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0)
2015 (94)
虽说没有生在老家,长在老家,但每每回到老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人常说“故土难离”,我这未曾离过故土的人内心里丝丝挂挂,梦牵魂绕,时常生出浓浓的惦念,思念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数次地编织着那里的故事。
秋深了,霜降了,清晨的太阳晒起满地的白雾,缭绕轻柔,迷幻出层层朦胧。行走在田间小埂上,湿漉漉的晨风吹佛在脸上,如绸如缎,细腻清新。远处的白杨密密匝匝挤在一处,一团一围,挺拔俊朗,彰显着这片土地上特有的倔强。
或许这里是我的根,无由头地深爱着这片土地。几千年的耕作使这里的土地显得苍凉,数不清的兵戈杀戮让这里的空气凝聚着悲壮。这里的土地浸泡着一辈又一辈人的汗水,裹和着千千万万壮士的鲜血。燕赵悲歌,自古英雄,每个小村,每座小镇,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生当做熊杰,死亦为鬼雄”,这里的人看着木讷憨厚,内心里每个人都有一种澎湃。肩披一层土,伸手满是茧,开口闭口谈的却是天下事。三国、水浒、瓦岗寨……,这里面流传的英雄好汉人口能颂,妇幼皆知。
洪水肆虐,赤地千里,从古到今这里的人们多灾多难,每到春天“打饥荒”。饿死不做丐,成了这里人的信条,伸手讨要的人被称作“懒汉”,而做了懒汉的人在村里是几辈人也抬不起头的。
“头朝黄土背朝天”种地被看做是庄稼人的本分,有地不种撂荒了的人被看做是不守本分。外面的世界再诱惑,有地总是要种的。秋收时节,外面的汉子纷纷回到家乡,或背或扛,或拉或驮,将黄橙橙的玉米收到自家院里。碾一袋新收的棒子,熬一锅稠稠的白粥,家家户户欢声笑语,村里村外弥散着新鲜玉米的香味儿。
京津两市地处冀中腹地,有着大量外来人员讨生活,但在服务行业,家政行业鲜有家乡的人,更不要提那些暗沟里的行业了。人穷志不短,人站着谁比谁也矬不了多少。这种观念虽说老旧固执,但千年沉淀下来的意识,有钱不争也比让人戳点好。
老家贫穷,穷得让人心酸,一个个汗水累积的钱要留给儿女;老家守旧,旧得让人不忍说破,一桌好饭,女人们自觉不上桌。熏绕在这样的氛围里不知是喜是忧,唯有放开肚量,大碗儿的喝粥,成排的吃卷子,豪饮猛灌,不带任何虚假地接受乡亲们的慷慨。
每一次回老家,都是心灵上的一次洗礼,与淳朴相伴才能觉着自己的污浊。城市中带来的那些肮脏在这里得到了洁净,倦懒的身心在这里受到了鼓舞。树无根会死,人无根会飘,老家让人感到有根的安稳,有根的充实。
寂静的夜,昏黄的月,树影斜舒,一声狗吠,几声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