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厉害 唐山;厉害 清华教授

(2022-06-17 08:24:26) 下一个

 

 

 

清华教授诗选:动态清零就是好

文章来源:  于 

植树英雄赞

——一个植树老人的真实故事

有一位老人

他叫漆友朋

他九十二岁 江西人

四十年里

他种了五十七万棵树

荒山不再光秃秃

他造了一座大森林

森林里面

鸟语花香 绿树成荫

森林上空

蓝天白云 空气洁净

老人啊 ! 老人

您用四十年

绿化了一座荒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四十年 多么短暂

在人生的旅途中

四十年 又多么漫长

您的效率 无比神奇

您的坚韧 无人比拟

老人啊!老人

您用四十年

造了一座大森林

您流了多少汗水

您走了多少路程

您磨出了多少老茧

您消耗了多少体能

谁能说得清

谁能说得清

老人啊!老人

您知道吗

五十七万棵树值多少黄金

五十七万棵树

那是价值连城的绿金

您的财富超过马云

您的财富超过李嘉诚

您是真正的大富翁

可是 您把青山献给国家

自己不要哪怕是一角一分

宁愿当普普通通的农民

老人啊!老人

您是当之无愧的植树英雄

土豪有您伟大吗

您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精英

老人啊 ! 老人

能把电话号码告诉我吗

我想打个电话问候您

能把住址告诉我吗

我要亲自登门拜见您

我们伟大的植树老人

2015 年元月(甲午隆冬)写于清华园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观升旗仪式有感

北京城还在酣睡

长安街的路灯还通明透亮

天安门广场

已是人山人海 人海人山

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

来自全国各地

来自四面八方

有的来自海南岛

有的来自黑龙江

有的来自青藏高原

有的来自东海海防

有的来自香港、澳门

有的来自宝岛台湾

有的来自澳大利亚

有的来自新西兰

有的来自欧洲

有的来自太平洋的彼岸

观众中

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也有头发花白的中年人

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也有充满稚气的中小学生

观众中

也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们

有的抱着还在吃奶的婴儿

有的将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有的将孩子高高地举起

有的让孩子倚在自己的身旁

十月的北京清晨 寒气袭人

寒冷 挡不住观看者的热情

每个人都既紧张 又兴奋

每个人都耐心地等呀,等呀

等待着盼望已久的那一刻的来临

启明星渐渐隐退

黎明开始上岗

终于 英姿飒爽

帅气十足的国旗护卫队

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

齐刷刷、齐刷刷地

跨过金水桥

来到天安门广场

雄壮的国歌响起

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

每个人都屏住呼吸

每个人都注视着国旗

大人们无比自豪

孩子们喜气洋洋

那些来自海外的华人

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歌把我带到我的童年

战火纷飞 四处逃难

国歌把老战士们带到

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战场

国旗使我想起了

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鲜红的国旗就是

用他们的鲜血染成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飘扬在南海三沙市

飘扬在北极村的边防哨所上

飘扬在香港维多利亚湾

飘扬在北大仓希望的田野上

飘扬在三峡的大坝上

飘扬在上海的摩天大楼上

飘扬在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

飘扬在东海油田的钻井平台上

飘扬在纽约联合国

飘扬在海地太子港

飘扬在伦敦奥运会

飘扬在非洲南苏丹

飘扬在五大洲、四大洋

飘扬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上

啊!国旗 国旗

您是共和国的象征

您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红彤彤的太阳永不落

鲜红的五星红旗永不落

2014(甲午)年深秋写于清华园

北京赞歌

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

无比宽阔的天安门广场

红墙绿瓦的故宫

气势恢宏的人民大会堂

迷人的颐和园

神秘的天坛

古老雄伟的长城

摩登的鸟巢、水立方

立交桥 一座又一座

大马路 一条又一条

地铁线 通向各个角落

公交线 伸向四面八方

四纵四横的高铁 在这里汇集

四通八达的航线 从这里起航

" 一带一路 " 的构想 在这里诞生

" 一带一路 " 惠及五大洲、四大洋

到处是高楼大厦

到处是花坛似锦

到处是绿草如茵

到处是绿树成荫

到处是欢声笑语

到处是 " 热气 " 腾腾

这就是北京 祖国的首都

这就是北京 祖国的心脏

北京 东方的太阳

北京 东方的月亮

东方的太阳红彤彤

东方的月亮圆又亮

我要歌颂东方的太阳

我要赞美东方的月亮

蒋教授关于诗歌的名言摘录——

生活不能没有诗歌,没有诗歌的生活味同嚼蜡;世界不能没有诗歌,没有诗歌的世界,如同荒漠。一个伟大的时代必定是诗人辈出,诗歌繁荣的时代

诗歌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体验,诗人是写不出诗来的。但又不能将生活体验直接搬进诗中,必须通过提炼加工,才能创作成诗。所以写诗需要生活,但生活并不等于诗歌。

写诗必须是有感而发。诗情源于真情。没有真情,岂能有诗情。没有真情,写出来的诗不是无病呻吟,就是假大空。

写诗需要激情。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我喜欢抒情,但不为抒情而抒情。我写诗的目的就是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前进。

诗人需要天赋,需要生活,也需要多读前人和当代其他杰出诗人的诗作,否则水平无法提高。

凡是形象怪异,不合情理的诗歌,都是无法译成英文的;凡是无法译成英文的诗歌,绝非好诗。

老年人写诗可以锻炼脑力,延缓衰老,因而延年益寿。

读诗是精神享受,读诗能给我们带来美感,读诗能陶冶情操,读诗能升华思想。

 

蒋隆国诗选

动态清零就是好

 

新冠病毒太猖狂

杀死人类千千万

西方政府不负责

群体免疫不抵抗

躺平病毒更猖狂

中国政府最英明

打击病毒不留情

动态清零就是好

打得病毒无处逃

切断毒源保生命

不误生产经济稳

神州大地好繁荣

中国百姓最幸运

宜将剩勇追穷寇

早日驱瘟享安宁

朋友们

请你们忍一忍

封城虽有不方便

挽救了无数老年人

你们也有父母

好好想想,将心比心

老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老人的命也是命

抛弃了老年人

你们活着还有什么劲

2022(壬寅)年初夏写于清华园五味书屋

 

迷人的清华园

荷花池 景色如画

水木清华 胜似天堂

科技园 气势如虹

图书馆 透着书香

大礼堂 玲珑别致

科学馆 落落大方

清华学堂 风格独特

新清华学堂 气派非凡

胜因院 胜似别墅

工字厅 古色古香

二校门 古朴典雅

高大的主楼 宏伟壮观

清华路 横贯东西

学堂路 纵贯北南

两条林荫道 互相拥抱

两条林荫道 通向辉煌

清华路两旁 银杏树婀娜多姿

学堂路两旁 白杨树直插云端

这就是清华园

一个迷人的地方

清华园 迷人的地方

这里既有

水木清华的幽雅宁静

这里也有

荷塘小岛的书声朗朗

这里只有欢声笑语

这里没有忧愁迷茫

清华园 清华园

神圣的学术殿堂

这里有自强不息

这里有奋发图强

这里有行胜於言

这里有天天向上

偌大的三教到六教

偌大的图书馆

自习的学生

将它们挤得满满当当

宽敞的学术报告厅

听讲者 座无虚席

有时甚至 人海人山

下午四点半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莘莘学子奔跑在操场上

啊!清华园

工程师的摇篮

科学家的摇篮

艺术家的摇篮

专家学者的摇篮

学术大师的摇篮

国家领导人的摇篮

中华民族的精英

不少出自这个地方

啊!清华园

你是一个校园

你也是一座丰碑

清华 清华

清芬挺秀 华夏增辉

我的故乡

珠山村——我的故乡

生我养我的地方

它离长沙近在咫尺

就在长沙的正东方向

一条小河从他身边流过

弯弯曲曲地流到湘江

河水清清 鱼儿在水中游玩

小时候 我和小伙伴们

在河中嬉戏 打过水战

我爱这条小河

我是喝它的水长大

没有它 我的童年不堪设想

村南边有一座小山

山不高却俊美迷人

野山花儿漫山遍野

各种树木四季长青

它虽不雄伟险峻

却像一头小狮子

憨态可掬地面向东方

我曾在山上采野果

我曾在山里捉迷藏

过去村民上山砍柴

那时没有柴火 就无法做饭

我爱这座小山

没有它 我的童年不堪设想

春天到来的时候

春风吹得油菜花开放

大地一片金黄

好似铺上了

金黄色的地毯

我爱珠山村——我的故乡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但我也曾想离开这个地方

三天不下雨 土地干旱

连着三天雨 洪水泛滥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

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乡亲们都来看我

我们无话不说 无所不谈

我问他们 现在生活怎么样

由于修水库

没了洪水 也没了干旱

青年人个个骑着摩托车

有的甚至开着奥迪或尼桑

小伙子们西装革履

姑娘们身着各色时装

过去住的是土砖屋

现在住的是小洋房

我站在小山的山顶上

眺望山下的村庄

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

好似一颗颗珍珠

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五分钟就到了永安镇

十分钟直达黄花机场

啊!珠山村——我的故乡

你的确变了样 变了样

我要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

2014(甲午)年初夏写于清华园五味书屋

蒋隆国: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著名英语专家、诗人,翻译家和教育家。1936 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55 年考入中山大学外语系,后考入北京外国语英语学院英语系研究生,是建国后全国首批正式招收的四个英语研究生(时称 " 四大才子 ")之一。研究生毕业后,由当时的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特批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执教四十年,在外语界、教育界和学生中享有盛誉。曾获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和测试学研究,有 " 诗歌翻译家 " 的美称。蒋教授从年轻时起就酷爱诗歌。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作品受到网友的追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此外 , 蒋教授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外大型英语口语竞赛和文艺活动,担任《中国爱情诗刊》总顾问等多个职务。

 

 

上面留言来自文学城

 

@@@@@@@@

下面留言来自微信

 

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