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师兄推荐了一篇好文章。
总体来说,作者确实对红楼梦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有共鸣有同感,有些较为新奇,细细想来也很有道理。我对他的某些理解和假设,大部认同但也略有分歧。
关于黛玉的性格和结局。
在小说起始,曹雪芹已经交代过,绛珠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一个爱流泪的女子,很难与“大方和坚韧”相连接。而且,曹氏不止一次地暗示林的多心与小性儿,比如,在与史湘云为争说小戏子象谁的情节中;在宝琴到来时,有人指黛玉可能心里不自在,而宝钗是“赶忙”否认的情节上;以及在早前一点点的章回里,钗黛因为在宴请刘姥姥的酒会上,黛玉错说了“西厢记”的唱词,被宝钗温语相劝。当宝玉诧异“问几时孟良接了梁鸿案”的时候,黛玉回说:“我素日竟以为她藏奸。。。”如果,我们承认作者关于宝钗不是坏人的观点,就不得不疑问,为什么大观园内人人争赞的宝姐姐,到了林妹妹这里就被疑心是个奸人呢?这,不是小心眼的表现吗?
对于人性与女子,曹雪芹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深谙人情世故的宝姐姐不是没有缺点,而一味率真的林妹妹不等于完美。所以才会有“太虚幻境”的既若宝钗又如黛玉的“兼美”。王熙凤虽然刻毒他人,并不等于对宝玉不会尽心尽力地爱护,道理也是一样的。
其实,我并不以为,曹氏是抑钗扬黛的。也许,他是将生活中的一个人物一分为二,也或许,他是对现实的原型略有遗憾。在判词中偏偏是钗黛合一,总有点原因吧?
以后本文的作者对黛玉的结局做了极其大胆地推想,我却不能同意。
首先,关于黛玉与宝玉是否会发生性爱,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曹氏毕竟是清初十七世纪生人,“反封建”这个名目还没有发明(?),他以一个落魄公子哥的地位,也不会有那种超前先进的思想。当时的大家闺秀,连看西厢都是违禁,婚前破身更是难以出口的丑事。从脂砚斋评语中,我们也了解到,整个小说在某种程度上确有其事确有其人。以曹氏如此爱护黛玉,退一万步说,果真如是,他也会为其掩盖,怎么能大张旗鼓地为之张扬写著与文字流传于外呢?
关于林被逼嫁北静王而愤然上吊之事,仔细推敲,也有些影子。也许,“玉带林中挂”,玉带不仅仅暗合黛玉的名字,也是指身穿蟒袍腰系玉带的王爷?曹家曾出了铁帽子王的福晋,和王府联姻,还真有可能。最后上吊不会,因为作者极尽铺垫林妹妹的病态弱质,总会有些缘故和作用的。但嫁后即病死也未可知。不过,在同一部书中,先后出现两次女子在不知后事的情形下,接触未来丈夫的饰物,袭人存蒋玉菡的汗巾,黛玉退北静王的手串,似乎太嫌重复,从小说的构思上就成了瑕纰。
关于宝钗湘云的结局。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反反复复地提到“金玉良缘”和“木石之约”的矛盾,必然在后面会有交代。如果,象“一泓”所推测的那样,由宝姐姐毅然替嫁,那么,前面这些铺垫不成了无的放矢了吗?钗黛因为一句戏词已然和解,后面再来个姊妹易嫁,这本来是小儿女情长中明显存在的一对矛盾体,变得无嗅无息,自然解体,好象不合情理吧。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确实有些令人迷惑。但脂砚斋在此回回后总批云:"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湘云嫁了卫若兰但不幸早寡,好象更符合她的判词。
脂砚斋在评解中曾提到:“将吾比拟钗黛之流。。。”之语,所以我们猜测她是个女子。而且,她处处体现出对书中原型均有相当地了解,是一个知情人。这是为何有人认定她是湘云而且最终成为宝玉的妻子。
其实,湘云早寡且可能夫家无人,而搬回史太夫人曾经主事又是自小住惯的贾家,也不算难以接受。红颜知己,不一定就是妻子,极亲密的亲戚也无不妥。而且,连我说她住在贾家(实际上的曹家)都是臆断。她评的是抄本是书,不必一定住在一个屋檐下才能进行对不对?
至于后四十回的失散,无论是何种原因,但一定不会是脂砚斋因惧祸把它给烧了这么荒谬。第一,十年辛苦,字字血泪的一部巨著,即使当事人都不知道它会成为影响中国文学史的煌煌经典,(而且还照顾了一些人的饭碗),作为知己,无论如何不忍心将之付诸一炬的。第二,即使这种避祸假设成立,明显地,当时已有抄本流落在外,难道曹家就一一搜寻,一一烧毁吗?第三,要避祸就全淹没好了,为什么还留着前面三分之二?
我似乎有印象,<<红楼梦>>在乾隆年间是禁书,但也没有人说过有人因此受到严重牵连,似乎也就没有理由出此下策了。
我曾经看到“畸芴”好象有过一段“书未成而芹已逝”之说,没有细考。但如果没有记错,合理一点的解释是,全书已基本告成。头八十回也基本缮改就绪,大量抄本流传在外,但后续章回还没有最后定稿,所以,仅有一些知己或亲友看过,没能大量传抄出去。随着几个主要评阅者逝去,书稿失散,不知所终。这是我的猜想罢了。
一泓这篇“花谢花飞花满天,漫谈<<红楼梦>>”的确是一篇有力的书评。除了上述一些小地方我个人有些管见以外,对他的观点,还是觉得新奇有见地的。我想把它转入博客,让更多的朋友欣赏。
谢谢推荐。
哪里。是眼高手低还差不多。小时候看就为里面那些吃吃喝喝,长大点又为了那些“淫词艳曲”。那些瞎说八道也还是不知何年何月看别人的书囤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