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大草原上一只远征的骆驼

大草原上的一只骆驼,她跋山涉水,又找到了另一片草原。
正文

我的故乡新疆 1

(2007-04-10 16:29:54) 下一个
新疆“最美”候选之一:巴音布鲁克草原




在草原上,最美的景色是由遥远的距离呈现出来的,它存在于草原空间的深度之中。你的身后是遥远的雪线,是的,你还会看到星星点点的蓝色,紫色,那是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他们以渺小而娇艳的生命,呼唤着大草原,于是草原便以它绝顶的绿拥抱它。南来北往的天鹅是这片大草原上的公主,它们以高贵的身姿驻留于这片蓝天碧水之间。 
 
    巴音布鲁克,古称尤鲁都斯---突厥语为星星平原。地处天山深处,面积22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500米至2500米之间,是中国仅次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第二大草原,中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 

    巴音布鲁克,蒙语的意思是永不枯竭的甘泉。这里水量充沛,犹如群山中的水乡泽国。巴音布鲁克草原共有大小13处泉水,7个湖泊,这里还有20条河流,是开都河的发源地。开都河在西游记里叫通天河,它九曲十八湾的迷人身姿常常成为旅行者难忘的记忆。事实上,全长516公里的开都河弯道多达1142处。真可谓曲折之水向东流,千曲百折始到头, 

    这是一个草和花的海洋。在如荫的茅草,苔草,蒿草,松草之间,盛开者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这里的牧草是真正的酥油草,养育了著名的天山马,巴音布鲁克大尾羊,美丽奴羊,牦牛和双峰驼。这里地势舒缓起伏,站在一座低矮的山坡上,就能眺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丝绒般的地毯,铺向每一片原野,每一道沟谷,每一座山岗。在这如织的地毯上,缀满涓涓细流,缀满一汪一汪的湖泊。远观,它们是如星辰如钻石般的灯盏。 

    早在2600年前, 这里就是姑师人的游牧地。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1773年定居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从此,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成为土尔扈特人的家园。 

    由于巴音布鲁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她就不只以广袤的草场而闻名,也成为人们探幽寻访之地。1984年,藏传佛教的活佛班禅额尔德尼来此并驻足留连于天鹅湖畔,更为巴音布鲁克增添了新的光彩。 

    如果说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一幅巨大画卷,天鹅湖就是这幅巨画的灵魂所在。而且,它可以永久地悬挂于心间。 

    举世闻名的天鹅湖是巴音布鲁克七个湖泊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我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它是一个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的天然高原沼泽地,由无数大小不等的湖泊,以及状若游龙、蜿蜒盘旋的开都河组成,这里是国际候鸟南迁北徙的重要通道,是各种珍贵鸟禽最钟情的乐园。全国四大天鹅中,有三种在这里栖息。雁鸭类种数占我国雁鸭类的三分之一。1980年,这里被划为我国第一个天鹅保护区,后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宽度为40多米的开都河在平坦辽阔的草原上,弯延曲折,如同一条洁白的哈达,跌落在草地上,被风轻轻扬起,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壮丽景象,它一直延伸到天际的尽头,明亮、寂静、凄美。 

    理所当然,天鹅成为当地蒙古族牧民心中的神鸟,蒙古族视白色为纯洁、吉祥、崇高、幸福的象征。吃的奶、奶制品是白色,住的毡房是白色,羊群是白色,敬献的哈达也是白色的,洁白的天鹅就被当地誉为神鸟,吉祥鸟,幸福鸟。 

    在草原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准随意射杀任何一只鸟类,包括丑陋的乌鸦、秃鹰,而天鹅则受到格外的保护和庞爱。 

    天鹅是中国1200种鸟儿中,体型最大的鸟,它们有着洁白如雪的羽衣,颀长优美的体型,从容不迫的雍容,飘飘欲仙的翱翔。 

    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活,度过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光,当天气变冷,它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王琦铭摄 

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地名,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面的楼兰国,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罗布泊涨水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两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上世纪50年代,湖水面积又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然而到到了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失去水源补给,1972年全部干涸。  
 


  罗布泊湖面每一次缩减都留下湖盆边缘痕迹,形成耳轮线。滞留的湖水使湖滨强烈积盐,不断积聚的盐分使表层盐壳向上挤压抬升,在地表呈龟裂状。高度集中的盐分析出盐晶,形成较强的光谱反射性能,构成卫星照片上色调较浅的耳轮线。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 “罗布泊”这个神密的名字,曾经有多少人为之向往,又有多少英雄志士将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

  2000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明篇,发表过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与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更多神秘色彩。

楼兰古城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那里暂时休憩。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楼兰城中最显眼的建筑区遗迹是城中部的“三间房”。这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惟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对着南城门。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衙门府所在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