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养儿子》 | ||
文/子夏浮云 | ||
前些天到机场接从中国渡假回来的儿子,往事回放,这个题目一下子就蹦了出来。先声明咱不是谈育儿经,没有育藤的本事,就想回忆一下儿子这棵石头缝里抗晒经吹的小草。 那年儿子十三岁,刚过了申请飞机上辅助孩子乘机的杠儿。因故他回(北京)我不回,鉴于儿子已有三次单独(在空姐照看下)来往于中美航班,两次美国国内航班的经验。问题不大吧,否则怎么会把十三岁定为杠儿呢? 要命的不是坐飞机,飞机密闭,儿子丢不了拐不去,我放心。飞机上那十几个小时自己安排挺好,有一次空姐还把另一个独飞的小弟弟交给他管理呢。难点在于从东部到北京必须有中转换机。中转是在 LAX,是个大机场,最头痛的是,要从美航换到东航,走外面,自己找那个乱哄哄的国际候机厅和检票口。有难度! 于是我托付LA的好友帮我接机,转机。我扎扎实实的把朋友的手机给儿子写好,兜里几个硬币装好,程序嘱咐好:你下了飞机先找共用电话,照着这个号码拨,接通了告知你到,叔叔自然会在出口等你(你不认识,没关系,他会认出你的,小时见过,照片也给了);若电话打不通,最多两三次,别多浪费时间,你就顺着人群出来,他还是会在出口等你的;见不到,等等,叔叔一定会找到你,带你去登机的,若还是没有就给妈妈打个电话。 听起来万无一失,朋友那一天也是如临大敌,拍胸脯立军令状:绝无问题!不就是接个人吗?小菜一碟儿! 看没看过一部女杀手电影(法国的,香港有翻拍)?那个女杀手,训练出师到了最后考核,一个真枪实弹的刺杀,告知安排好了的逃跑路线;当她一系列血腥追杀冲进说好有暗道的洗手间破壁一看: 一堵死墙!背后追兵即刻破门而入,那是一种何等意外而绝望的震撼? 我一清早叮嘱好儿子:电话号码揣好了,机票护照绿卡放好了,叔叔会在那里等你,不会有问题,不会有问题的。。。目送着小手招着上了飞机。三个小时回到家中,接朋友来电:一切就绪,只等接机,气定神闲我就的坐等报平安呢。 过了良久,朋友惊慌来电:没见到你儿子!咣当,红灯亮。。。!不可能啊,就这么一个出口,他能去哪儿?再等等。又等一阵子,朋友失措再电,我已经和班机人员联系过,乘客出净,你儿子踪影全无! 我的心呼啦的翻着个的跳起来,以我对儿子的了解,他不会不按我指示行事的。“你没接到电话,没有Miss电话?”, “肯定没有!”“那你赶快去国际候机厅看看,我告诉他实在见不到你就自己找过去。。。”。 “天哪,这厅到那厅远而乱,外面走丢了可怎么办?”朋友急忙赶过去。我料定,他会在那里见到我那“稳当”的儿子。 数十分钟后回电“没有!”,“四处找,里外找,别让电话占线。。。”,我心急火燎,但还算镇定,我相信儿子的应变能力,他可能正在外面途中。 老安赶紧火上浇油:“说不定,儿子在飞机上遇到一个讲中国话的人,说我可以带你到那个转机口,下飞机儿子就跟他走了,走了,到不知道的地方。。。”。“嗡”的一下耳鸣头晕了,“不,不会,我告诉过儿子,不要跟陌生人走!”,“可是,他没经验害怕,有人提供帮助,就。。。”,“他不会的。。” 心悸! 朋友电话揪心的频响,气急败坏的报告他往返于两个机厅之间和不断播报寻人启事查问各有关检票口,航空公司的无结果,他希望听到我说儿子给我打电话报行踪,又不敢太多占用电话怕漏掉儿子的来电。 时间分分钟接近起飞了,东航前长长的检票队伍眼见缩短,听着朋友像是要脑中风了“这孩子能到哪里去了呢,可把人急死了。。。”。我天旋地转,把各种最坏的可能性逐一滤过,都觉得不会发生;但是,他人呢?我该怎么办?飞到三千里外的LA去?我这时已经不关心儿子是否能赶上飞机了,但我还是相信儿子。。。 几近崩溃的关头,朋友电话再唱起,长长舒出一口气“儿子见到了,晃悠悠的排在东航队尾呢!”然后,一切回归自然,儿子顺利登机。 错误出在哪里?朋友说“有你这样当妈的吗?你把我的电话号码写错了一个数字!”。我脑子顿时就闪回出以上那个测验间谍的电影:这简直像是我给儿子设下的一个套儿啊? 过后问儿子,怎么搞的? 他说“按你的教导,出来打电话,打不通,再打了两遍也不通;又按你的教导走出来,没见叔叔,又等等还没见叔叔;再按你的教导实在等不到,自己问着就往国际候机厅找,那个机厅挺远的,问着走着,错了,再找,就晚了”。 呼,我倒出一口气“你当时慌不慌,怕没怕,生妈妈的气吗?”, “没有啊,就走呗!”, “怎么不给妈妈打个电话?”, “硬币不够了,而且你不是说不能耽搁太久,怕赶不上飞机吗?” 这就是我的儿子,我了解的儿子,我信得过的儿子,什么时候就那么不愠不火的儿子。别看他看似文静赢弱类,可心中的定力,头脑的安稳却是我一直看好的。说不清是培养,还是天生,从小,我就对儿子的这份特质十分欣慰。 ----------------------- 儿子略微早产,虽然也走过了最初那诚惶诚恐的育儿阶段,生长在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家庭的我,又是懒人一个。慢慢的就回归了我的“自然”-- 对儿子放手多于管束,随其自然多于事无巨细。 理论基础则是:孩子的天性,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教会他一堆知识技能不如教会他一种态度和心理来的实惠。也因此,儿子小时候种种显现独立自主的事件就特别受到我的重视和鼓励。印象深的有这么几次: 儿子两岁半上幼儿园前是由外省来京的小阿姨带着的,有些咳嗽感冒的,我会交待给阿姨给孩子按时吃药。不到两岁的儿子,话还说不全,我指給他药放在柜子上,午饭时记得叫阿姨给你吃。晚上回来小阿姨告诉我“小S中午就指着柜子上面叫唤 “药,药”来提醒我。。。 ”,此后,该吃的药我都同时交代该阿姨和两岁的儿子,阿姨会忘,儿子不忘,屡试屡现;从那时起,我知道交代给儿子的事,就可放心的。 儿子从小属于猴精不睡的类型。午睡的时间,使出我十八般武艺也难以使他就范,常常的我就乏迷糊过去了。 一觉不知时辰,儿子轻声叫醒了我,指指挂钟:“妈妈,该起来了吗?”我打眼一看,两点正!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的看钟,也不知怎么就掐得准点儿,更令我刮目相看的是:我睡时,他不声不响的自娱自乐;一到点儿了,他准把我叫起来和他开玩。。。!小小的人儿,怎么悟出来的? 这事给我的那感觉:儿子真靠谱!同时,灰溜溜的有点郁闷--- 我这妈当的。。? 儿子开始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就像打仗似的紧张:上班, 堵车,收拾,送孩子。。。分秒必争。那是个冬日,常规神速准备好一切,回头一看:那小人把刚给他穿上的衣服都给脱掉了!嗨,那时他自己还穿不好衣服,脱的可真利落,站在小床上示威似的望着我。。。 他是嫌我没有按他的喜好挑衣服穿!这哏节上给来了这么一下子,我醍醐灌顶“这小子发展出审美观了!得,妈妈可以退休了!” 自那以后,儿子天天穿什么都由他自己指点钦定,买衣服若带上他,也都由他挑选颜色 – 甭管我是否喜欢。也因此,孩子很小就很明确坚定的知道喜欢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穿薄穿厚的。 这事延续到他teenager那会儿,更有甚之:穿所有的衣服都是那么一种里面长外面短的邋遢劲头,好好的外衣下面总会探头探脑的露出一截色彩奇异T恤,看着别扭。没见谁这么打扮啊,我多次问询无解,老安说了“你别觉着别扭,说不定几年后就流行起来了”。 儿子穿衣还有一绝就是冬冷夏暖:秋冬穿的薄,抖抖索索的一层,搞得全家人都看着他冷,吆喝着“加,加,加!”,春夏穿的厚,那长的,厚的死不换季,我和老安一见他就出汗“脱,脱,脱!”。儿子自然是油盐不进,从小就自己做主惯了。 老妈,安都会说我“你就由着儿子不管,会生病的”。我的理论是:我该说的说了,他若冷就会穿,若不知冷热,会感冒,病了一次,下次就学乖了。 别说,就这般的放养,儿子身体皮实无病,来到美国后连一次像样的感冒都没有过。相对于很多条件优越或是呵护备加的独生子女家庭,我这小子的抗冷,抗热,抗饥饿的三大韧性,倒有点像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养出来。 从儿子小的时候,我就比较尊重他的意愿,让他自己做决定。小到吃穿玩,大到学什么,来不来美国,反正道理讲清。阴差阳错的,儿子在来美国的第一年间,不得已转了三个学校:由中国到美国,由小学到初中,西部到东部,但是看到儿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之强,适应之良好,那是我非常看重的心理能力。 记得儿子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暑假,他五年级,英语基本上还是哑巴加半聋。我给他报了一个夏令营,本是想让儿子痛快玩玩,好适应美国。没曾想那个夏令营条件很苦,在深山里四不靠。 两周的时间,儿子不想去。我用儿子当时最想要的一个电子游戏做交换:你答应去,我就答应你买;若你受不了就打电话我接你回来,若你坚持一周我给你出四分之一的钱,若你全程坚持,我出三分之一的钱(儿子虽有自己的零花钱,买游戏我还是横加控制的)。 朋友都说“你怎么能放心把他一下子扔到那么一个没有熟人,英文不通的环境中去?”。两周中间打电话,一起去的唯一另个亚裔男孩子,受不了接回来了,儿子说还行,没问题。 两周后接车,看到一堆黑乎乎的小子,有一个跳了下来,伸着着个绑了条ID的小手向我跑来,和其他西裔和非裔的看不出异样。 到了家就狼吞虎咽吃嘛嘛香 — 在这之前,吃惯了北京奶奶的美味中餐,无论我怎么讨教演练都不达标,一次把一整只鸡炖出一小碗的浓缩鸡汤,这个小祖宗还是说没有奶奶的鸡汤鲜--- 那会儿的感觉就是撞墙! 一问才知,两周一天三顿三明治,喝水限量。每天走许多路去游泳,睡的小帐篷,晚上男孩子们叫喊着他听不懂的话,就算把被子死死蒙住头都睡不着,英文张不开口的儿子终于吼出了他的第一句“shut up!” “那你为什么不回来?”,儿子答:“我回来就买不成那个游戏了,我最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就在心里喊着:三分之一游戏,三分之一游戏。。。”,可把我感动了,虽然这游戏不像“共产主义”那么伟大,仅是三分之一,可是精神看到了。 想想我这老妈也够残忍的,就那么咕咚一下把儿子扔进他叫作的“boot camp”,死生自救吧。可是,歪打正着的,孩子就开口讲英语了,不挑食了,知道要为“理想”而忍耐了。。。 后来,他上大学前参加了一次真正的Navy 为期十天的 Boot Camp -- 那种怕家长后悔,只有当队伍被“囚车”拉走后才得以在Video看到的惊心动魄情景。儿子几乎是唯一没有犯错误受训斥,且受着不觉苦学员之一,不能不归功于儿时的磨练。 说起这类事情多的很,都是当妈的最珍贵的回忆。但是细想下来,我不会重复去做的,毕竟有险有惊有未知数的,谁不希望孩子安全呢?孩子就这么跌跌撞撞的有惊无险的长大了,现在出门在外,我更不操心了。我不是个成功教育孩子的好妈妈,但是,粗养的儿子还挺让老妈满意。 Copyright © 2008 zixiafuyun All right reserved 子夏浮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请联系作者 [email protected] |
我家小人今年也13岁,设想。。。汗~
秋叶过奖了!你是第一次说我用对话表达感情的人,听着还真哟那么点意思,我好像是偏爱简短的对话。
精彩好文!
安娜,你可真细心!谢谢!
谢谢子夏姐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