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
2016 (1)
2021 (34)
2023 (39)
人的智商是固定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商,但这必须在每个人花同样时间学习的情况下才能比较。一个智商差一点的人,如果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成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高智商但花时间少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有满分在封顶,所以在一大群成绩都名列前茅的学生中智商是参差不齐的。而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在大量成绩特好的学生中必须找正真智商高的。
这就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了。智商特高的孩子,成绩好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可以有精力去从事课外活动。而智商差一点的孩子,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搞学习,就没有精力去从事课外活动。
(提高智商方面的个人解决方法:给孩子一个好的起跑线-一个好的智商:母乳喂养至少一年,平均提高孩子5个智商点)
自然,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除了智商还需要其它方面,最主要的是坚韧执着的意念。因此大学需要从老师等推荐信里来了解一个学生的个性,看此人是否具备一个优秀成功人士需要的条件。
(孩子坚韧不拔性格需要长期培养,平时多和孩子们交流,培养他们对一个兴趣爱好,对健身等方面的持之以恒精神,等等)
最后,社会大环境也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国社会黑人人口比华人高很多,同样条件的黑人青年发展的前途就远远大于华裔青年。黑人要从政,比华裔从政可以拿到多得多的选票;黑人当演员,在好莱坞的前景比华裔宽广得多。
(这个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大家多生孩子,多帮亲戚朋友来美国移民等。一两代后才能看到结果,但应该从现在做起。华裔目光短浅,就注重眼前赚钱,看不到长远,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私立大学最终的目的是盈利,而培养一个成功人士是最好的盈利方式:本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当了总统,那就可以加倍索取学费和捐赠资金了。
2,智商高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就好。智商只测试基本能力中的几项,并且试题本身存在着文化差异,对一些人有利,另一些人不利。
3,至于为什么美国大学不只看考试成绩,要从西方现代教育的发展史看。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早期的几百年既没有数学,更没有科学课程。
情商、德育这类软目标可以潜移默化,但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并不直接以它们为目标,在招生中也难以量化。像从政这种领导能力与大学关系不大,最多是锦上添花。有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它们、使之成为硬目标还需探索。
顺便提一下,智商可以提高,那就不是固定的。
用网球来比喻一下,课程标准考试,犹如对着墙练球。真比赛要对着人练球打球。其实把体育动作战术拆解开来,比数学考试的题型少得多。平常的肌肉记忆训练战术动作训练,和刷题根本就是一回事。但是没有体育天赋的人,绝对不行,怎么练也不行。有些动作,就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做到了也更少有人能够灵活运用。
其实数学也一样,有很多同学教十遍也绕不过弯来。越高等越抽象的数学越如此。但是AP课SAT之类是有上限的大纲的。就好比体操比赛,难度系数比较高的动作,大家都不须做。这个选拔的意义就大幅度降低了。而EC基本上都没有这种上限。尤其体育运动,几乎就是极限状态。
再一个就是可以的对抗对象都是死标准,死练可以弥补很大的天赋差距。但是对抗比赛,对手是在博弈动态变化中的。不同对手不同比赛会摆出不同的组合战术。就好比ACT考试每一张试卷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出现特别克制的对手的情况。随机应变能力,创造力要很强,而这是很难刷出来的。
所以EC的难度是比考试的难度高一个层级以上的。也就说,学习要做的事包括刷题,EC也要做。而EC要做的很多事情,考试项目是根本不涉及的。这也是为什么以EC为主爬藤的难度比以学习为主爬藤的难度高十倍百倍的缘故。也就是说,为爬藤而搞EC肯定得不偿失。
但是,显然搞EC是更高阶的学习,可以说一个是贵族项目,一个是平民项目。一个风险投资高,回报也可能高。一个风险投入低,回报也稳定。所以没有天赋,不要强推EC。虽然涉及一些总是好的。
反过来如果发现有相应天赋,能出一定的成绩,是非常有利于申请T12的,尤其是早申。因为T12基本上是比较综合性的头牌学校,选拔培养的是干部人才。一方面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才,一方面还要有引领未来应对未知的能力,只有EC才能体现出来。
而小藤级到强州大学校的具体专业指向更明确,更多的是培养具体工作的职业人才。应对已知,具体执行的情况更多。考试就比EC更合适,更受重视。毕竟EC的过于繁重,评估的准确性更难。对选拔培养打工人的意义更小。但是除东北以外的小藤级强州大还是有不少干部份额的。所以有良好的EC经历,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