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不留行’的故事。

(2010-07-18 09:04:51) 下一个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县从北宋初年起就是我国中药材的集散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有白家七少爷跟两位老药工到药材市场采购的情节,那个市场就是在安国县。安国县(古称祁州)有一个建于北宋的药王庙,所供奉的药王是两汉之交的人物邳彤(?-30)。

邳彤是一个名医,又是一员名将,名列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他曾是王莽政权的和成郡卒正(下曲阳郡太守),刘秀在黄河北起事,复兴汉业,至下曲阳,他就投向刘秀。王莽死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河北以邯郸的王朗势力最大。王朗几乎占据了河北全境,只有信都(冀州,邳彤老家)、和成两地还忠于刘秀。刘秀在北方闻报慌忙回兵,邳彤即派二千精骑迎刘秀至信都共商退兵之策。多数部下都建议刘秀放弃河北,退守长安,只有邳彤反对。他指出作为汉宗室的刘秀有政治上的优势,王朗虽一时声势浩大,但都是乌合之众,不难打败。于是刘秀留下邳彤与王朗周旋,自己另带精兵绕道反击。

邳彤为官清廉,又是名医,很得百姓拥护。他利用熟悉家乡地理形势,坚壁清野和王朗打起游击战,就在这段时间他发现一种野草(如今叫做麦蓝菜,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石竹科)种子有很好的催乳作用,但还来不及命名。王朗消灭不了邳彤的队伍,又听说刘秀带部队反包围,只得悻悻撤离。百姓高兴得欢呼:王朗留不下来了!触动了邳彤的灵感,就把这味药叫做王不留行。

在安国,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穿山甲,王不留,小媳妇喝了顺怀流。”形象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邳彤死后就安葬在祁州南关,传说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宋太宗的侄子秦王德芳得病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赵德芳问他姓名,梦中的医生告诉他是“祁州南门外人也”,于是宋太宗派遣使者到祁州,见到邳彤墓,才知道他是近千年前的人物。一定是成了神仙,就把邳彤封为药王,并建庙祭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追封邳彤为侯,后改封公,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王”。清朝时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又特为“药王庙”书匾。自建立“药王庙”后,逐渐形成了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十月十五日的庙会,传说这两天分别为药王邳彤生日和忌日,庙会盛况空前,且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古祁州沾了药王邳彤的光,成为中国著名的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药市”之称以及“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药王庙建筑群占地32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结构严整,分三进院落,由牌坊、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医殿、药王正殿、后殿等单体建筑十三座组成。庙外广场上立有高达24米,每根重15吨重的铸铁旗杆,旗杆上铸有两知盘龙,三重刁斗,顶铸翔凤,中部挂有一副铸铁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铁旗杆上悬挂着风铃,迎风作响,给人一种悠远肃穆的感觉。上图所示庙前的木质牌楼,高8.4米,重檐庑殿式建筑,由黄色琉璃瓦覆盖,三间四柱,彩饰斗拱。正中匾额书有“显灵河北”描金大字,工艺精湛,为国内木制牌楼之珍品。山门正中悬的就是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刘墉书写的“药王庙”巨匾。中院墓墓亭内竖一高3.8米,上刻“敕封明灵昭惠显佑王之墓”透雕木碑。两侧的名医殿内塑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像。庙中碑碣林立,壁画生辉。各殿内挂满历代名人和各地药商帮会书写的匾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