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最令我神往心驰的地方,那就是旧金山(英语 San Francisco 圣弗朗西斯科),而导致了我对这个城市的如此神往的,则是一首我百听不厌的美国流行歌曲“圣弗朗西斯科”:
“如果你来到旧金山,请在头上戴上花环;如果你来到旧金山,会遇到和蔼可亲的人;如果在夏天来到旧金山,你将邂逅一个爱的聚会,街角巷口,到处都将是头带鲜花的人。。。”
在我踏上美国这块土地的时候,这首歌在我脑海里已经飘荡近十年,而在美国生活了多年之后,我才了解了这首歌的背景,并认识到它竟然代表着我曾经迷恋过的,更一度风靡欧美甚至影响世界的文化 - 嬉皮士文化。
嬉皮士是在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和平的反传统文化运动。从语义上“嬉皮”(“ Hippie ”)来源于“ Hipster ”,指流传在 40 年代的爵士音乐迷。因其自由自在的音乐形式和这些人的打扮,得到嬉皮士们的追随并沿用了他们的名称。嬉皮士们从开始少数人(主要在艺术思想界)因情投意合而聚会开始,经过大量的艺术宣传 ( 尤其是音乐 ) 以及和平聚会式的形式,最后形成了对美国和西欧的主流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亚文化。嬉皮文化提倡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反对传统文化对个性的束缚 (尤其是基督 - 犹太教文化为主流的美国中产阶级文化),同时也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下的在社会中泛滥的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推崇回归自然的生活习惯,更崇尚自由恋爱,和无拘束的性生活等等。嬉皮士文化还从西方文化的早期思想(古希腊),欧洲的原始多神和自然崇拜( Paganism ,和一神教相对抗的),以及东方文化如佛教,印度瑜伽等等哲学思想中吸取营养,把在少数艺术家思想家中的人生观普及成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群体意识形态。
嬉皮文化是二战后的“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延续,参与者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在 20 世纪早期,嬉皮士的生活作风和观念早已在欧洲尤其德国(“前嬉皮士”( Proto-Hippie )就产生了。在 20 世纪中期,嬉皮文化观念开始流传在美国的各大城市,尤其是纽约和旧金山的艺术人士和年轻人中间。爵士和摇滚乐以及民歌都是嬉皮文化的“灵魂”。最著名的披头士,滚石乐队,和美国的很多其他歌手,如吉米·亨德雷斯( Jimmy Hendrix ),鲍勃·德伦 (Bob Dylan) 以及琼·贝兹 (Joan Baez) ,等等,都是在嬉皮文化中影响甚大的乐队和歌手。
毒品在嬉皮士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嬉皮文化强调个人实现,强调人的自我觉醒,所以通过毒品来制造迷幻心理状态以达到完全的自我沉醉,是很多嬉皮士的“正常”生活方式。
从更广的历史视角来看,嬉皮文化的精神其实是断断续续地发生在历史的很多不同时期,并产生在几乎任何一种文化中。它的主要哲学精髓就是一种对抗正统文化意识对人性的束缚从而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最早的嬉皮士,要算古希腊的反正统学术的迪欧吉尼斯 (Diogenes) 。较为近代有法国的卢梭(卢梭的哲学倡导和他的生活不太一致,有伪君子之嫌 ),美国思想家索罗 (Henry David Thoreau) 。更不必提历史上无数的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们。中国的老庄哲学,尤其是庄子的思想,和嬉皮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所以老子庄子,以及在道家影响下的很多画家如石涛,八大,以及扬州八怪的金农,都或多或少地可以被冠之以中国的“嬉皮士”。
人类社会的历史,似乎总是在收敛和放纵之间摇摆。在正统的文化对人性束缚到一定的时候,总有一种反作用力出来,给被捆绑已久的人性找一些“借口”得以释放。虽然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我们都总能看到有着能代表嬉皮精神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但作为一种群体意识形态,美国的嬉皮文化运动,不能不说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次,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上达“阳春白雪”下至“下里巴人”文化革命。
1967 年的加州,嬉皮文化的在氛围积累到饱和状态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季节:“爱的夏天” (Summer of Love) 。
“爱的夏天”不是单纯的一个的浪漫词汇,而是指持续了整整一个夏天的多达几十万人参与的文化现象:一个在旧金山的海特和阿希贝瑞( Haight-Ashbury )地区 – 也是嬉皮士们长期的聚集中心 - 为中心的类似部落式的聚集。它的前奏是同年一月份在旧金山金门公园举行的大聚会( Human Be-In ),反抗加州刚刚颁布的对 LSD (一种迷幻毒品)的禁忌法案。这个聚会导致了海特和阿希贝瑞区成为了美国的反主流文化的中心,成为广大嬉皮士众心所归的圣地。由此嬉皮文化的倡导者为了扩大影响,鼓励全国各地的嬉皮文化人士在同年夏天来到旧金山聚集,体会和传播嬉皮文化,并把这个将要来临的夏天称为“爱的夏天”。此后媒体为这个夏天的到来不停地打广告,“爱之夏天”便深入人心,为很多嬉皮文化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所心往神驰。
如果说一月份的这个金门公园大聚会时“爱之夏天”的前奏曲,六月 16 日到 18 日在蒙特雷(离旧金山一百英里处的一个地方)举行的“蒙特雷音乐节”( Monterey Music Festival )就是它的序曲。 “圣弗朗西斯科”这首歌就是为这个音乐节而作。此歌曲由约翰·菲利浦( John Philip )创作,司格特·麦肯热 (Scott Mckenzie) 演唱,在这个音乐节一举成名,同时登上英美两国的流行歌曲排行榜首。之后这首歌也成了“爱的夏天”的“圣歌”,被广大的嬉皮士们在街头巷尾传唱。
三天的音乐节的序幕拉开后,正值 6 月份学校的学年正式结束之时,嬉皮士们纷纷开始了向旧金山的朝圣之路。旧金山这个城市,尤其是海特和阿希贝瑞区立即遭受了多达几十万的“头戴鲜花的孩子们”( Flower Children )的“大军入侵”。不光是青少年,还有广大的成年旅游者,艺术家,自由派人士,都纷纷涌入旧金山,然后回归自然“部落”般地“群居”在一起的,享受嬉皮文化所倡导的一切:免费食品,住宿,毒品,以及“免费的爱”。
这是个浪漫的夏天,一个自由的夏天,一个美丽得近乎不真实的夏天:广大的自愿者们组织了无数免费的生活供给,医疗服务,众多的嬉皮文化爱好者捐献了无数生活用品,所以人们似乎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原始社会,每天都载歌载舞享受免费的音乐会,每天都可以在免费商店“买”到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还可以免费拿到迷幻药品。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人人都不需要工作,金钱不再有任何用处,甚至有人大把地焚烧美钞。然而,渐渐地,这个不现实的夏天变得“现实”起来 - 超载的人口,混乱的公共次序,最终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后果:公共次序混乱,卫生条件极差,疾病横生,到处都是病态的或者滥用药品的人。 “爱的夏天”的旧金山,终于变成了一个流浪者们无家可归的“贫民窟”。
10 月 6 日,在嬉皮士们自发演出了一场摸拟的“嬉皮士葬礼”,宣告“爱之夏天”的结束之后,人们以蜂拥而来的同样的速度,撤离了这个梦幻般的城市。
“爱的夏天”虽然最后如梦一般失散了,但它的影响是非凡的。嬉皮文化由此得以在美国的大肆传播 - 在之后的三年,美国各地到处都兴起嬉皮文化艺术,甚至政治活动 - 最著名的是嬉皮士们提出的反战口号:“制造爱,而不是战争”( Make love, not war ),在反越战的斗争中充当最激进的主角,最后动摇了美国大多数人对越战的态度。
嬉皮文化是在 70 年代开始后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最后终于被主流文化所淹没。嬉皮士的形象,也从一开始的自由奔放的音乐家艺术家,跌落到无所事事的贪图性解放的吸毒者,为中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所排斥。然而,嬉皮文化的精神影响却留存下来,在艺术中,音乐中,尤其爵士乐,摇滚乐和其他非正统音乐形式中,那种追求人性自我释放的精神,成为和美国中产阶级死板的基督犹太教传统相对立的一股永不退色的文化潮流,是美国多元文化中永远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就像在纪录片“美国历程 - 爱的夏天”( American Experience – Summer of Love )中的解说词提到的一样,嬉皮文化所提倡的神秘主义,乌托邦理想,只可能在少数人中实现,永远不可能为成千上万的人的大众生活方式。也许,人的任何一种理想主义,都不可能在大多数人中实现。不过,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理想,这样的“不现实”的追求,现实才不至于被单调和无趣所窒息。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完美人性的追求,才导致了人权运动(妇女,黑人,同性恋,等等)的产生,导致了多元文化的出现,导致历史的向前推进和人性的提升,也才使 60 年代的美国,成为美国文化史上色彩最绚丽的一页。
正是这个色彩绚丽的多元文化的美国,才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听到的这首歌曲“圣弗朗西斯克”时“见”到的美国 :一个色彩艳丽的梦想世界,一个阳光明媚,充满了头戴鲜花的“孩子们”的人间天堂。
谢谢你的评论和跟读和鼓励。这篇文章的确动用的感情较多,从头到尾听着这首歌写出来的。
昨天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美国逸事”,这一片最精彩!谢谢!
thanks!
不完全反对你的观点。我在文中也有引用:“只能在少数人中。。。不可能在大多数人中。。。”
嬉皮文化作为运动时消失了,从短期上来看是“失败”,但它的确影响非凡,并且以美好的影响留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现在有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美国人都怀恋那个时候的多彩多姿的文化,尽管知道它的不现实的一面。
关于毒品,还是有很多可以争论的灰色区。加拿大大麻合法,美国最后总可能也会走向这条路。有些毒品其实和烟酒的作用差不多,被很多人妖魔化了。
首先说明,对事不对人,只是评论嬉皮士文化。
嬉皮文化强调个人实现,强调人的自我觉醒,追求人性自我释放的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或追求,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去实现,实际上是如何做。
嬉皮士通过毒品来制造迷幻心理状态以达到完全的自我沉醉,是很多嬉皮士的“正常”生活方式。 这就代表了嬉皮士逃避现实,最后走向死路的本质。大家都知道,毒品成瘾就没救了,为了毒品六亲不认,什么丑事恶事都会做。
这就是真实的嬉皮士后果,也是嬉皮士运动的顶峰:
这是个浪漫的夏天,一个自由的夏天,一个美丽得近乎不真实的夏天:广大的自愿者们组织了无数免费的生活供给,医疗服务,众多的嬉皮文化爱好者捐献了无数生活用品,所以人们似乎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原始社会,人人都可以不工作,每天都在载歌载舞享受免费的音乐会,每天都可以在免费商店“买”到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还可以免费拿到迷幻药品。然而,渐渐地,这个不现实的夏天变得“现实”起来 - 超载的人口,混乱的公共次序,最终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后果:公共次序混乱,卫生条件极差,疾病横生,到处都是病态的或者滥用药品的人。 “爱的夏天”的旧金山,终于变成了一个流浪者们无家可归的“贫民窟”。
享受嬉皮文化所倡导的一切:免费食品,住宿,毒品,以及“免费的爱”。---- 嬉皮士只顾自己的享受,没有付出,没有劳动,没有贡献,没有社会责任。这样的坐吃山空的文化,提倡毒品与性自由,只能扰乱社会,危害社会。
嬉皮士文化完全不是对完美人性的追求,而是对人性,对社会的破坏,宣扬的只是人性当中自私享乐的一面。
值得说明的是,嬉皮士文化,是由一些自由派的音乐人倡导,并经由他们的粉丝们推广的。这些音乐人有了众多粉丝,可以有大批的金钱。食品,住宿,毒品,以及“免费的爱”,对他们都不是问题。特别是,嬉皮士文化与毒品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粉丝,因而这些音乐人可以在"文化"的光环下,从粉丝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免费的爱"。但是,那些粉丝得到什么?粉丝还要回到现实生活,面对柴米油盐。
所以说,嬉皮士文化在实际效果上,是一些推崇享乐不要责任的音乐人,为了他们的个人利益,而毒害了众多粉丝与社会的文化现象。
再次说明,对事不对人,只是评论嬉皮士文化。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