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前几天,一个当了律师的GG跟我说,他去了浙江一个山上。我说去那里干什么呢?他说出家,去了2个星期呢,然后把头也剃了。
我说:“你剃头了?”
“是的,剃了,光溜溜的,无所牵,无所挂,赤条条心无挂碍……”他比较喜欢逗人玩,我还是有些不相信,也有些担心。暑假回去和他见面的时候,还好好的呢,怎么现在突然想当和尚了呢?
“你太太呢?怎么看你?”我问。
“她还那样,我对我不理不睬。”
“可是你剃头不应该呢,还有孩子什么的呢。”我说。
“我只做我想做的,她也不用管我。”他说,很轻松的样子。
“那你以后呢?也准备出家?”我问。
“是的,那是我心灵的家园,我必须在此生有所释放,有个出口才对……”
“可是……可是,似乎不太好。”我说,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末了,我问他,你会背几部经文?
他说,现在正在背《金钢经》,还没背完。我说我认识的人,都会背诵六七部了,也没想过出家什么的呢?国际上很有名的大学毕业的博士,又做了博士后,事业上可以说年轻有为的,他都不想出,你出,似乎不是很乐观的事情的。
他说:“你能让我不痛苦吗?你能让我活着极有希望吗?”
“我给你解决不了什么,”我笑,“但是佛法能给你解决吗?”
他也是事业有成了,年年在中央台做节目,是本地里很名的律师……可是,我真的想不透,为什么有家有业,突然要想到出家了呢?
他笑了。我也笑了。
我说:“什么时候你会永远出家呢?”
“我这次只是短暂出家,以后可能会的。”哦!原来如此,你还是放不下这红尘嘛。心里在庆幸,话却没随便说出来。
后几天,又有一个网络上的朋友,他说他要剃光头,觉得生命没什么意思似乎的。我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免疫”,就说:“剃吧。”剃了也省得梳头了呢。他说他真想剃了。我说,我支持,剃吧,既然你战胜不了自己,剃了头可能就是一个出口,只是希望你剃了头就好起来。
今天,他给我QQH,让我看看他的“样板”头,我去看了一下,笑了起来。原来是猪八戒的头。我笑,又说:“痴情男子多情恨。不过你不应该选八戒,他本来是特不想当和尚的呢。他花心也很多,自制力也极差,但是他比较快乐,等等。你只是管不住自己,你们是俩极端,不过光头也挺好的,省得梳头了呢。另外,如果佛法可能也不是救人出苦难的,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或人生的,很多人把佛法当成苦难的解脱岸,也许是不对的呢。想想佛组和六祖慧能,他的出家也许才是不错的呢。呵呵,祝福光了头好起来。:)”
话是玩笑的。不过后来又想,其实这些人,我很敬佩他们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来是非常热爱生活的,心灵深处里至少有一块东西没有被世俗所玷污,所以一旦现实的情况让他们远离了自己的那种向往的生活,就很痛苦。比如第一位,原来是一个省画报的副总,后来又是那个省报的著名记者,后来30多岁,抛开这些,又到北京上学,读了书,几年奋斗,又成了有名的律师,每年的收入也很可观……可是,他的生活里没有他奋斗的诱惑,难怪他突然对佛法感了兴趣。而第二个,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从他一些文字里,想他可能对某个女孩子很痴情,结果出了那样的事情。
我感动那些单纯的人,感动那些能让自己简单生活的人,能热爱生活,能对别人以善相待的人,但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一旦有了烦恼,就从头发上解决的人(不知道是自己太浅薄了呢,还是别的呢?很想不透的。)难道,把头发剃了,人就无所寄托了吗?人就能快乐了吗?而作为男人,有点头发,那就是“见识短”,就是“烦恼之思”了吗?
真的是想不透,也说不透了。
只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快乐起来。人生苦短,既然生为了人,就是一种无法选择的命运。除非自己对佛法相当热爱,去那里可以超生,可以解脱,否则,佛门不是人去掉苦难的圣地,早晨4点的钟声,敲碎了多少人贪恋的美梦,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而过午不食,不吃辛辣不沾肉等习惯,又让人有太多的抑制才可以习惯;而且,那打坐,那念经,等等,谁又能轻易承受得了呢?
有时候也想,人为什么不能学着去做一朵朵荷花呢?即使生在污泥之中,也能挺而拔出,开出一尘无染的花朵,洁白的花,碧绿的叶,无论根生在何处,心里都有一个纯洁的信念,结出洁白的藕——那是自己生命的种子。
其实,我也不过一个太平凡的人,不管怎么样,请原谅我希望那些苦难或烦恼的人都快乐起来,像荷花一样尽量快乐。:)祝福!
:) 是的.现在很多庙都成了"花庙"了.你的第二段讲得太好了,我曾经把它基本的意思讲给那位朋友听.说如果你现在都没有一颗红尘佛心,到了寺庙又怎么样呢?也不过一个花和尚罢了.而且,寺庙里也不是你想象得那么纯洁,他说他需要一个环境,等等.
其实,如莲花一样活着,如水一样活着,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一个想指导自己的目标.水是柔软的,细密的,但是她却善良,能容太多的东西,能洗太多的东西,无怨无恨,得之淡淡,失之也淡淡......只是,不知道自己能做得如何.一个人能有一个目标是快乐的事情,这种目标即使被人嘲笑被人不理解,因为有目标,生活才有希望,才会快乐.所以,我欣赏那些有自己目标的人,哪怕再微小.
至于隐,以前我也很感兴趣,"小隐隐于山林,中隐才隐于市,而大隐,则是隐于朝."这是汉代东方朔所说,当时武帝器重他,不是他是重臣,而是他是"弄臣"____一个能让皇帝快乐的弄臣,好的弄臣.很有意思.
:)
其实不能断除烦恼,削发有何用,出家又有何用?如今的寺院,又有几家是清静道场。晨钟暮鼓,是真正属于那些自心清静的人的,不属于那些每天计算着又收了多少香火钱的人。
其实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是没有出家这个概念的。大隐隐于市,居尘世而自净其意,没有烦恼,不正是你所言的莲花么。