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学校好 – 记一次温馨的校友聚会
(北京理工大学洛杉矶校友会的2009年会活动)
周末,北京理工大学洛杉矶校友会在圣塔安娜,校友吴晓林,王文迪夫妇公司的主会议室里举办了我们校友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聚会。校友们来洛杉矶的自四面八方,最远的要开车两个多小时,大家兴致勃勃,欢聚一堂,度过了一个既温馨又温暖的周末。
我们校友会是去年才刚刚成立的,虽然人数还不是很多,但年代跨度之大,院系覆盖之广,令人吃惊。我们当中有55年,56年入学的老大哥老大姐,也有90年代以后入学的年轻人,更多的是77,78,79届的中年人。以北工当年的十个院系计算,竟然每个院系都有毕业生在洛杉矶。
大家还惊喜地发现,在我们当中有不仅有同系的同学,而且还有同班同学,更令人赞叹的是我们当中竟然有几对夫妇都是北工的毕业生,大家开玩笑地说:这都是当年没好好学习的学生。二十几年前的老同学曾经同在一个宿舍楼里居住,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同在一个食堂吃饭,今天在美国相见,那真是格外的亲切。有的同学相互地拉着手感慨地说:二十几年前我们同在一个实验室里做实验,同在一个水房里洗脸,今天又在美国变成了邻居,真是不可思议。
人常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我们说:“校友见校友,深情厚意永长久。”
大家有说也说不完的话,聊也聊不完的话题。每个人的自我介绍,更是段段感人,句句真心,说到动人之处,令人嘘唏不已。每个人的发言可以说都是一部在国外的个人奋斗史,都是一本很有意义的教科书。马奇毅,周慧敏夫妇首先描述了怎样五十几岁来美国,经过努力奋斗变成了美国最早一代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的故事;吴晓琳,王文迪夫妇讲述了怎样从一对博士辞职下海开公司,经过八年创业现已初具规模;于丹(真的是叫于丹!)感人地讲述了靠自我奋斗,从在快餐店干活,一句英语都不懂的陪读,怎样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变成了美国航天发射局程序编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洛卫平同学现在是一名中学的数学老师,讲述了他不平凡的“平凡的美国故事”。还有好几个年轻同学,都有自己做老板,自己开的公司。大家象是在自我回忆,也象是在相互倾诉,很多同学都表示:“听听别人的故事,对自己绝对是个激励。”更有的同学说:“从前总以为别人都比自己幸运,哪想到每个人成功的后面,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我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
聚会的饭菜由当地的一家华人餐馆负责提供。老板也是大陆来的留学生。当他听说是为了我们的校友聚会,竟然异常的兴奋,感慨万分,不仅每样菜都加大了分量,还特意加送了“水煮鱼”和“团圆丸子”,说是象征着海外赤子团聚在他乡。几位筹备组的同学更是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大家一齐动手,搬桌子,摆椅子,接音响,挂横幅,取饭菜,很多同学还从家里带了自己做的小吃和水果。
会上我们还请来了橙县歌舞队来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舞蹈和独唱节目,吴晓林,邹琦当年都是北工乐队的主力,他俩的小提琴合奏功力仍是不减当年。秦大斌喜爱唱歌,也给大家唱了一曲。于丹现在是洛杉矶知青协会的副会长,组织大家玩游戏相当的有经验。她小小的一个游戏,简单容易,把大家逗得开心大笑。年纪最小的龚丽妹妹自告奋勇,要为校友会建立网站,方便大家的沟通和交流。
人的一生艰难坎坷很不容易,在家难,出门更难,生活在国外那是难上加难。我们成立校友会就是要带给大家欢乐,带给大家信心。创造校友之间相互认识,相互帮助的机会。
北理工的大旗终于在洛杉矶升起来了,我们相信北工精神也会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刚刚接到学校的祝贺信,校长会在近期来看望我们。请大洛杉矶及周边地区的同学们与我们联系。)
见笑了,凑热闹,哈哈。
下联:少年,青年,中老年,年年不忘北工。
应届,往届,老三届,届届励志南加。
然子好有才,佩服。
谁再给接一句,我们凑四句送给学校。
您说的太对了。
这么一聊,咱就跟老街坊一样了。
听说紫竹院今年的芍药开的特别地旺盛,艳丽,哈哈!
谢谢。
下联:少年,青年,中老年,年年不忘北工。
请大家也来助兴:
下联:歌声,掌声,欢笑声,声声萦绕心田。
我们以前读大学时也和理工大学的男孩们跳舞 :)
北理工对面是农科院吗?农科院旁边是军艺,南面是北外,北面是人大,回答的对吗?
花大姐真的是我们的“对门”,在中国是,在美国也是。
谁知道北理工的对门是什么单位?
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都娶两回老婆了?)
咱延安来的纪律可严,这种事情做了也不能说呀。
好诗!
谢谢你的上联:我给凑个下联:
上联:亲情,友情,同学情,情情刻骨铭心。
下联:少年,青年,中老年,年年不忘北工。
请大家也来助兴:
道不完前缘北工。
二十年雪爪鸿泥,
喜相逢谈笑风生。
会长城头展风采,
学子海外见明灯。
俺哥哥也是北理工的.
都是帅哥美女啊!
算俺一个,俺小,是个80后,不过也不小啦,媳妇都娶两回娄。
谢谢大哥大姐们,俺今晚上别睡啦,激动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