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能回到过去吗?应该是很难,但也不会走向战争,最大的可能是将会继续磕磕绊绊地往前走。我这题目,估计又会引来战猪们的嚎叫,骂我是投降派或者汉奸美狗,上一篇就是因为说关闭领事馆不代表断交更不代表即将开战,引来一片骂声,我回骂得更难听,结果害我评论区被关闭了。
我是反战的,我生活在和平年代,这是我的幸运,我更大的幸运是赶上了改革开放,我是文史专业,虽然毫无造诣,但也看过几本书,深切了解到和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也从无数书本里和影视题材里看到了战争对世界的破坏和生命的屠戮,而且我很清楚一点:我们的改开红利,是建立在和平红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和平,人们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将是沙子建塔,随时倒塌。其实中国人过上和平又安定而且还能吃饱饭的日子,也就短短40年。这方面最大的反面例子就是越南,从79年的对越自卫作战到此后的十余年间,跟中国一直有军事冲突,结果打到最后一看,大家都在发展经济,都富起来了,就他还在玩儿自残式的扩张,终于灵醒过来,不打了,跟中国划定界限,然后闷头搞经济,这两年也搞得有声有色,人民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要说打仗,我这个伪军迷也算稍微知道一点儿常识:中国是内陆大国,历来的强项是陆军,尤其在抗战和内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陆军,最不怕的就是接触战,具体原因我不方便说。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冷兵器时代,除了将帅的谋略和日常的训练有素,士兵的体格、胆量、勇气、格斗技巧都关系到战争的结果,但到了热兵器时代,有些因素转变了,我觉得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虽然人依然是热战的主要因素,但随着科技发展,军事装备也在突飞猛进,越有钱的国家越爱惜人命,越文明的国家越强调战争中尽量少杀人,多摧毁对方武备库,但战争就是战争能,战争中谁也无法做圣人,死人是无法避免的事,这种前提下,当然是多杀对方的人,尽量保全自己的人。所以大家都在装备上大下功夫,努力做到拒敌越远越好,杀敌能用无人设备就不派遣士兵,这也是近些年无人机、精确制导导弹越来越成为毛拉神棍们夜不能寐的重要原因。我以前说过,在高科技武器面前,人不过是一堆会说话的碳水化合物,不管你有多英勇无畏,身体比奥运冠军还强壮,给你一枚炸弹,不到一秒就成为人体渣渣,而要是核武器,瞬间就气化了,连痛苦都没有。我家四代军人,我大舅到死身上的弹片都没取出来,经常在梦中喊着冲锋口号惊醒,老人家一辈子佝偻着腰,也因此未能结婚,他直不起腰是因为受伤较重,腰是佝偻的,胳膊是僵直的,活动范围有限,听我妈说,我出生后大舅稀罕得不得了,他想抱我,但他只能双手平托着我,没办法像正常人那样把我搂在怀里,贴在胸前。所以说,那些动不动就鼓吹中美对立甚至中美开战的人,其实都是没尝过战争滋味的人,也没有深入了解过战争,但神剧肯定看过不少,而且他们也不打算上战场。无论说可以牺牲10亿人的历史学家,还是说可以牺牲掉西安以东的某少将,他们和他们孩子上战场的概率完全为零。我之所以说上面这番话,是因为这两天看了很多资讯,无论大媒体还是自媒体,不是翻来倒去的报道成都领馆有多么狼狈,就是鼓吹“放弃幻想,准备战斗”,这些人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增加一千枚核弹头”类似言论的鼓舞?我觉得发展国防这个事情,最好还是低调一些,因为我们毕竟没到可以完全不把美国放在眼里的地步,你这高调嚷嚷要挑战美帝的核武库,这不是给国家添乱吗?也为美帝遏制中国公然递刀子,比如下面这个截图(这位作者就是那个“一个高中生写给方方的信”的作者)。看看这位老兄,已经替白宫向中国宣战了,也已经宣布了中国进入战争状态。目前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反对中国现在已经几乎成了美国的一项政治正确的基本国策,在这一点儿上,无论是已经被抛弃的桑德斯还是拜登,或者川普,乃至参众两院,我觉得他们是一致的,无非就是拜登当选,可能会先强势后谈判,但老眼昏花、体力不济的拜登能不能当选我很怀疑。新冠疫情加剧了中美冲突,从疫情前的贸易冲突到今天的经贸、政治,乃至军事,全方位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对各自的国民也不利,但俄罗斯和印度无疑将成为最大赢家,再就是中国周边的小国,别看国土不大,野心也都不小,所以我对中美冲突的基本态度就是:不要蚌鹬相争。具体来说就是,原则问题,比如台湾问题,各自尊重,搁置争议,先不要谈,留待以后再说;再比如已经发生的冲突,比如疫情的甩锅,贸易的争端,中美两国都不要继续扩大化;可以继续合作的领域,比如已经达成的第一阶段的贸易协定,应该继续走下去,WTO的条款,该兑现的还是要兑现。除了这些看法,我在此也要给那些叫嚣开战的人泼一瓢冷水:不错,中美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和冲突,但这不能成为预判中美会走向战争的证据。历史上类似的冲突和矛盾在中美两国之间多次上演,但没有一次曾酿成战端。我们从朝战说起,那时候我们跟美国已经开战了,按说冲突应该是大得不得了了,可是后来不是还是逐渐缓和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吗?今天的冲突,我想,无论如何也不会比70年前更激烈。(而且即使是朝战,中美两国一个叫抗美援朝,一个叫联合国军,都是打着为了帮助他人的旗号大打出手,都不肯赤裸裸地以自己国家的名义硬钢,美国飞行员隔着座舱看到中国的战机里坐着毛子飞行员,回去报告还被长官训斥:那只是一个鼻子比较高的中国人!大国博弈,都悠着劲儿呢,战猪式的社交媒体看多了,容易得狂躁症。)固然有共同对付前苏联的原因,但即使在前苏联解体后,中美之间也曾有过在旁观者看来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比如1989年到1990年,美国联合西方多国制裁中国,再比如前南使馆被炸和南海撞机,哪一次不比最近的危机更严重?尤其1995年李登辉访美,中美两国关系降到代办级,是中美建交以来最低点。(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国家之间外交关系分为大使级、公使级和代办级三种。大使级为最高级。大使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地国高级官员谈判,代办级一般称为“临时代办”。)至于说针对共产党的法令,比如不准中共党员进入美国,这类说法至少我在美国的主要媒体上并没见到报道,即使中美冲突甚至开战,也绝无可能从今后两国政府再不打交道了,难道打仗不谈判?那么只要政府之间要打交道,白宫不跟中国的执政党打交道还能跟谁打交道?而且美国政府怎样认定每个中国入境者的党员身份?所以我老说,见到信息一定要分辨,不管你是亲政府还是批政府,都不该别人说啥就信,一定在现有条件下多做思考分析,看到某总编煞有介事地抨击美国禁止党员入境的假新闻,我只能说他带节奏带得都以为自己是舞神了。其实就连禁止抖音和微信的说法,也不靠谱:只是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抖音的海外版Tik TOK,并不存在民间不准使用这两种社交软件的法令----一是美国政府不会这么做,因为这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侵犯了言论自由,二是美国政府没能力这么做:能下载微信的渠道太多了,管得过来吗?而且微信主要是华人在用。插叙一句:1962年,中美关系不好,中印冲突,肯尼迪答应了运输机和一些装备,但是战斗机迟迟不给尼赫鲁,应该就是考虑到不想和中国撕破脸,到了1969年珍宝岛引发的一系列危机,美国做了调停人,这次是帮了中国;再到1979年邓公访美,提前打了招呼,所以一个月的中越之战,美国啥都没说,而到了美国打伊拉克,中国也投了弃权票……这也是我在上文提到除了英国,就是中美两国相契相深,相爱相杀最多的一对儿伙伴。中美两国相互依赖到什么程度?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创造出一个新词叫做“中美国”----Chimerica,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当然,距离“中美国”的提法已经过去13年,这13年来中美之间发生了很多变化,当初美国急需新的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以广袤的国土和十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合作伙伴,如今13年过去,又到了时局变化的时候,但此时此刻中美两国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离了谁都不好过,所以尽管矛盾重重,但是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不然我们为什么选成都领馆而不选北京或香港?美国真的就想跟中国直接开整吗?我觉得肯定不想,因为中国有十亿人口和巨大的民间储蓄,尤其政府不差钱儿,美国不跟中国合作,那么会有其他国家跟中国合作,是的,他可以围堵中国,但中国如今已经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基本够使的设施和技术,产品还是会源源不断地输出的。那么中国真的想和美国掰脸吗,我觉得除了那些带节奏的人和真正的SB,没人愿意和美国绝交,因为要发展经济就得多交朋友,尤其是全球第一强国,他掌握着全球市场的诸多话语权,我们为什么要得罪他?除了原则问题不让步,多数涉及生意上的事情,我觉得是可以谈的,毕竟我们需要他们的资金和技术,他们需要我们的市场,而且,内循环何尝不是内卷化?两个小孩都卖烧饼,出摊前家里人规定:再饿不准吃自家饼子!但这俩孩子没去大市场,而是在一个无人的荒地里卖饼子,结果甲小孩饿了,用一个铜板买了乙小孩的一个烧饼----反正没吃自己家的,合规!乙小孩也饿了,就用这个铜板也买了甲小孩的一个烧饼,等到天黑,俩孩子的烧饼全卖完了,但交易额就是一个铜板。所以中美两国交恶归交恶,但真要说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我觉得这观点不靠谱儿。现在这态势吧,我觉得颇有点儿见不得也离不得的架势,就是因为利益纠葛,不然你看当年朝战,说打就打,因为大家没有共同的利益,只有敌对的情绪,1962跟印度、1969珍宝岛也是说掰就掰,现在就不行了,和平发展这么多年,大家多多少收都有些生意上的往来了,尤其跟美国,交易额最大,真要走到那一地步,我觉得这世界得多疯狂?我不敢想象。1962年中印冲突,印度大败,两年后尼赫鲁郁郁而终,在去世前一年,反思了这场局部战斗:“如果我们能预见后来发生的事情(指印军惨败),我们会是另一种做法……印度从与中国的战争中学到了----这个世界容不下弱国……我们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中。”让我说尼赫鲁这话不对:这个世界是能容下弱国的,那么多弱国、小国不都活得好好的?只是容忍不了弱国装强国,印度最大的误判就是以为自己是强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