制作各种玻璃制品。每到雷雨天,杰克会在河边开阔的沙滩边插上一根根细长的铁钎。电闪雷鸣时,雷电被铁钎导入沙地。剧烈高温下,沙里的石英融化,形成形状各异,巧夺天工的玻璃疙瘩。就像每一道闪电,每一片雪花,这些玻璃作品没有一件造型相同,绝对独一无二。面对它们,人们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力放飞。在收藏者眼里,它们变成有自己灵魂和独特个性的艺术珍品。当然电影结局也是花好月圆,让杰克以此重获美人芳心。
觉得自己应该算是玻璃窗的一大受益者。我家正门朝南。冬季晴好之日每天能有4个多小时的日照。每年入冬前,我最热衷的事便是把家大门的第一层纱门换成玻璃门,然后,就像等待戈多一样,一日日等待着冬日的暖阳。不同的是,这种等待不是无可奈何的,一无所获的。冷晴的日子是趴在门口晒太阳的最佳时机。每到这时候,我便启动一套自己的固定的日光浴程序。
先是打开厚重的大门,锁紧大门外的玻璃门。阳光不请而入,投下和门等宽的一条明亮的光带。然后用隔热条封好门缝,不让冷风有可趁之隙。拿出一条厚软的瑜伽垫子,顺光线方向铺开。垫一个软软的沙发垫,泡一杯咖啡或茶,捧一本闲书或平板电脑。背向阳光趴在瑜伽垫上,让太阳的大手按拂我整个背面。好热,好暖。看累了,闭上眼睛假寐一会儿;晒的渴了,呷一口咖啡或茶。每过一阵,爬起来顺着光影挪一挪垫子,以保证和阳光最大面积地亲密接触。有那么一点点夸父追日的意思!
有时,晒着晒着觉得背心飕飕发凉。回头一看,原来太阳躲到云后面去了,温度立马下降;有时候,趴着睡着了,醒来感觉身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原来太阳在我睡着时移动了,身体一边留在了阴影里,一边还在阳光下;有时候,烤得太热受不了了,只得爬起来到房间别处暂时“凉快凉快”。日光浴时,通常一身薄薄的便装挡住辐射就足够了。连晒十分钟以上,便会觉得后背着火。想想啊,觉得玻璃带来的温室效应真不可思议。门外寒风刺骨,呵气成雾,门内却温暖得骨髓都要化了! 阳光,这冬日里最受千家万户欢迎的尊贵客人,因为有了玻璃门窗,便得以时时造访,来去随心。
网络时代,人们爱在网上晒这晒那,晒包晒娃晒爱情,晒菜晒才晒旅行。我呢,就隔着玻璃晒太阳吧,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