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台北 -- 两岸大不同(下)
(2011-06-26 15:06:59)
下一个
最近联合报刊登了郭采君写的『张望两岸/在上海,在台北』,俺也是一个常常出入两岸的人,虽然上海不是俺常去的地方,但文章中列举的上海例子俺在别的大陆一线都市也大都遇见过。
海峡两岸虽乃同语同宗,但因政治因素而使得双方相阻了好几十年。
岁月随着社会的制度和教育的不同而导致双方在生活习惯和接人待物的语言用词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最近两岸随着台湾开放对大陆人士来台的自由行,而会使民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的频繁和广泛。
但两岸间的差异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活在上海的台湾人,或许从她的眼光中我们能滤出两岸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点,当然她所列举的是她自己的看法,但却不失作为游客对两岸认识的一个参考。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因学习,工作,休闲而穿梭在两岸三地,多一份认识,多一份了解就能使我们如鱼得水在任何地方都优游自在。
張望兩岸/在上海,在台北 (下)
(聯合報/郭采君)
在地铁里
在上海,一周上班五天,周六、周日不上班的话是公司给你放假。注意,是公司「给你放假」哦!
在台北和国外,正常就是一周上班五天,周六、周日不是「放假」,而是本来就不用上班。不过听说台北加班超级多!
在上海,你如果给计程车师傅很多零钱,他们很高兴,因为大陆的纸币最大的是一百块,如果你给他们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而只要付十二元,他们很难找钱。
在台北,如果你全部给零钱,计程车司机可能会不大高兴,因为台币的零钱面值很小,他们是不需要一堆零钱的。
在上海,我如果提著重东西,会主动来帮忙的人相比之下比台北少很多。
在上海的地铁里,有两次我看到有人让座给老人,结果一起来就被别人抢走了!那些写著「请让给年老、怀孕等等的人」的座位永远都坐著人,但常常假装睡觉,所以有老人、残障者的话,坐在位子上的人会假装没看见。
如果车上空空的,人们喜欢坐两个位子中间,可能感觉赚到了吧,一张票坐两个位子耶。有时候,旁边的人下车,人们便很喜欢把手放在空的隔壁座位上,也很有赚到的感觉。上海有几条线的地铁车子里的椅子是一长排的,中间没有隔缝,虽然上面写了「此座位为六人座」,但坐满了六人之後还是有人把自己的屁股挤进某两个人之间,变成七个甚至八个人挤在一起。
在台北,人们在捷运或者公车上很喜欢让座,不会一上车便以最快的速度抢位子。如果不是老人、残障、怀孕或抱小孩的话,通常不会去坐「博爱座」,尽管那座位是空的。
在上海地铁里,吃吃喝喝大声喧哗随便你。我看过人家吃包子、小笼包(用筷子的哦好厉害)、臭豆腐、关东煮、便当等等。
在台北的捷运里,不能吃喝东西。
在上海,地铁里大部分都是有手机收讯的,可以在地铁里打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大家会很大声的对著电话吼。
在台北,还是有些人会大声吼,不顾及别人,但是相比之下比较少。
排队的时候
在上海,如果有人插队你骂他,那你就自己骂吧,没人会帮你,包括店员、收银员。
在台北,如果有人插队,同时会有很多人讲话,而且工作人员也不会受理插队的人,会叫他们排队。
在上海,如果你坐长途汽车或者飞机,要下去的时候,大家会同时站起来,尽可能挤到走廊上。如果你晚站起,那麽就要等大家都下去才能出到走廊,然後下车、下飞机,因为大家不大会让你。
在台北,到了下机的时间,大家比较慢条斯理,如果人家正在往外走,看到你在你的位子上,他们会停下或者慢一点,举个手意思是让你过去。
在上海,当你在便利商店要付钱的时候,後面的人会把手伸到你面前,把他们要付钱的东西先放在柜台上,然後站在你的斜後方贴著你的背,急著付钱。有时候,他们会用手肘轻轻推你。店员找你钱的时候,会把零钱丢在桌上,你得自己捡起来。
在台北,後面的人会站在你的正後方,等你完全付完钱,皮夹收好,东西拿好,站到一旁的时候,才往前站到柜台前。找钱的时候,店员会等你把手伸出来,把收据跟钞票放入你手中,再把零钱放入你手上,方便你放回钱包里。
哥哥弟弟姊姊妹妹
在上海,表哥表弟表姊表妹堂姊妹堂哥堂弟都叫作哥哥弟弟姊姊妹妹。如果你继续问,他们才会说到底是什麽关系。可能是因为一胎化的关系吧。
在台北,表哥就是表哥,不会叫作哥哥。
在上海,不管你生大病小病,大都是去医院。
在台北,小病多半去诊所。
在上海,如果有一群人在一起,大家都是上海人,有一个不会说上海话,那麽大家会说上海话,像我这种不会上海话的人就只好自认倒楣啦!
在台北,如果一群人都会讲台语,而我不会讲的时候,大家会讲普通话,这样我就听得懂,然後可以融入对话,不会坐在旁边像个傻呆子一样。
我不会上海话也不会台语,真烂!
以下,我整理了上海与台北不同的称呼方式∶
上海/台北:
服务员/小姐或先生 酒店/旅馆 土豆/马铃薯 涂改液/立可白 地铁/捷运 打D /叫计程车 自行车/脚踏车 长途汽车/客运 公交车/公车 奶牛/牛 双休日/周末 显示器/电脑萤幕 计算器/电脑 勺子/调羹 芝士/起司 酸奶/优格 操/干 爱人/老婆 餐巾纸/纸巾 谈朋友/交往 左拐/左转 大拐/左转 右拐/右转 小拐/右转 公安/员警 门卫/警卫 文胸/胸罩 小裤/内裤 导购员/店员 普通话/国语 地道/道地 文明/有礼貌 让让/借过 厘米/公分
以上的说法,有的两地已经通用,譬如,文胸与胸罩,在上海其实两个都说,但是我听到讲文胸的比较多,而在台湾没有人用「文胸」这个字眼。还有导购员跟店员,在上海其实都说,但是我听到讲导购员的相比之下比较多。
这些只是这六年来的观察,有些东西是上海需要进步,有些则是台北,有些只不过是文化不同,并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不好,有些呢,可能是我自己神经质吧!
我六岁那年,随父母亲到中国,成长时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八岁来美国,一直心系祖国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因为工作的关系,曾外派到上海和台北,分别在那儿工作生活了三年,喜欢那儿精致的生活圈。也在英国、德国居住过好几年。去年底到台北出差,最近又去了上海、北京、杭州和重庆,旧地重游,感触良多。不过,我可没有郭采君和成长两位女士的勇气和智慧将自己张望的心得公诸于众。借用成长最近发表的转载文章“溺爱战争”中的口诀,我还是应该采取停、收、等、慢,来爱我的祖国。:-)
正面的就事论事,中肯进取。负面的比烂低级言语污秽,一副输不起的小农心态。
特别是楼下这位,拜托你下次自我膨胀时也做一点功课,其实随便动动手指你就会看到台湾护照无论是去欧洲还是日本都是免签证,咱们大陆滴。。。嘿嘿事实会说话哈。
俺在本帖的前面就说过:『两岸虽乃同语同宗,但因政治因素而使得双方相阻了好几十年。
岁月随着社会的制度和教育的不同而导致双方在生活习惯和接人待物的语言用词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有些东西是修养,有些东西是文化,就好象日本人吃拉面时,一定要吸的很大声才能证明面好吃一样。
作者写的是她所看到的,也是她所感悟的。俺转贴时已经说明了,现在台湾也正式开放大陆人民去台湾的自由行,而这篇文章也可以让游客们有一个知己知彼的作用。
对那些极力否认本文所列举的事,不仅不能改变作者所看到的(俺也看到许多她所说的),反倒是曝露了你。。。。。。自己去对号吧。
再次谢谢大家的回应,成长祝您:平安,喜乐!
80年来美。难怪了。
那个年代来美的人,受到的震撼太大,心理和人格上一下子跪下后再也起不起来的人太多了。而且思维也随之停格在那个年代了。话很难听,见谅了。
这样的文章也可以登在报纸上,真让人怀疑编辑的素质。
建议楼主去看看心理医生!
你最好能把它全都再贴回去。
你是不是“土包子”读者自有公断。
博主在回复评论中所说的现在在上海生活的人中真正是上海人的不多,这是事实。
但在这篇转载的文章中,明显有一种自以为是感觉,这点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如果是诚恳、善意的批评,谁都能接受,但故意挑毛病,那谁都有毛病,想找到任何人的毛病都能找到。人的层次高低不在于你是什么职业,你赚多少钱。人要有起码的善良之心,待人的宽厚之心。我看这篇文章的作者至少给人的印象比较刻薄。
作为一台湾人,住在那闭塞的弹丸之地,在上海住了6年,总算开了眼界。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不错了。
看她最后结论,还患有“神经质”。
俺不是一个爱删贴的博主,但对于那些“潜水艇”人士的粗言秽语俺就不客气了。
因他基本上是不属于WXC的,对这类水平线下的,还是请你回到你应该去的地方吧,别在俺这里污染空气哈。
有不同看法在这个社会是正常的,言论也是自由的,但人身攻击就太超过了。敬请各位爱惜自己的羽毛哈。
要阐明一点;被删的帖中除了给俺“人参公鸡”外,还说俺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俺的博客有写俺自己:生在上海,长在天津,80年来美,虽然嫁给台湾来的留学生,人家也是生在台北长在台北并拥有台湾和美国执照的医生,别说俺本人,就是俺的二个孩子从一岁起,每年跟着俺,除了非洲没去过,每年出国一,二次也玩了二十几年了。俺倒是想沾点“土包子”气,所以写帖时都在用“俺”,除此之外还真没土过呢。俺们的护照都用过N本了,再没见过世面想必也比你见识的多一些哈。
所以,下次骂人时先做做的功课,不过,看你粗言秽语的,也不像是会读书和做功课那一类。还是那句话,乘着你的潜水艇,到水平线下去吧,起码在那里不会丢人现眼哦。
呵呵,一石激起千层浪~~~~~~~~~~~~~~~~~~~
看了大家的回应,觉得还是毛爷爷最英明。他说:“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对那些张口闭口“台巴子”的人,希望你最好还是“潜”着。
因你这样的语言不仅不会显出你有多“高贵”,反倒是让人从你所用的言语看出你实在是艘“潜水艇”,专门说些“水平线”下的话,如果你正好在上海(或其他任何地方)所作所为和文章中的行为相吻合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君子请自重哈。
俺在转帖时已经说了,这是作者她自己的看法,但却不失作为游客对两岸认识的一个参考。。。
因需要俺几乎每年都会来往于大陆,台湾和美国。此文章中所举的例子也是俺所见的实例(虽然我不常去上海,而是京津二地),俺觉得作者并没有过度的夸张。
问题是此话是自己人说就OK,但如果是台湾人说,那么就会让一些人“炸锅”,WHY?
这其中的道理还是自己去想吧,如果出国读书,读到“社会精英”,思想还是停留在小农意识中,那么上海有这些现象也是纯属“自然”了。
不过,俺倒是要为上海人(不好意思,俺是地地道道在上海出生滴,俺的中国护照滴籍贯也是上海)叫一下屈。
现在在上海,真正的上海人,已经不知道跑去哪里了(也许都在海外?),在上海买东西和卖东西的都不说上海话,好像上海话已经被挤到一边纳凉去了。
记得2001年俺随着台湾的一个工商考察团去上海,由当时的上海市的央行行长做东招待大家,宾主坐了三大桌,在场的只有俺是唯一一位出生在上海的,换句话说那些来作陪的东道主,全是外地人。
所以今天在上海所看到和餐厅碰到的未必是上海人。而且文章中关于吃饭的礼节,你能说人家那是鸡蛋里挑骨头吗?你看到有多少人在吃饭时是闭嘴咀嚼,安静吃饭的?除非是很高档次的餐厅。
俺在中档次的餐厅看过更夸张的;有客人是直接把骨头,渣渣等东西吐在地上,让俺真是瞪大了眼睛!
上厕所不关门,俺也碰到过(N次),在台湾是绝对没碰过。但是蹲在马桶上如厕的,倒是两边俺都看到过。
现在两岸越来越开放,知己知彼会让自己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拿捏合宜,如果一味地为反对(因作者是台湾人)而反对,“跳脚,炸锅”只会让自己成为人家更大的笑柄。
你的评论,一枪命中! [抱歉! 改了两字...呵呵!]
"鸡毛蒜皮,吹毛求疵。没什么意思,'完全'无聊。"
其实中国原来民风纯朴,改革开放后,把那些台巴子放进来,然后世风日下.哦,这就是台湾对中国的腐蚀把.
桃園地區公車費經常是18/22/36塊,沒一塊的就得給五塊或十塊。
我都是提前把錢數好攥手裡,結果有一次司機非說我少一塊,非要我再投十塊。還有一次我按鈴下車,司機沒停,還說一站了,到終點下吧。總之,有些台灣人聽我是大陸人口音,就一副不屑的神氣,當然並非人人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