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回国荷包瘪瘪 心虚气短

(2012-12-11 11:56:03) 下一个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回国荷包瘪瘪 心虚气短(图)

文章来源: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7876 次)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12/11/2120849.html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们

最近这些年,我常回国。

每一次回国,总会在心头悄悄地涌上些许奇怪的念头,这些意念随着回国次数的增多愈渐高涨,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疑惑:如今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究竟有多么富裕?而在海外的华人究竟又是几多寒酸?

显而易见,与美国近几年持续性经济低迷的状况相比,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使曾经落后的中国,一跃成为一颗耀眼的巨星,星光炫目而灿烂!世界各国,不管乐不乐意、承不承认,都不得不关注这个东方巨人苏醒后的地位和举动;而我们——‘中国人’概念里的一个小小构成元素:海外华人,又从其中能获得或感受到了什么 ?

这个问题,我每次回国都在心里悄悄地问自己,问过N次,不知能在这里上网的海外华人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这次回国,虽在几处走了走,但大部分时间滞留在上海,我对上海并不熟悉,只把心里生出几个小纠结们分享一下,所述全是自己的一面偏颇之词,若有不周,欢迎砸砖。

上海是中国的国际大都市,与别的中国城市相比,它除过霓虹灯,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摩天高楼,一栋紧挨着一栋,遮天蔽日;人,人,到处都是人,熙攘拥挤的人穿梭在车流和楼群之间……

我从地域空旷、‘鸟不生蛋’的美国归来,第一个感觉就是唿吸的紧迫和不轻松、以及心理上的拥挤、压抑,仰头望上去,几十层高的住宅楼群的显得愈发伟岸、一个挨着一个密不透风,感到它们随时都会把我压倒、淹没,地上的人愈发渺小如草,挤挤拥拥地像蚂蚁一般,四处流动、忙碌着……

当然,上海自有其独特的地方:中国人多,外国人也多。

另外,贵。

所有东西的价格出奇的贵。

1.出租车费

不可能总是靠朋友接送,我刚到上海初期的几天,出入仰靠出租车代步,几天下来,荷包瘪瘪,招架不住了。

每次坐在出租车的后排,司机倒是四平八稳地开,但我的内心就不淡定了,龟缩在心里那阴暗的心电图曲线啊…….起伏得那叫个剧烈、尖锐!

只要出租车在红路灯前停一停、上下班或午饭时间高峰期在交通要道堵一堵、师傅开错路再多绕一那么一圈…….我就忍不住偷眼看前排,不是看人,是看前排的计价器!

计价器上的数字蹭蹭地往上跳,一跳、二跳、三跳、再跳…..明明预估的是5、60块钱内的路程,就那么跳过60、70、80、90、100、110…….我立马感到心虚、气虚、荷包虚,胸闷的一股浊气直冲脑门,恨不得跳下车,效仿红军二万五…..心脏由不得我控制地剧烈地跳!狂跳!想跳出胸口透透气…..终于到达目的站,我递上两张百元钞票,接过一把十块、五块不等的小票,落荒而逃,抚着一惊一乍起伏不息的胸口,借用国内流行话,不甚重负地长叹一声:我那可怜的小心脏啊!

从国外回来的土华人咋地就这么没出息呢!

我还有回程呢!

几次经历一惊一乍的情绪跌宕后,为了我的荷包不再瘪瘪,为了我那可怜的小心脏不再受到骤然的惊吓,我,不敢再频繁坐出租车,而是变成了上海地铁的常客,从来不识路的我,手拿地图,领上公主,把各大要站四个方向的地铁进出口,摸了个门儿清。

环境造人,也塑人。

2.荷包

在美国,短则几个星期,长则个把月,只要驾照、几张常用的信用卡和保险卡在,我几乎不会真正翻开钱包查什么,钱包夹层里面的那几张1、5、10、20块的零钱好像一直就躺在里面,很久也派不上用场。当然,习惯刷信用卡是一回事,但钱包若有100块现金,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低就花得—光而净———我的意思是,我虽是小户人家长大的孩子,生活习惯不奢侈,但也不会苛刻自己,应该不存在刻意节省的嫌疑。

在上海那些天,我每每出门前,必要做一件事:检查钱包。

我查看的唯一要素是确认荷包里有几张百元RMB,7-8张是必须的,有那么一小沓在身,心才会安稳,算是打肿脸充胖子,预防我的小心脏不再被惊吓。

我家亲戚说:现在手里的那张一百块,就像一张擦屁股纸,随便上哪儿擦一下就没了…….

去年,在北京,一个出租车司机豪气地说:现在有钱人满大街儿都是,您就是手上拿个十万现钞在路上数,人都不待正眼瞧您一眼…

 

3.物价

上海有好几个类似于美国Mall的购物中心,但建筑的规模更大、装潢更奢华,国际各大品牌店似乎都有,仰头望上去,从一楼到六楼金灿灿银闪闪,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为一体,我和公主进了几家店(精品店?专卖店?店名记不得了),翻开几件衣服和包的价码牌:4000、5000、8000……..一路往上不封顶,我们互相对望一下,绝尘而去,永不踏入!

无非就是在美国商店常见的衣物,但这样的高价格没见过。

公主很懂事,说:妈咪,咱回美国买吧。

购买日常食品的去处是法国的家乐福(Carrefou)、英国的TESCO、美国的沃尔玛等,服务一般,谈不上热情周到,只能说,但还好吧!一句话,中国式的服务。物价不能说太贵,但也不便宜,巴掌小的一块三文鱼价格是70-90RMB,也有便宜的东东,但不敢买,不知里面是否含非法添加物。

另有一家店叫City Shop,散布在城市的各处,是一家专营进口食品的超市,凡在国外超市里能看到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基本在这家店都可以找到,奶酪、Salami、花生酱、果酱、红酒等……全是国外原装,看到有姚明牌的红酒,价格是1000RMB左右,还有新鲜烘烤的全麦、杂粮面包,店里设有各种品尝盘,上面摆着切好的各种食品供顾客取拿,旁边有牙签、餐巾伺候,购物环境舒适,温馨,但价格不菲,本以为这样的店顾客不会太多,但我,一个美国回来的乡下土人,太错了!

顾客摩肩擦踵,只有……不到10%是白人吧,90%的是中国本土人。

在这里徜徉的中国顾客,人人看似娴静稳重,知书达理,他们,还有她们,个个屏息静气,嘴里念念有词,娴熟顺畅地阅读着上面标注的各种外文说明,英文、德文、日文……看着他们气定神闲的购物气度,我一方面惭愧自己的小家子气,一方面在心中琢磨:他们是上海精英层的白领、金领?还是海外网站上常常议论的‘海归派’?

我家公主再次发话:妈咪,咱回美国再买吧。

她想吃一种冰淇淋球,一小盒单只装的价格是5、60元,不记得是什么牌子,只知道在美国随便一个超市常常看见。

 

4.称谓的迷惑

公共场合,以前称唿女性一律为“小姐”,自“小姐”二字跟性工作者直接挂钩后,现在称女性为“美女”,男性是“帅哥”,随便走进一家餐馆,顾客嘴里‘美女、美女’的唿声此起彼伏,刚开始我很较真,凡在我眼里不是真正的“美”女,便心存障碍似的,一律叫不出口,倒是我家公主识时务:“What’s wrong with that? Be cool, Mom。”

OK, 我要酷!

在几天的心理纠结和挣扎后,剔除了心理障碍,我见女人,张嘴叫“美女”,见男人,咱叫他“帅哥”,谁知,回到家乡,跟亲戚在商场熘达,有个‘美女’,为了推销,凑近亲戚,张嘴招唿:“美女啊,你看……”,

亲戚抬眼一瞪,一脸正气,斥责道:“别叫我‘美女’,叫我阿姨!”

她立马换成一副尊敬的嘴脸。

可怜我煳涂了!除了刚刚被叫‘美女’所滋生的膨胀感荡然无存外,心理又被扭曲了一回。

问题是:我怎么办?

从今以后,见了女人到底是叫不叫‘美女’?叫不叫呢?叫不叫呢?叫不叫呢?

还有,被叫‘美女’后,我到底是应不应?应不应?应不应呢?

4.交通

中国还是中国。

相比别的城市,上海就是上海,国际大城市,好一点吧——只能这样说。

也就是说,红绿灯已经不完全是路边的摆设品,在大的十字路口、交通要道上,它叫红绿灯,但是在中等或偏僻的街道,你若是把红绿灯仍当红绿灯用,傻吧,你!旁人火眼金睛立马识别:你不是乡巴佬、就是国外回来的土冒。

车永远优于行人,而行人永远忽视司机,照旧一副漠视车流、视死如归、撞死不需要偿命的态度。

我家公主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却很少看到路上有车祸、事故,美国人那么遵守规则,可是事故不断,天天听到救护车、警车长鸣不衰……

呃?……有道理!是中国司机的车技高超?还是……因为是中国啊?

5.空箱子

以前回国,箱子里角角落落都塞满了盘算好送人的小礼品,贵的买不起,便宜的还可以拾掇出一堆;再返回时,箱子里鼓鼓囊囊地挤满了国外不易买到的土特产。

近几年,出入国门时,除过换洗衣物和几瓶深海鱼油外,箱子咕咕咚咚的空荡。

回去时,亲人说:国内什么都买得到,不用带了。

再回来时,土特产基本在国外的华人超市都能买到,其它的,已经买不起了!

都说,现在来国外旅游的国人富得流油!名牌这个、名牌那个,在他们眼里,似乎美国满地货物的价格低廉到像不要钱的垃圾,任你用脚勾。我曾收到过广告邮件,是国内大旅行社、网站打出的广告:圣诞、新年往返美国、欧洲机票优惠,让你轻易到美国、欧洲扫货….

一个‘扫’字,可见人们购物的情怀有多高涨,荷包之内容有多丰厚!购物的气势有多么豪迈!

国人们确实有钱,很有钱,但,换句话疑惑一下:是不是国内的物价高的离谱?

那么,如今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究竟有多么富裕?而在海外的华人究竟又是几多寒酸?

这次回国,我感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咱还是回美国买吧。

照这么说,美国物正价廉,是购物天堂。美国的乡亲们,咱们有福了?

NO!30年的房贷款?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退休?…….

面对今天的中国富人,不管贪来,还是赚来,我们,海外华人是不是多少有点失落?抑或,酸葡萄心理?

也许?

或者…..你说呢?(作者:慧慧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