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十二 三国同盟的缔结

(2007-05-04 04:08:42) 下一个
9月19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最终确认了同盟意向。近卫首相说了些礼节性的话之后,由松冈外相作了关于条约谈判过程以及条约要点的报告。最后松冈说明,同盟的目的为对抗美国,强化日方立场,挫败美国的对日压迫企图,防止两国关系彻底破裂:

“这次对德交涉的基础,与平沼内阁时代不同。德国方面已经说明无需日本参加欧洲战争,德国避免美国参战,日本回避同美国的冲突,是双方的共同目的。......日美邦交,简单地以礼让和寻求亲善的态度不仅已经几乎没有改善余地,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悬念。作为多少改善以及防止恶化的手段,我认为现在只有采取毅然态度这一条举措。即使不愿意,为了强化毅然态度,坚定地同一国或者多国加强合作,尽快对内外做出鲜明表示来对抗美国,我相信这是外交上的紧要大事。”

对于松冈外相的说明,出席会议的各要员提出了种种问题,松冈一一予以回答。根据会议后泽田参谋次长做成的议事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是否会导致对美关系恶化;
2 美国方面一旦强化经济压迫,是否会因为重要物资尤其是石油缺乏而导致战争无法继续;
3 对苏关系有什么影响;
4 参战问题本身,能否确保主体性。

关于第一个对美关系问题,枢密院议长原嘉道提出以下问题,表示自己的忧虑:

“美国最近有意取英国代之称为东亚霸主,对日本施加压力,但是同时为了防止日本倒向德意也有所控制。然而本条约的签署将表明日本态度,预计将极力加强对日压力,极力援蒋,阻止日本达到战争目的。对德意尚没有宣战的美国,预计对日本也会采取不宣战而加强经济压力,禁止对日石油钢铁出口,停止购入日本物资,长期疲惫日本使之无法承受战争。”

松冈外相回答:“现在美国对日本感情极端恶化,简单的友好表示无法回复。我方采取毅然态度,有可能避免战争。......日本并非西班牙,是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远东强国。(日方态度有可能导致)美国短时间内硬化对日态度,冷静计算利害后将恢复到冷静态度。美国态度一直硬化同冷静反省,大概各有一半的可能性。”

关于第二个战略物资的供给问题,会议态度比较乐观,认为其他国家(估计为英荷)不会同美国一起长时间采取对日禁运政策。现在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迫已经打在了日本的急所,令日本痛苦不堪。今后即使加强压力,也不会比现在更难受多少。对于石油,松冈外相表示可以从苏联购进相当数量,但是确保荷属殖民地的石油输入仍然是唯一的选择。

关于第三个对苏关系问题,松冈外相表示:“对苏关系的改善希望由德国作中介,日苏邦交调整也符合德国利益,德国方面也表示了做中介的意愿。......去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里宾特洛甫就苏日关系问题询问过斯大林,斯大林回答说日本欲和我们也和,日本欲战我们也战,判断(苏联)对于同日本的邦交调整也有十分的意愿,德国将非常轻松地完成调整。斯塔莫公使通过苏联来日本,对苏隐瞒是不可能的,估计同苏方已经有所商谈。无论如何,日苏通过德国调整关系是有相当希望的。”

关于第四项的自主参战问题,松冈外相表示尽管日本负有自动参战义务,决定美国是否已经参战要根据三国协定协商。陆海军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将研究时局并将结果报告各国政府,由政府决定,是自主的决定。也就是说形式上日本负有自动参战义务,实际上对于参战的时期方法自主决定。

会议最后,陆海军统帅部和枢密院议长都作了同意的发言。闲宫院参谋总长提出了要求政府调整对苏邦交的强烈希望。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最后一致通过。三国军事同盟的签订,完成了内部的必要手续。

很显然,无论是会议内容还是会议形式,都表现出日本过于轻视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化。比如“去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里宾特洛甫就苏日关系问题询问过斯大林,斯大林回答说日本欲和我们也和,日本欲战我们也战”确实是斯大林的原话,发言的背景是诺门坎战役正在进行,这实为毫不退缩的强硬表态。至于以德国为中介去改善日本同苏联的关系,过于高估德国对于苏联的影响能力;收买萨哈林石油权益,一厢情愿。1925年日苏基本条约签订后,日苏关系相对良好,日本在萨哈林地区一直保有一定的石油权益。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日苏缓冲区的北满成为日本领地,双方直接接触冲突也随之增加。31年前后苏军力量不占优,也相对采取妥协态度,33年以后苏联大举增兵远东后立场随之强化。与此对应的是从萨哈林的石油进口,33年达到顶峰超过31万吨,此后逐年下跌,39年仅为5万多吨。从后来日本对苏联提出的5年进口250万吨的要求看,完全没能理解苏联方面的强硬态度。其余对英美的判断,也大多偏离事态发展。而且至少从手续上,低估了德国的反应。

日本内部虽然批准了签订盟约,还有悬案未能解决。第一,9月14日松冈外相对德国提出了己方修正案,两国之间尚未达成一致;第二,附属议定书和交换公文于御前会议召开的9月19日递交德国方面,德国对此的态度,尚不明朗;第三,还需要同意大利方面交涉。一般推测,松冈在同斯塔莫,奥托的会谈后认为大局已定,剩下的仅仅是技术上的细节,因此日本提前批准了这个尚存在一定变数的协议。然而在9月21日,德国方面提出了所谓“里宾特洛甫第二方案”,表明了一些根本问题上双方仍有差距。里宾特洛甫于9月19日访问罗马,按照意大利外长齐阿诺9月19日日记,

里宾特洛甫来了,很高兴。......(离开机场的)车上他就告诉我,带来了令人大吃一惊的方案,将和日本在数日内签署军事同盟。......按照他的表述,同盟将针对俄美两国。美国迫于日本舰队的威胁,将难以采取大胆的行动。

如果同盟同时针对苏联的表述是德国真正意图,显然同日本改善日苏关系的希望矛盾。9月22,23日德意之间举行会谈,里宾特洛甫反复强调同盟将予以美国打击,抑制美国的参战意图。对于他的极力劝说,墨索里尼表示同盟的缔结将是一个对美国的“大炸弹”,完全同意德方意见。这个“里宾特洛甫第二方案”对于前述的受到“公然或者隐蔽的形式”的攻击时互相援助的义务,修改为受到“侵略行为”时“宣战,互相援助”。德国方面通过斯塔莫公使,对日本作了“强调宣战义务,是为了减退美国的参战欲望”的说明。9月21日晚,松冈再度开始同斯塔莫,奥托开始谈判。除上述修改外,德国要求删除议定书(要点为自主参战)和交换公文(要点为,1,日英爆发战争时德意尽各种手段援助日本;2,太平洋上德属岛屿转让日本)。对此,松冈洋佑当然无法接受,也制定了大幅度让步后的日本方案,并于22日交付德国方面。22日晚上,松冈,斯塔莫和奥托之间,开始了第八次会谈。基本上双方共同让步后就1,日英爆发战争时德意援助问题;2,太平洋上德属岛屿的转让问题达成一致,但是在关键的自主参战问题上,仍然不能决定。9月23日,日本坚持保留自主参战权力后,对于“里宾特洛甫第二方案”做出答复,递交德国。里宾特洛甫对于这个方案的态度,“简直是小孩子游戏”。9月24日德国告知日本,德国难以接受松冈做出的答复。关键的自主参战问题,象一块暗礁浮出了水面。

9月24日晚,斯塔莫,奥托和松冈再度举行会谈,情势急转直下,就日方坚持的自主参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并且确定了9月27日在柏林正式签署。然而细节却不清楚。对照柏林同斯塔莫奥托的谈判方案,不少意见怀疑斯塔莫未经柏林许可,独断专行同意了日方要求。斯塔莫和奥托都察觉了日本追求字面上要规定自主参战问题的意图,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内部(海军)反对意见将导致协商破裂,因此在字面上作了相当的调整。首先,将三国盟约大致内容罗列如下,

1 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新秩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予以尊重;
2 德意承认日本在大东亚新秩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予以尊重;
3 德意日三国基于上述方针,努力相互协助。三缔约国中的一国受到没有参与现在的欧洲战争以及中日纷争一国(实际上,美国)攻击时,三国应该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方法相互援助;
4 为了实施本条约,依据三国任命应该迅速成立专门委员会;
5 上述条款对德意日三国同苏联的政治状态不作任何影响;
6 本条约自签署之日生效,有效期10年。

在关键的自主参战问题上,第三条规定为“三国应该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方法相互援助”,字面上回避了宣战义务。但是这件事柏林和东京作何理解,基本上认为德国认为这已经是自动参战的义务,而日本仍然坚持自主参战权力。日方各方面资料对此口径不一讳莫如深,只有一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就是日德两国在签订条约时,意见也并非完全一致。

1940年9月27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意大利外长奇阿诺,日本驻德国大使来栖三郎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三国同盟正式成立。然而,条约签了,事情却没完。松冈洋佑极力签署同盟协定意图何在,众说纷纭。战后的东京审判中,“三国同盟是日本为了向南洋前进而作的必要一步。......如果美国妨碍日本的侵略意图,意味着日本将对美抱有战争意图”,认为本条约的签订具有进攻意图。而另一方面,日本方面一直参与交涉的外务省齐藤顾问的回忆录中则声称,同盟是为了防止对美战争,“维持世界和平”。同德意结盟增加日本威慑力,“仅仅是一时迫使美国停止思考参战问题的手段而已”。孰是孰非,如何判断?

的确,松冈外相近卫首相都曾经反复表示过避免对美国战争的意愿。到此为止松冈外相屡次在各种场合提到同德国结盟有利于改善对美外交态势,近卫首相在内部的答辩中也表示“本条约的根本,在于回避日美冲突。然而如果做法不对适得其反,因此有必要采取毅然态度。”按照松冈外相的构想,以三国同盟的缔结为契机解决各种悬案,借助(压迫)美国尽力解决侵华战争,同时日美将来同时调停欧洲战局等“大构想”。松冈洋佑本人,或许确实没有对美国开战意愿。

然而,从本条约的签订过程即可看出,无论日本的构想如何“和平”,都是建立在南下,攫取东南亚资源的前提之上,以日本利益为唯一考虑,甚至不愿多考虑“盟友”德国之利益。三国同盟为其外交准备,不容否认。同时,日本所谓的“制止美国参战”,无非是制止美国军事阻拦其侵略行为,而日本本身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压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已经可笑,考虑到日美实力对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宰相点灯”就更不可能实现了。在交涉期间,日本政府历经更迭,其中并不缺少对英美相对“友好”,同时试图以政治经济外交手段达成独占东南亚资源之目的的政界人士,均无功而返,充分显示了国家利益冲突前提下没有通融余地。同时,相对英美日本的政治经济力量毫无疑问居于劣势,较量中处于下风。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看上去尚强大的军事机器,以战争作为攫取 “大东亚”政治经济利益的手段,早晚会提上日程。太平洋上已经可以隐隐感受到刺鼻的硝烟。无论松冈的初衷如何,他亲手铸造的“松冈外交”使得日本距离战争更进了一步。有报道说松冈洋佑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时感叹:“三国同盟的缔结是我一生的错误。”或许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他这个外相,当初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